1994年与阿甘正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79回复:348喜欢:393

文/王光之话史

“1994年,上帝想看电影了”

在世界电影史上,1994年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年份。

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他放弃了冷战形态下的武力对抗,大力发展经济,促使90年代成为相对繁荣的时代

那一年,美国正处于冷战结束后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期;那一年,世界局势向好,中国深入改革开放,人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海量的好莱坞大片和西方文化产品涌入中国;那一年,欧美文化席卷世界,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牛仔裤、流行乐随处可见。90年代被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人类最后的黄金岁月”。“西方化”和“现代化”几乎划上了等号,欧美的大众文化在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1994年美国电影《真实的谎言》,是第一部引进中国的好莱坞大片

1994年是电影诞生的第100周年,无数的佳作在这一年涌现,不管是艺术性极强的文艺片,还是火爆刺激的商业大片,都是有口皆碑的作品,留给世人以无限的惊奇与喜悦。

1994年美国电影《低俗小说》,一举夺得戛纳金棕榈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彻底改变了电影叙事的结构

在一年里诞生的电影留名影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年份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阳光灿烂的日子》《东邪西毒》《变相怪杰》《燃情岁月》《狮子王》《夜访吸血鬼》《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精武英雄》《活着》《重庆森林》《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至今都是一代经典,东西方的电影人似乎约定好一般,在1994年大放异彩。这一年也被电影界称为“电影奇迹年”,西方人由此打趣道:“1994年,上帝想看电影了”

1994年美国电影《狮子王》,是那一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出色的动画电影

然而,在如此多堪称是青史留名的影片之中,1994年最大的赢家只有一部,那就是誉满全球的《阿甘正传》,在高手如云的1994年,它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6项大奖,同时豪夺6.7亿美元票房。

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被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从文化意义上看,《阿甘正传》的影响力更是可怕,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甚至直接影响了几代人对于美国的认知,它以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作为故事的主角,却讲述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美国梦”神话。如果美国也有样板戏的话,那么《阿甘正传》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部。与其说《阿甘正传》的主角是阿甘,不如说是美国。

阿甘扮演者汤姆·汉克斯

电影从历史起笔,又以历史结尾,从二战结束后的故事一直延续至越战结束,充盈着数不尽的美国历史细节,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别于官方历史的对美国民间历史的重构,堪称是半部美国现代史,而它传达出最核心的主题就是:人人皆有美国梦

身着军装的阿甘

电影中无数的经典台词怕是听得我们耳朵已经起茧,比如“妈妈总是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又比如:“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还有“跑,福雷斯,跑!”这些话语通过强大的电影媒介进入我们的认知,继而成为我们关于美国现代史的记忆,在悄然间建构着历史。

正襟危坐的阿甘

阿甘与珍妮,两种美国人的殊途同归

小时候的阿甘和珍妮

这部电影是罕见的没有反派的电影,它没有遵循经典的好莱坞正邪二元对立的模式,电影事实上采取的是一种“漫游”模式,也就是通过阿甘身体与精神的旅行去看待这个世界,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人物,可都只是过客,真正和他形成对照的是一个女人,那就是珍妮,她同时是阿甘最爱的女人和阿甘最不了解的女人。

长大后的珍妮在酒吧驻唱

阿甘是典型的美国南方人,也是典型的战后一代。他生于二战结束后的美国阿拉巴马州,那是美国最保守、传统的一个州,长期以来笼罩在重男轻女、白人至上和基督文化下,是共和党的铁票仓。同时,阿甘也是婴儿潮的一代人,那时二战刚刚结束,大量美国军人归国,人口出生率激增。生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一代美国人,正是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阿甘正传》能够在90年代引起观影狂潮,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成长故事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阿甘名字“福雷斯”的由来是美国内战中的南方将军福雷斯,而这哥们正是后来美国极端种族主义组织3K党的创始人。电影中阿甘小时候因为腿部畸形,而被路人歧视,母亲是通过“上帝”来宽慰他受害的心灵,这代表着阿甘的身上有一种白人传统的价值观,那就是坚强不屈、爱国爱家和信奉基督

