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银行股投资环境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7回复:141喜欢:175

这篇帖子没啥太多数据,就是把最近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记录下来,目的就是理一理自己的思路。

一)货币信用时代下的债务

亚当斯密在《富国论》里就阐述过,国家财富的多少不取决于货币数量,而取决于总的年产物的多少,即物质生产能力越大的国家,就越富有。货币,只是帮助货物流通的中介。

当然,这有个大前提,即生产出来的物质是被需要的,否则就是产能过剩。

在金本位时代,因为货币总量和黄金挂钩,所以容易造成通缩,这是因为人类对黄金开采的能力远低于货物生产能力。尤其在工业革命后,物质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导致金本位货币相对于物品稀缺,这就造成商品降价。今天一百元的物品,明天只需要五十元就能买到。显然,这种环境抑制了消费,因为大家更倾向于储蓄货币,延迟消费。

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从源头上压制了人类对物品的发明和创造动力。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需要乃发明之母。

在货币信用时代,货币不再是物质生产的制约因素。银行派生货币,要多少有多少,随要随有。比如,当银行给一家企业的投资项目发放贷款时,企业还未生产出最终产品,但货币却先有了。再比如,银行给个人发放一笔消费贷时,个人还未消费,或不消费而把这笔钱用去其它用途,社会上也会多出一笔没有相对应物质的的信用货币。

同时,源于人类对物质的无限欲望,货币会永远扩张。但当其扩张速度大大超越人类对物质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实际能力时,就会形成通胀。而通胀之后的通缩,就是将货币的印刷速度降下来,让人类对物质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能力赶上来。这便是经济周期。

在顺周期下,个人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因债务增加(加杠杆)而扩张。在逆周期下,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会因停止举债而放缓,甚至收缩。

所以,在货币信用时代,社会财富和经济的增长,基本以债务驱动。温和、可控的债务增加非但不是坏事,而且是必须的。但如果债务扩张速度太快,经济就会出问题。

二)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转移

债务扩张有两种,一种由投资驱动,另一种由家庭消费或政府支出驱动。我们是前者的典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是后者的典型。但无论哪种,债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是对未来生产能力或消费能力的透支(也可以说,是它们在当下的折现值)。

比如,甲以今后十年的赚钱能力为担保,向银行贷款 100 万买了一套房子。这 100 万不一定代表房子的价值,但一定代表甲今后十年赚钱能力折现到当下的价值。

只是,通过债务(加杠杆)致富最快的方法,不是真工作十年还贷,而是以更高价格将资产卖出去,实现债务转移。所以,甲卖给乙,乙再卖给丙,往复循环。资产的交易价格越来越高,高到大大偏离购房者今后所有收入折现到当下的现值。此时,游戏就结束了。

随之而来的,是泡沫的破例。而房子真正的债权人,银行,则面临房贷违约的风险。违约的房贷越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就越大。

此时有三种选择。第一,购房者节衣缩食,以压缩在其它领域的家庭支出为代价,努力一辈子还清房贷。第二,选择破产。第三,努力寻找下一个接盘者。

第一种方法会造成整个社会长期的经济通缩。第二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一部分人(比如股东)用现在的钱(即资本)去还将来的债。这如果发生在银行间,则可以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三种方法是最佳的 - 不说了吗?解决债务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债务。

比如,央行直接下场接受债务。但是,如将整个国家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债务其实还滞留在国内,只是变成了全体国民的问题(通胀)。所以,央行虽然是最终贷款人,但它从来不会是最终买单者。真正买单的,不是本国的全体居民,就是海外居民(债务输出)。

能向全世界输出债务的央行,只有美联储 - 美元是他们的货币,却不是他们的问题。凭借美元霸权向全世界使用美元或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国家输出通胀,美联储解决金融泡沫的方法简单粗暴:每次泡沫破裂后,就直接下场买单;量化宽松,一边向个人和企业减税降费,一边增加政府支出和消费,从而将经济尽快拉出低谷。

假设全世界不再使用美元,你让美联储再大放水试试?

