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莫言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11
此次交流会议对我最有价值的是长效、水针、粉针占比,这样就可以坐实是去年Q4的业绩为了股权激励考核达标,而进行了业绩转移。
也就是说,实际上Q1金赛的营收比当前披露的要高一些,这样才不算爆大雷,今年全年业绩指引增长双位数才可能达成。如果Q1业绩是实实在在的,那今年不可能实现双位数的营收增长。

热门回复

我详细解释下,首先需要你把近5年金赛营收拆分到季的颗粒度。由于Q3有暑假,一般是金赛一年营收最高的季度,Q4会比Q3低,来年Q1又会比Q4稍高。季度营收折线图,这个趋势很明显。
23年Q3-Q4-24Q1的营收,在没有突发大型不可抗力的事件下,23年Q4实现近乎30亿营收,和23年Q3持平,这是异常的,24年Q1又大幅低于23年Q4,也是在没有突发事件的影响下,也就是在手患者基本稳定下达成,也是异常的。
原因有可能有两个,一个就是已经讲的原因。另一个就是粉针营收占比因为消费降级提升明显,新患选粉针或短水转粉的人很多,这势必会体现在粉、短水、长效的营收占比上。
再加上23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是踩线达成的,故有此推测,要不完全解释不了23Q4-24Q1营收的问题,当然这个猜测也只是有可能,还需要根据24Q2金赛营收进行验证。

如何通过看占比确认业绩进行了转移[捂脸]

即使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但考虑到三费的大幅提升,依然可能利润不增长对么?(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有几次交流公司领导提到研发占比不超12%,现在看根本挡不住)
不理解市场为什么对于长高的研发投入不给适当的估值(对比那些创新药公司几十倍的PE),是因为研发管线没有大的单品么?
感谢您的长期跟踪和分享!

历次交流没有说过研发费用占比不超过12%,你记错了。转型期,净利润没有意义,股权激励考核都要扣除研发占比超过10%的部分。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大盘能稳住,不下滑。不能在转型的时候,家没了。生长激素的盘子太大,非生长激素占比太低,市场是预期生长激素将会有更大的下滑给的估值。

逻辑满分,感谢分享!

谢谢,懂了。

这个确实难看出来,如果2023Q4预先计提业绩,估计也是按当时粉、短水、长水的比例提前计提,现在长水增速要比粉和短水高,在2024Q1实际销售时,由于2023Q4没有预先计提2024Q1长水增量的情况下,2024Q1的长水的占比会显得更高

是的,关键是生长激素要稳住,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