阿甘的妈妈用上帝开导阿甘

与此同时,同样出生在阿拉巴马州,和阿甘青梅竹马的珍妮,和阿甘却好像是一面硬币的正反面。她和阿甘年纪相仿、都是单亲孩子,但不同的是,阿甘有一个时刻支持他的好妈妈,而珍妮的父亲却是一个禽兽不如的典型的美国南方红脖子,还是一个酗酒、家暴狂

珍妮和阿甘

家庭是《阿甘正传》最先出现的一大主题,不同的家庭导致了不同的人生轨迹。阿甘虽然是一个天生智力只有75(80算正常),腿脚有些残疾的孩子,一直被别的孩子欺负、歧视,可是他的母亲从未放弃他,为了让他去公立学校接受正常的教育,甚至向校长出卖身体。

别的孩子不让阿甘做在他们的身边

因此,尽管阿甘从小受尽苦楚,有些自卑和敏感,但是他从未成为一个自暴自弃、愤怒狂躁的人,因为他有一个足以改变他一生的母亲,这正是美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那就是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有意思的是,电影上映那一年的美国总统是克林顿,他之所以可以竞选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放弃了冷战思维,以家庭和睦、经济发展作为竞选口号。

克林顿和希拉里在1993年总统就职典礼上

反观珍妮,她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农民,妻子死后,就将珍妮视作他的财产,肆意殴打、谩骂,电影还隐晦地暗示她的父亲对她做了一些非人的兽行,这些不堪的原生家庭经验,致使珍妮长大之后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女人。和中产阶级的阿甘家坐拥着一座大房子不同,珍妮一直生活在贫穷之中,于是珍妮和阿甘二人的生命轨迹一开始就注定不一样。

被父亲家暴后的珍妮

在电影中,珍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我变成鸟儿,这样我就可以飞得远远的”,她在骨子里向往着自由,而阿甘却脚踏实地,更注重耕耘。可是,除了妈妈之外,珍妮就是阿甘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甚至是最重要的人。对她的爱,是阿甘前行的唯一动力。

珍妮让阿甘奔跑

由于阿甘智力低下,因此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知识精英,所以电影安排他实现美国梦的方式是体育。和中国传统思想中“重文轻武”的观念不同,美国传统价值观认为健全的智慧和强健的体魄一样重要,阿甘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跑步能力,在电影中因为躲避混混的攻击,阿甘跑入大学橄榄球场,被教练相中,由此得到了机会,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

阿甘参加橄榄球赛

橄榄球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义,这是美国的国民运动,代表着最原始的美国男性魅力,同时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马州大学也是橄榄球的传统强校,每年有一半的学生是以体育奖学金录取的。因此,拥有强健体魄的阿甘,从大学毕业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入伍。

身着军装的阿甘和嬉皮士打扮的珍妮

1965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这是冷战背景下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局部战争,对美国社会和东南亚地缘格局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与影响。

和阿甘成为军人相反的是,珍妮成为了嬉皮士,成为了反战者。60年代的美国社会处在巨大的撕裂之中,一部分人仍然恪守传统的美国爱国主义价值观,一部分人却开始追求思想自由和身体解放,他们也就是嬉皮士。这些人打扮得花枝招展,拒绝工作也拒绝家庭,沉迷于音乐、酒精、滥交和毒品,被美国主流社会斥责为“垮掉的一代人”

嬉皮士

阿甘几乎是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白人男性的最好样板,他体魄强壮、根正苗红,参过军立过功,最重要的是他十分忠诚,始终爱着一个女人,那就是珍妮。与此同时,珍妮却是他的反面,她酗酒嗑药,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她一直频繁地更换男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珍妮不愿意阿甘保护她

珍妮早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有过男友,成为嬉皮士后更是有过好几任,之后在加州彻底堕落为一个歌女,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她一直逃避真情,逃避家庭,也因此一直拒绝阿甘的爱。但事实上,珍妮和阿甘深爱着彼此,阿甘也始终在等待珍妮“浪女回头”。