作为对比,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日本,央行大放水后,债务只能在国内吸收消化。

一个将债务在全世界均摊,另一个只能在国内吸收,显然,做为前者的美国能更快走出经济低谷,而后者的日本却只能让全体国民节衣缩食还债,最终导致失去的三十年。

当然,日本当年也有其它例如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但短期内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债务不能被有效转移去海外。

三)对当下房地产问题的一点思考

房地产这一链条上有三个主体,个人、房企和地方城投。

个人房贷的问题不是违约,而是房价。毕竟我们是高储蓄国家,22 年末 120 万亿的居民存款余额远高于当下 39 万亿的房贷余额。更况且 39 万亿中,高位接盘的只是一部分。

但高高在上的房价会压制居民的消费能力。昂贵的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成本,是不利于消费的结构性障碍。这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居民偏向储蓄以实现自我保险。

但是,如房价大幅下跌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缩水,这亦会压制居民的消费欲望。

内需起不来,再加上外需疲软,就有通缩的风险。6 月和刚颁布的 7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较高的青年失业率,就是两个不容乐观的现实。目前,我们需提防通缩进入螺旋式下滑的风险,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当然,这是当下国家把扩大内需列为首的原因。

第二个主体是拥有 13 万亿开发贷的房企,它们的违约风险是切实存在的。房价跌,它们输。房价如不跌而造成交易量枯竭,它们一样输。

最后是地方城投的债务。高盛最近的一份报告(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估算,这块债务的总额在 60 万亿上下。这部分债务的违约风险,我认为将会是 “有惊无险”。其最可行的化债方法,就是高盛报告里说的债务重组。比如,利率减半,期限延长一倍,就会将每年的支付压力减半。

只是,以上无论哪种化债手段,最终都只能将债务在国内消化吸收。

四)对当下银行业的一点思考

房贷对银行的影响,不是违约,而是利率。在违约率忽略不计的前提下,这块业务要守住10% ROE的底线,息差需要在 2% 以上(假设成本收入比为 30%,杠杆倍数为 10)。

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做到这点。如房贷利率跌进 4%,只有负债端利率不高于 2% 的银行才能守住 2% 的息差。如再考虑到银行用房贷资产的息差来补贴其它资产的不良,息差还需大于 2%。

央行当然可以通过降息替银行负债端减负,但眼下这样做的风险是资本外流。所以,银行会继续承受一段时间的息差收窄。但要真正避免通缩,光靠银行让利是不够的。

地方债务重组对银行的影响,也不是违约,而是利率以及其需计提的风险权重。假如地方债风险权重为零,那只要不违约,这块业务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中央政府同样可以承接地方债,将地方债转移为风险权重为零的国债。但我认为这样做的概率不大,更大可能是银行和地方分摊成本。只有那些最终解决不了的,中央政府才会出面。

13 万亿房企债务的违约风险部分,大概率会由房企和银行股东吸收了。最终到底有多少坏账,则要看房市交易能恢复的活跃程度。

对银行业来说,最大的利空不过于息差收窄 + 不良上升 + 资产负债表衰退,这是当年日本银行业衰退的真实写照。

不过我现在依然认为,我们当下银行业的困境要比当年日本好很多。首先,对房地产不良的处理,在强监管下,我们早就开始了。其次,在利率市场化还未完成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息差收窄是银行的主动让利,这就会有个极限。

如此,当下主要需提防的是通缩下,个人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因为这有引起全社会各行业不良上升的风险。一旦真步入通缩螺旋,受伤最深的就是高杠杆企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当然,整个行业的受损不可避免,很多银行的 ROE 最终跌进 10% 也是可预见的。

五)最后聊聊对宏观经济的一点思考

当前的状况似乎是,一边 GDP 还在增长,另一边却需求不足。连续两个月让人失望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及较高的青年失业率,即反映投资拉动的效应正在边际递减,也说明当下的消费不足以消化可用的生产资源 - 这里释放的信号是通缩。

做为对策,之前以住房和基建设施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估计是到头了。目前我还看不到任何其它一个行业能取代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今后,要靠众多行业的百花齐放来取代房地产。但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

