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坚

伍治坚

伍治坚回复的提问

伍总:如果美国经济危机来临,通常情况下美国国债ETF的价格有无规律?是上涨或下跌,还是有其它的情况?谢谢

他的全部讨论

低利率:繁荣的开始,还是灾难的序章?

十八世纪初的英国,是欧洲最具创造力、同时也最缺钱的国家。
长期的英法战争,让英国的财政濒临崩溃。到1710年,英国的国债总额已超过3500万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GDP的三倍[1]。政府每年支付的利息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为了削减利息支出,恢复财政秩序,财政大臣罗伯特·哈雷与银行家约翰·...

如果瓦特出生在清朝,中国会不会成为第一个工业帝国?

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蒸汽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打破了人类对自然极限的想象。1769年,詹姆斯·瓦特在格拉斯哥改良了蒸汽机,使其效率提高三倍;1776年,他与马修·博尔顿成立博尔顿-瓦特公司,开启了能源机械化时代。同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分工与市场的力量。这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间发...

为什么最幸运的国家,反而更容易破产?

1556年,腓力二世(Philip II)继承王位时,西班牙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一。他统治的版图横跨欧、亚、美三洲:从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的港口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再到遥远的墨西哥与秘鲁。南美洲殖民地的白银,每年被一艘艘“宝船”从大西洋彼岸运回塞维利亚港,装满国库。那时候欧洲人有一句口头禅...

从复仇到宽恕:欧洲花了一百年和两场战争才学会的经济学

1919年的巴黎,春天的雨还未停。凡尔赛宫的镜厅里灯火通明,金色吊灯下坐满了西装笔挺的代表。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拄着拐杖,满头银发却目光如刃;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坐在一旁,神情紧绷,仿佛在权衡得失;美国总统威尔逊脸色苍白、略显疲惫,眼神中仍带着理想主义的执拗。桌上的文件是那份让人谈之色...

三百年前的教训,我们真的记住了吗?

1716年,一个叫约翰·劳的苏格兰人来到了巴黎。这个被放逐的赌徒、数学家和经济思想家,同时把一个足以颠覆时代的想法带到了法国:“纸币可以创造财富”。当时的法国,经历了路易十四挥霍无度的战争开支和沉重的税负,国库几乎破产,硬币稀缺。约翰·劳向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提出了一个锦囊妙计:用国...

人人发财的故事,为什么总以崩盘结束?

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西南角,有一个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多万的小国—阿尔巴尼亚。很多年以来,它都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阿尔巴尼亚曾是中国在欧洲最亲密的社会主义盟友。但是两国关系在到1976年后开始转恶。时任阿尔巴尼亚领袖恩维尔·霍查指责中国“...

芯片换稀土,是交易还是僵局?

如果说过去十年的全球经济是一场全球化的盛宴,那么现在的情形,更像是一场神经紧绷的冷战游戏。2025年10月,美国再次宣布拟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几乎同一时间,中国也对稀土出口实施更严格的管制。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再一次像股市的K线一样,上下震荡,令人眼花缭乱。
这一次...

当AI抢走所有工作,人类还剩下什么?

过去两百年,人类社会最大的恐惧从来没变过,那就是:“机器会不会抢我的饭碗?”从纺织机到自动化生产线,每一波技术革命都被人称作“最后一份人类的工作”。但这次可能不太一样。
AI 的崛起,尤其是像Roman Yampolskiy所预言的超级智能时代,不只是抢饭碗,而是连“饭”都可能不需要了。

去中心化的尽头,是FBI么?

几天前,美国司法部宣布了一桩轰动全球的案件:柬埔寨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被美国以电汇诈骗和洗钱罪起诉,指控他在东南亚经营强迫劳动的诈骗园区,从全世界的受害者手中骗取了价值达几十亿美元的钱款。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没收了与案件相关的12万多枚比特币,按当前价格计算约合150亿美元【1】...

美元走弱、新兴市场狂飙,资本会持续去美国化么?

最近一年,投资世界有点像老朋友聚会:大家见面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感叹:“哎,这美股还会涨么?”
从疫情结束以后,美股在AI概念的加持下连创新高。纳指、标普500一路飞天,七姐妹个个神采奕奕。可就在大家忙着追逐英伟达、微软、苹果的同时,另一边的世界,那些被冷落了十多年的新兴市...

薛定谔的经济:为什么市场在亢奋,投资者却更焦虑?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宏观经济学家、基金经理、以及散户投资者们,都在同一个问题上犯糊涂:经济到底好不好?
股市天天创新高,金价也在飙升。按理说,一边是信心满满的资本市场,一边却是买黄金避险的焦虑情绪,这两种现象不该同时出现。但偏偏就这样发生了。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Tej Pa...

黄金热潮,是理性还是焦虑?

最近几个月,黄金的表现让人目瞪口呆。价格一度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如果算上过去一年的涨幅,黄金的回报超过了50%。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里,只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类似的涨势。问题是,这一次并没有战争、也没有通胀失控,股市照样创新高,经济也...

为什么市场对美国政府关门无动于衷?

每隔几年,美国政府就要“关门”一次。放在别的国家,这听起来像灾难;放在美国,却成了一种惯例。
2025 年十月的这场停摆,又让八十多万联邦雇员暂时拿不到薪水,让全世界的分析师少了最重要的就业与通胀数据。可讽刺的是,金融市场几乎毫无波澜。股市继续创新高,债市波动有限,美联储官员照...

从凯恩斯到特朗普:金融为何再次成为国家武器?

在金融市场里,最怕的是突然换了剧本。以前投资者看待世界,习惯了那一套“供需决定价格”、“市场出清效率最高”的逻辑,好像经济就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油门刹车踩得稳,就能一直开下去。
但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台机器的方向盘已经不在工程师手里,而是被交到了将军、外交官,...

GPU会成为新的石油吗?

最近在一档播客节目里,芝加哥交易和做市公司DRW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on Wilson 提出一个惊人观点:未来十年,全世界在GPU上的花费,可能会超过石油。【1】
乍一听,有点像科幻小说,但细想之下,并非没有道理。人工智能训练需要庞大的算力,而算力的核心资源就是GPU。今天的 H100 显卡,单...

热钱涌向AI,谁来买单?

如果说2025年最大的投资热词是“AI”,恐怕没人会反对。从华尔街到硅谷,从深圳到新加坡,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资本市场的热钱,就像赶集一样蜂拥而至。只要跟AI沾点边,哪怕是帮AI搬桌椅的公司,股价都能翻几倍。问题是,这股热钱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最后谁来买单?
要理解今天的A...

中国的高储蓄模式,是奇迹还是陷阱?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故事就是一部“储蓄的奇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到如今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靠的是一种“高储蓄—高投资”的发展模式【1】。道理不复杂:老百姓少...

美元失宠,美股走强:这局能维持多久?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心态往往复杂又矛盾。2025年的一个鲜明例子是:全球资金继续涌入美股,但同时又拼命对冲美元风险。换句话说,大家愿意买苹果、微软和英伟达,却不愿意顺带持有美元。这种“爱股厌币”的现象,背后折射的不是投资逻辑的错乱,而是对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信任。
让我们...

PE基金的数字游戏:投资者看得懂吗?

在金融市场里,有些数字是拿来让人看的,有些数字则是拿来糊弄人的。最近,《华尔街日报》曝光了一桩案例,堪称把“数字迷宫”玩到了极致【1】。
瑞士的 Partners Group 旗下最大的一只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规模接近160亿美元,本应为投资者提供清晰透明的披露。它在年报中,列出1089个投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