行尸走肉一般的珍妮

有了珍妮这个参照,观众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更加认同阿甘以及他所代表的美式传统白人价值观。战争结束后,阿甘选择了经商,意外成为了亿万富翁,可是他仍然没有任何贪婪的念头,甚至直接当了甩手掌柜,回到家乡。

珍妮有许多莫名其妙的理想

同时这个时候,过惯了行尸走肉生活的珍妮,终于幡然醒悟,她重投阿甘的怀抱,不同的两种美国人最终殊途同归。这当然象征着社会对于嬉皮士一代人的重新接纳与感化。

珍妮向阿甘忏悔

电影中,阿甘是一个始终没有变化的人,他从小时候就是一个善良、天真、淳朴、勤奋的孩子,深爱着唯一的珍妮,长大之后经历了许多,诸如投身军旅、成为乒乓球冠军、勇涉商海,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他从未变化;而珍妮却放任自我、滥情染毒,她的形象在电影中几经变化,最后仍然变回了传统的、温婉贤惠的美国家庭主妇的打扮,回到了阿甘的怀抱,象征着那些经过叛逆,但最终仍然回归家庭、回归传统的美国女人。

重逢的珍妮和阿甘

故事的最后,珍妮为阿甘生下一个孩子后离世,具有悲剧的意味,但也象征着希望的延续。正如电影开头的那片羽毛,飘飘忽忽,有一种宿命的味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阿甘的羽毛

越南战争,美国不停流血的伤口

越南战争是二战之后全球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美国在二战之后伤亡最大的战争,其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进程,在战后的几十年内涌现了大量反映越战的文艺作品。

1986年美国电影《野战排》

越南战争从1955年持续到1975年,长达20年,美国于1965年正式参战,到1973年撤军,一共出动了大约65万人次的军队,烧掉了大约5000亿美元军费,直接把美国的经济打崩溃了。越南战争是一场荒唐至极的战争,到了最后,许多美国士兵连自己在打谁都不知道。

《阿甘正传》中一个重要的叙事节点就是越南战争,事实上,电影有1/3的篇幅都在讲述越南战争和它的影响。除了珍妮,电影中只有另外一个人愿意和阿甘同坐,但他却是一个黑人男性,那就是他的战友巴布,在军队里阿甘还遇到了他的另一个挚友排长丹少尉

阿甘和巴布

在电影中,巴布、阿甘和丹少尉分别代表着三种美国士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越战期间,美军大量征兵,连阿甘这样的低智力者都被强征入伍。

巧的是,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黑白种族隔离是一个常态,然而南方白人阿甘却没有任何种族观念,这当然是90年代民权运动后的价值观。在美国传统白人价值观中,参军是每一个男性的成人礼,因为美国就是以民兵建立的国家,和成为橄榄球运动员一样,阿甘也十分符合一个军人的特质,沉默寡言、体格强壮、高度服从命令

阿甘答复军队教官

电影展现了美国军队近乎可怕的后勤装备能力,也展示了美国军队脆弱不堪的作战意志,虽然装备水平比越南军队好了不止10倍,然而美军士兵的作战热情普遍低下,特别是在日复一日的巡逻战中,他们想的都往往是保住自己的小命。

丹少尉

《阿甘正传》中关于越南战争的篇幅大多是关于反战。

美军营地

在一次遭遇战和埋伏战中,美军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得找不着北,在一片枪林弹雨中,所有人都让阿甘快跑,对于头脑简单的阿甘,这就是金科玉律,于是阿甘撒丫子开跑。讽刺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英雄正是第一个开溜的阿甘。

这场战争也被视作美国社会分裂的开始,在此前的美国,政府往往一呼百应,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就公开表示:“这个国家最好的年轻人都去了越南”

越战中后期,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异常高涨,而此时的阿甘却因为在战场上救了不少战友而受到了白宫的表彰,得到了象征军人最高荣誉的荣誉勋章,成为美国政府的宣传大使,然而那些在战斗中失去了双腿、生命的军人却被选择性忽略了。

