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合联23年业绩翻倍,抵御去全球化的护城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5

昨天药明合联发布了2023年的全年业绩,与之前的业绩预告基本吻合,伴随着Biosecure风波热度的略微降低,合联的业绩细节值得推敲。

一、业绩增长

收入同比增长114.4%至人民币21.24亿元。

毛利同比增长114.3%至人民币5.60亿元,毛利率26.34%,同比微降。净利同比增长82%至2.86亿元,净利率13.35%,同比下降。

毛利率和净利率降低是由于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上市开支(5300万)。

2024年业绩预期31亿人民币,在手订单5.79亿。

客户数量由2022年的265名增加至2023年的345名。2023年年底,全球十大药企中有六家与合联有合作,占2023年总收入的24%。

固定资产由8亿增长56%至12.46亿。现金由2022年3.35亿元增加1108.2%至 2023年的40.48亿元。

在增长层面,合联的业绩表现和预期符合ADC CDMO领域的高景气度,并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增长。

二、项目漏斗

与2022年的项目漏斗相比,I期项目略有下降。

在发现端,XDC增长200%,在发现端的占比逐步提升。

欧洲客户订单金额占比略有提升,面对Biosecure议案带来的去全球化风险,从合联的角度,在客户开拓端有意发掘非北美客户或华人主导的Biotech在近期的订单动态中有所体现。

与之前的期待不同的是,合联收入中IND后服务的收入占比反而下降,这与两种阶段的项目执行周期相关,后期项目进展更慢。

三、估值与边际变化

截止3月26日,药明合联仍未突破发行价,市值200亿人民币,按照100%的未来净利润增速预期,叠加行业龙头低位,其实合联的PE倍数还是有向上的空间的。自合联上市以来,国内和海外的众多ADC CDMO竞争对手纷纷宣布扩建产能,从扩建到形成收入基本还需要2年左右时间,此外,结合海外制裁的落地不确定性,合联的价值仍有值得期待的增长。

全部讨论

03-26 11:55

客观的数据,如果生物医药端的融资能再活跃起来就不一样,这一波其实只有芯片半导体在high,生物医药受加息周期影响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