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多就代表投资者赚的多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13

最近在上海有一次在陆家嘴打车,途中接到一个电话聊基金宣传,之后出租车司机问:“你是基金公司的”? 我回到:“不是,给基金公司做服务的"…… 估计是基金这个关键字触发了出租车司机的最敏感的神经,2015年到现在基金给他亏了近100万元。结果我一路听了40分钟关于对基金公司与国家经济的抱怨

…… 我也只能随声附和一下又能如何?

但是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之前晨星的谋篇文章,说公募基金2016年分红一千多亿,管理费收入几百亿,如何如何为投资者贡献之大啥的,当时看到这边文章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一时也找不出问问,歌颂行业不也是正能量吗,所以也没有较真,最后不了了之。似乎这个出租车司机的负能量影响我了,我需要一个严谨的逻辑将自己从负能量中解图出来,便有了这个篇文章《基金分红多就代表投资者赚的多吗?》

我们需要从数据与逻辑上分析基金分红、基金收益、持有人收益三个概念之中的区别与不同。首先公募基金近10万亿规模中,有一多半是货币基金,假设货币基金规模为5万亿元,根据货币基金平均收益年化收益3%计算,估计货币基金分红金额一年为1500亿元。如何理解这个收益,其实这个收益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如果银行将活期存款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估计货币基金的优势不再明显,或者说这个收益是货币必要的时间价值而非基金公司赐予客户。例如,美国市场利率趋近0-0.5%的时候货币基金的优势不再,中国也终将有那么一天。 但是货币基金的价值非常明显的,如果你的资金少,银行要收账户管理费的话,相对而言按规模计算管理费的货币基金还是现金最优的归宿……

再聊聊非货币基金的分红问题就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无论计算非货币基金的累计净值(净值+现金分红)或者复权净值(净值+分红再投资),长期而言无论哪种净值都是正收益的,以180ETF为例长期年化收益高达11.8%。但是,基金投资者普遍都是亏损的,这两者之前的矛盾非常突出,到底计算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举一个例子,一个基金净值从1.00元上涨至2.00元后分红0.8元,但是作为投资者我是以1.80元申购该基金,后来上涨到2.00元分红0.8元,这0.8元中只有0.2元是我的成本1.80元涨到2.00元的收益,其余0.6元分红都是我自己的钱! 我自己的钱! 可你非要说给我(分红)赚了0.8元…… 所以就产生量上述的矛盾,当然这个仅是原因之一。结论就是基金分红这个数据不靠谱、不靠谱、不靠谱!

”基金分红多就代表投资者赚的多吗?”这个问题可以有答案了,以分红多少衡量基金行业贡献这个逻辑,导致投资者被代表了。并且基金的规模在牛市高点规模大,熊市低点规模小……

By The Way,不是都是大数据时代了吗? 而且基金持有人的逐步申购与赎回数据我们都是纪录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逐笔计算一下基金投资者的到底是亏钱的还是赚钱的,还有赚钱的持有期分布什么的。这些数据分析必将成为最优的投资者教育的素材,而且还更有说服力。

不好意思,我没忍住又较真啦……有打赏吗? 没有的话,以后就不较真了……

最新参考资料

【ICI】美国基金业年鉴2017年中文版(电子版下载)

【ICI】美国基金业年鉴2016年中文版【电子版下载】

勤劳的老郑,最近以码字维生

打赏与购书请点击原文链接!

全部讨论

2017-05-19 21:45

再一次炒作这个垃圾话题,还不停上头条,想干啥哩?我在仔细一想,好像没红利君神马事了@红利基金。不要挑战底线

2017-05-19 16:37

基金分红可以避税

2017-05-19 16:15

赚赔都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