丹少尉失去了双腿

最不可思议的就是,阿甘其实没有什么善恶观,所以他在上午接受了荣誉勋章,下午就被拉去了反战游行的队伍里,尽管阿甘是被拉进去的,但是这也反映了其实白人主流社会也对越南战争这场失败了的战争表示否定的态度,然而反越战不代表反战,电影所传达的依旧是军人荣誉和爱国热情不动摇的神话,这也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阿甘这里说的是“有的人去了越南,失去了双腿;有的人去了越南,再也回不来了”

时至今日,只要美国还是一个战争狂,反战就会一直是好莱坞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美国人也反对没有任何利益的战争,比如越南战争,这在《阿甘正传》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接下来是不同的士兵的境遇,阿甘成为了战争英雄,而巴布却在战场中不明不白地阵亡,甚至没有什么抚恤金;丹少尉是将门之后,毕业于西点军校,本来有大好前途,可是他也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沦落为被人歧视和欺负的流浪汉,他们都是越战老兵的缩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越南战争退伍的老兵往往都被视作“社会之耻”。

丹少尉、阿甘和巴布

丹少尉也是和阿甘相对的形象,他也是白人,甚至还是精英,然而因为战争失去双腿,他变得郁郁寡欢、暴躁易怒,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甚至开始质疑上帝,他就是最典型的越战老兵,没有人权,没有机会,只能苟活在社会阴暗角落里,但是最后的结局依旧是回归上帝,在经商成功后,丹少尉也实现了他的美国梦,这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基础上实现的。

美国电影界在越南战争之后,拍摄了大量反思越战的电影,基调基本都是反战。然而,和《第一滴血》中大开杀戒的兰博不同,丹少尉只是个残疾人,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因此他必须要在阿甘所代表的白人社会中找到自己重生的可能。

丹少尉一语成谶

阿甘就是美国梦的一个具象化,不管是放荡的珍妮还是自暴自弃的丹少尉,这些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排斥的人,一旦遇到了阿甘便找到了重归社会、重归宗教的可能,因此,在阿甘的帮助下,丹少尉和他一起从事捕虾生意,最后也成为了亿万富翁,得到了自己的救赎。

美国梦拯救了他们。

小时候的阿甘跑步挣脱了束缚

白人救世主与美国梦的神话

任何一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应该都不会对其中大量的历史影像感到陌生。电影用巧妙的技术,将阿甘放置在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影像中,从而完成了新的白人救世主的神话。

阿甘出现在历史记录中

电影中这样的历史彩蛋数不胜数,比如在阿甘家里留宿的猫王,阿甘在白宫得到肯尼迪总统接见时在厕所看见了梦露的照片。在电影中,阿甘经历了小石城事件、误入黑豹党集会、代表美国到中国参赛,一共接受了肯尼迪、约翰逊和尼克松三个美国总统的接见,这些历史事件让《阿甘正传》具有了史诗的味道,也有很浓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同时,《阿甘正传》也是一部修补美国历史创伤的电影,在电影里,完成了种族和解和战争和解,电影以一种温情的方式修补美国伤痛的历史,并且完成从阿甘个人奋斗的神话到全体美国人的美国梦神话的上升,换言之,所有人都可以是阿甘

阿甘和黑人们一起祷告

出身于平民之家的阿甘,经过一番磨练,在后期成为了亿万富翁,完成了自己的美国梦,并有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对于美国中产阶级而言,这就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梦神话。

《阿甘正传》还是一部伟大的“广告”电影,里面充满了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写照,有大量的青年流行文化产品的展示。比如《花花公子》、胡椒博士汽水、笑脸文化衫,当然了还有一跑成名的耐克鞋,也被称为“阿甘鞋”,据说电影一份广告费都没有收。

阿甘凭借着歪打正着的运气和不懈奔跑的努力,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动人故事的背后其实隐喻着美国梦的实现乃至美国是如何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历史。阿甘救赎了代表左翼叛逆青年的珍妮,也救赎了代表黑人种族的巴布,更救赎了代表军队势力的丹少尉,导演事实上是让阿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认知,让他神化为一个白人救世主的形象

