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戳破奥园表外遮羞布 “调表大师”郭梓文被打负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星球君发现, $中国奥园(03883)$  最近在频繁回购美元债,开始还以为是受到美元债走势的影响,没想到可能是有件大事要来了。

6月9日,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奥园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还确认了中国奥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以及其未偿付高级美元债的评级为“BB”。

在星球君的印象中,国外大型评级机构很少会对既没出明面上的问题、业绩增长还算稳健的房企发出“负面”评级,中国奥园为什么会成为这个“幸运儿”?是奥园站得太高了吗?

有一说一,奥园系纵横资本市场多年,运作手法巴菲特看了都不得不说一句respect。近期最热的医美板块,奥园也成功踩点。2021年以来, $奥园美谷(SZ000615)$  "先后收购医美机构、医美材料及器械公司,并与医药生物中心及网红经济机构展开合作,短短半年时间股价暴涨近6倍。

但最近,奥园系似乎进入水逆。因未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奥园美谷股价调整。6月11日,奥园美谷收盘跌5.07%。6月9日,奥园报收每股7.49港元,跌幅为34.29%,此后连续3天股价下跌。

惠誉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对于下调奥园评价的理由,惠誉一打一个准,戳出了奥园的核心问题:

1、按比例并表杠杆率可能保持在40%以上。

惠誉预测到2024年,奥园按比例并表杠杆率可能保持在40%以上,触及惠誉的负面评级因素是:从2020年6月底的37.9%小幅上升至2020年底的41.8%。

2、高比例表外项目没有在财报中得到充分反映。

惠誉指出,奥园的隐含现金收入从2019年的740亿元降至2020年的470亿元。尽管中国奥园在2020年的权益合同销售额为980亿元,其隐含的现金回收量仅占年度内报告的权益销售额的48%,由于处置子公司造成客户存款损失75亿元,中国奥园从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那里募集了320亿元的现金。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奥园的权益合同销售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其很大一部分土地是通过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获得的。

数据说话。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2020年奥园全口径销售额1330亿元,权益金额993亿元,权益比仅为74%。这个权益比在行业中偏低,过往奥园通过合作的方式取得表面成绩的增长,多少有点虚胖那味儿。

3、非控股股东占比持续上升。

中国奥园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非控股股东权益占比分别为39%、62.6%、61.4%、62.1%。惠誉发现,到2020年,奥园的非控股股东权益占比又升到66%。在惠誉评级的中国开发商中,这一比例很高,反映出中国奥园依赖少数股东(主要是开发商和URP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出资来为其扩张提供资金。

这降低了中国奥园的债务融资需求,但也产生了现金损漏的可能性。高NCI风险敞口也降低了中国奥园的财务灵活性,因为NCI较低的建筑商可以出售项目股权,以降低杠杆率。

中国奥园在资本市场是十分具有争议的存在。这几年地产股走势趋弱,但奥园却能有不少拥趸它的投资者,部分原因在于它的派息非常大方,而且它坐拥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加之又有医美、文旅等等子板块的加持,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惠誉这一次的动作让星球君想起了一年前的3月,有人针对中国奥园发出了一份匿名做空报告。当时掀起了渲染大波,里面通过详细的数据图表、逻辑行文,直指奥园通过“明股实债”、关联交易及抽屉协议隐藏真实负债,虚增利润近30亿。同时,其非控股股东权益占比过高且与利润不对等。

而且,这也不是奥园第一次被做空。2019年7月,还有某投资人发文质疑奥园销售数据造假。

你会不会想问:how are 奥园?hao old 奥园?


 

因为奥园的业绩太漂亮了,漂亮到表面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奥园构建起了一个完美但是不可能的三角——高增长、高利润、低负债。

业内的利润王中海也只能做到后面亮点,奥园是有什么魔法吗?这个完美三角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等于星球君找到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过往这等好事儿只有富二代的份,奥园一个躺平青年也能摊上,多少有点蹊跷。

2014年~2019年中期,奥园股东权益从90.34亿攀升至353.67亿,但归母股东权益并未明显增长,仅从77.19亿增至133.97亿。

而少数股东权益数年间成倍攀升,2014年仅13.15亿,到2019年上半年末已达219.7亿,占总权益比例达62.1%。

去年那份做空报告一发出,奥园还专门出具了一个针对做空报告的详细回应,但大部分内容都没有正面直接回答,匿名做空人士也选择与中国奥园“正面刚”,一来二去颇为精彩。

不过惠誉这一次,奥园似乎直接滑跪了。中国奥园对澎湃新闻表示,“公司的业务正按照既定战略正常推进,我们预计2021年上半年末的各项信贷指标将会较2020年底有进一步的向好改善。公司管理层会也将把提升信贷指标、改善评级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最近跟一个老哥聊股票,他投资蛮有思路的也挺清醒,每年都小赚一点。

我问:你买地产股吗?

老哥:从不买地产股,“太假了”,买它干嘛。

我说:医药股那些不也假

老哥:医药有预期啊,地产有啥?

一语惊醒梦中人,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也深谙此道啊。2020年,奥园收购了一家A股上市地产公司京汉股份。

当时业内以为奥园可能借壳回A,谁知道郭老板哪是一般人啊,人家直接将京汉股份改变成了“奥园美谷”,让遭人嫌的地产股一下子摇身变成当红炸子鸡医药股。

2020年年中,奥园美谷的前身股价还不到5块钱,现在已经暴涨到20块了。不愧是奥园系公司,这家奥园美谷也继承了祖传魔法,虽然在亏损、医美业务也还没产生啥收入,但是股价还能一路看涨。

22020年,奥园美谷的营收为19.87亿元,同比下滑36.92%;净亏损1.34亿元,同比骤降1214%。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70.58%,化纤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20.05%,医美业务未产生收入。

不挣钱的医美股,站在风口上就能大富大贵吗?市场产生了怀疑。

6月7日,医美股集体暴跌。其中朗姿股份、奥园美谷跌停,华熙生物金发拉比昊海生科跌幅超5%。其中,医美牛股朗姿股份3日股价下跌近20%。

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似乎走到中场。泡沫刺破后,投资者纷纷减持出场。据媒体统计,仅5月1日到6月8日期间,就有7家医美企业相继发布减持公告。其中不乏大股东清仓式减持。

套现出局的戏码,怎么能少得了奥园美谷?5月19日,奥园美谷发布公告称,6月10日至11月13日,其原控股股东京汉控股及一致行动人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减持合计不超过1562.36万股,占其总股本比例2%,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需求。

机构轻轻地挥一挥衣袖,留下满地韭菜。6月2日至6月11日的8个交易日,奥园美谷有7个交易日都在下跌。那么问题来了,山顶的朋友,你要割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