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能用来预测经济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4

平时我们在朋友之间聊天,或者读一些金融媒体报道时,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是:接下来的经济形势如何?展望未来,经济形势是越来越好,还是令人悲观?

这个问题之所以令很多人感兴趣,因为它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谁都希望自己的薪水可以涨一点,收入可以高一点,股票可以赚一点,而如果经济不好,增速下降,公司不赚钱甚至亏本,很多人则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那么我们如何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常见的方法是跟踪并分析各种宏观数据,比如失业率、物价指数、PMI等。但由于采集统计宏观数据需要时间,因此会经常发现这些这些指数有滞后性,最多只能告诉你过去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发生了什么,而不太可能告诉你接下来未来会怎么样。为了缩短滞后的问题,有些人会观测一些更新频率更高的数据,比如用电量、船运订单,开工率等。甚至还有些机构想到用卫星观测大型超市外面停车场的拥挤程度,来推测大众的消费欲望,并预测经济的增长前景。

还有一些机构或者媒体,也会诉诸调查问卷的方式。主要方式是向一些特定人群发放问卷,问他们对于一些特定的经济问题的看法,然后综合他们的意见以后给出一个预测。举例来说,美国的杜克大学每个季度会向大约4500家美国企业的CFO发出问卷邀请,并收回大约400份有效回复。在问卷中,CFO们会被询问一些和他们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问题,比如接下来1年的投资计划,融资计划和招聘计划,以及在总体上对于国家经济和自己公司的乐观或者悲观看法。乐观程度以数字表示,介于0到100之间,0表示极度悲观,100表示极度乐观。

在一家公司中,CFO是管融资的,其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者决定公司关于资金的决策,比如公司是通过银行借款,还是IPO上市或者增发股票来获得需要的资金,公司的资金成本如何受到央行利率的影响,接下来有哪些投资计划等等,因此CFO的看法对于预测公司的投资意向至关重要。如果收集到足够多的,有代表性的CFO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把它们汇总起来,那么就可以对经济未来的走向看出一点端倪,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问题在于,看上去设计的很完美的调查方法,对于经济的判断和预测价值并不大。有学者(He, et al, 2023)在统计分析了长达15年(2004-2019)的CFO问卷调查数据,并将它和调查结束后6-12个月真正的GDP做对比后发现,问卷调查对未来经济作出的预测准确度,和一个随机预测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哪怕不去费力费时收集并整理这些冗长的问卷和答案,用一个电脑随机模型去预测经济发展的走向,也能获得差不多质量的预测结果。

事实上,问卷调查对于预测起不到什么价值,并不仅限于上文提到的CFO调查。比如研究人员(He, et al, 2023)在统计分析了其他几个规模比较大的调查问卷(费城联储Livingston问卷、密西根大学消费者调查问卷、瑞银/盖乐普调查问卷等)历史数据后,得出结论:所有这些问卷得出的预测准确度,和随机预测没有区别。

这些研究发现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通过调查问卷无法达到准确预测未来的目的?这背后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人们在回答调查问卷时,未必会告诉你他心里真实的想法。比如在上文提到的CFO问卷中,有一道问题是:你对自己公司有多乐观?你对目前国家的经济有多乐观?用0-100表示,0表示最悲观,100表示最乐观。

如果我们观察该问题答案过去的历史记录,就会发现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CFO们永远对自己公司,比国家的整体经济更乐观。比如2005-06年间,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人们普遍比较乐观,CFO们对自己公司的乐观程度(70+)超过了对整体经济的乐观程度(65左右)。到了2008-09年,发生金融危机,CFO们对于经济的乐观程度跌到谷底(40),但他们对自己公司的乐观程度(55)依然高于整体经济。我们知道,经济本身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企业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因此经济整体的景气程度,是千千万万个个体的加权平均数。CFO们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们依然选择如此回答的原因,更可能是源于行为习惯,比如作为企业高管,他们要始终保持乐观并坚信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在平均线以上,永远不能承认自己的企业不行。

问卷调查结果无法对经济现状和未来给出准确判断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的认识和想法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未必客观,更容易走极端。当股市上涨时,大家看到的都是好消息,很可能被周围的情绪影响,变得盲目乐观。而当股市下跌时,相反的情况发生,大家被负面的新闻标题影响,又变得过于悲观。然而事实上,经济的真实状态可能位于两个极端之间,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22年和2023年。2022年,美股标普500指数下跌19.44%,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被悲观看空的气氛笼罩: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大涨,通胀压力不减反增,逼迫美联储持续升息,打压股票和债券价格。然而到了2023年,截止7月底,美股标普500已经上涨了19.5%,把上一年的损失全部涨了回来。原来美国没有进入大家担心的衰退,通胀压力看起来已经得到控制,能源价格早已从高点回落,而失业率也达到了历史低点,因此整个市场情绪又从悲观反转到乐观。但事实上,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基本面有发生那么大的本质变化么?答案是否定的:发生重大变化的不是公司和经济的基本面,而是人的情绪。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人天生有情绪,但我们不能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情绪在人际交往之间是很必要的,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交朋友。但做投资和判断时,情绪又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深深理解自己的先天弱点,努力克服情绪波动,减少自己在情绪作用下作出脑子发热的投资决策,坚持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尽力做一名冷静理性的投资者。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参考资料:

Songrun He, Jiaen Li and Guofu Zhou, How Accurate Are Survey Forecasts on the Market? March 2023

全部讨论

不炒股只看热闹2023-08-17 10:54

短短一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长的时间

万里浪2023-08-17 10:09

清醒的大脑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