他体格健壮、老实善良、勇敢正直、保护妇女、永不停步、力争上游、随遇而安、敬奉基督、热爱家庭,而且还是个军人、商人以及橄榄球、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有着一股旺盛的生命力,他就是阿甘,就是美国白人男性最好的样板。

阿甘制止珍妮男朋友殴打珍妮

事实上,《阿甘正传》反映的就是是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到越战结束的历史,而这一段历史时期正是美国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反战、平权、科技大发展一应俱全,在这个年代,阿甘这个形象就是美国梦的典型人物,是一个白人救世主。所谓的美国梦就是“梦想面前人人均等”,《阿甘正传》正是讲述了一个美国梦实现的故事,尽管宣传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梦的强大,没人可以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

我们当然会为《阿甘正传》所感动,因为超越这些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我们看到的是人的尊严、人的伟大、人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答案在风中飘荡。

精彩讨论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3-10-25 12:36

一定要找时间再看一遍阿甘正传。以前看过十几遍了,但也很多年没再看过了。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3-10-30 07:45

顺便说个小故事。刚刚成立步步高的时候,我们曾经调研过牛奶行业。我们发现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奶源问题就止步了。当时有个场合我刚好碰到牛根生,我说我们准备进入牛奶行业了,他当时瞪大眼睛问我,真的假的?我告诉他,假的,哈哈。那时我们已经决定不碰那个了。大概是96-97年的事情。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3-10-30 07:38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办法,除非你能做时间站在你一边的事情。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你会知道区别的。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3-10-26 12:05

我觉得“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其实说的不是阿甘。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3-10-30 08:06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这是部非常好看的历史片,通过一个“小人物”阿甘,把那段历史中的很多片段很好地展现出来了。比如,前面的司机的吸烟的,后面的是嚼口香糖的,等等……。太多太多了,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Tom Hanks的表演实在是太牛了。

全部讨论

一定要找时间再看一遍阿甘正传。以前看过十几遍了,但也很多年没再看过了。

他替我投资了一家水果公司的股票,后来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花了。

这才是文化出海 内娱都拍的是些什么玩意 小三和正房一起智斗小四 这样的内容 怎么出海 除了浪费钱有什么意义

看了三、五遍的电影之一,片尾最后跑步时的夕阳真美。

2023-10-25 13:13

记得是在学校图书馆都放映厅看的,看完后厅里一片沉寂,然后响起了掌声。
当时处于人生的一个迷茫期,有很多困惑。这电影里很多场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甚至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帮助我走出那个时期的那段困惑。
我应该不会再去看,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版本就是最好的了。

当年愚钝,没有感觉到哪好。后来过几年就看一遍,真的在奥斯卡里面也属于顶尖的存在。阿甘代表的美国文化,正是中国人缺乏的,中国喜欢四两拨千斤,这种取巧的文化。文化塑造民风……感觉阿甘这种憨人,这种轴人,在哪都能成功,关键是他根本没想追求所谓的成功……

以前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认为是无冕之王,后来才懂,阿甘当之无愧。

2023-10-25 14:15

为啥珍妮得了艾滋病,而阿甘没得艾滋病?

鸭鸭,阿甘生意成功了,得到了救赎!信耶稣得永生得到了救赎,救赎两个字翻译成中国话怎么解释@不知道鸭

2023-10-25 14:31

第一部引进的不是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吗?我记得那年美国的票房冠军是《侏罗纪公园》,《亡命天涯》排第二。阿甘的导演是剧本编剧据说是第一次当导演拍电影。汤姆汉克斯在前一年演《费城故事》拿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在获奖感言时说自己是个无名之辈很快大家就会忘了他云云,结果第二年靠阿甘又拿了最佳男主角,是历史上第一个连续2届的男主角,从此汤姆汉克斯好运不断跟斯皮尔伯格合作接拍多部叫好叫座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