另外,鉴于总所周知的原因,外需这块亦乐观不起来。

剩下的,就是家庭消费和政府支出了。

当下杠杆率还较低的中央政府是可以加杠杆的。比如,将部分地方债务转移至中央,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化解地方债务危机。但我估计,也仅此而已。因为,在通胀风险不能被转移去海外的前提下,央行对放水不会不有所顾忌。

如此,最终还需靠个人和家庭将当下过高的储蓄率转化成消费能力。

而激发居民的消费欲望,即需要一个健全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取消户籍制度,让人口自由流动的必要前提),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打造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需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后,才能扩大支出,这就需要将经济拉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还需靠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而要让民营企业愿意扩大投资再生产,不仅要让它们重拾信心,而且也要让它们看到有切实的市场需求。这亦要需求端的消费先起来。

此外,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能释放消费潜力。但这不应是一个用资金堆出来的人造泡沫市,而是一个价值回归 》居民财富增加 》增加消费 》公司业绩上升》公司股价上升的良性循环。这一步做好了,则有望盘活整盘棋。但要让广大股民下场买单,也要先让股民看到经济复苏的希望。

而当下的主要问题,恰恰就是消费还没起来 - 这几乎就是一个 Mexican standoff。

此时就需要一个主体来打破这个僵局。而这个主体,大概率还是杠杆率较低的中央政府。

$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精彩讨论

为霜2023-08-10 08:57

文章相当有洞悉力与穿透力。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不过对于第二部分“二)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个人保留一些看法。
我个人认为,对于全社会来讲,解决债务最好的办法是对冲核销。因为只有债务完全对冲核销掉,才会给下一个周期留下足够而且充分的杠杆空间,才可以让下一个经济周期更快到来与更健康发展。就比如你举例的日本。当年日本就是没有做到核销债务,让债务转移给了政府(政府发债,央行印钱),才会停滞30年。当然,具体情况可能更复杂。但总体原因,我认为还是当时泡沫破裂后,债务问题没有解决好。
债务转移当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权宜之计。但第一,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做到债务转移出去的。第二,债务转移本质其实就是把矛盾延后,并没有做到矛盾消除。时间越长,反噬力越大。比如现在的美国,不仅收获到了亚非拉发展中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满满的恶意,更重要的是让国内的产业空心化,让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矛盾严重,才有了特朗普上台。
债务对冲核销其实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其实我以前也写过文章具体说过。债务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一笔债务产生的时候,必然同时伴随债权与债务两方。只要债务方宣布破产,债权方必然会消失。伴随的债务也随之烟消云散。眼下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恒大。其实,只要国家宣布恒大破产,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债权人情绪稳定的问题了......但因为这个利益牵涉太广,不能展开说,它也不能被破产。其实看看中植系爆雷,亏的基本都是高净值人群。而银行其实是有优质资产担保的,其实损失并不会很大。而购房人,说难听一点,签合同的时候就是风险自负。国家只要保下这批刚需住房就足够了。剩下那些高净值的,该亏还是必须要亏。
其实我之前也说过,所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不停割韭菜(让社会财富最大程度的平均化),同时还保持韭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问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高净值返回小康后,你就老老实实去上班了。而社会的杠杆(债务)被核销后,全社会的杠杆率下降,意味着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又可以开始了。关键是要保留生产力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要被打击后一蹶不振。而唯有科技的不断发展,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根本。而财富不是,财富只是表面的显影,只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社会发展驱动力而已。

会读ReadFlow2023-08-10 12:05

《对当下银行股投资环境的一些思考》 摘要如下:
▎一句话描述
货币信用时代下的债务问题及解决方法
▎文章略读
1. 货币数量不是国家财富的决定因素,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债务,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等手段解决金融泡沫问题,需提防通缩风险,政府需创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释放消费潜力。
2. 美元霸权导致全球通胀,房地产问题涉及个人、房企和地方城投,高房价压制消费能力,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不良上升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需提防通缩风险,当前经济增长但需求不足,消费不足以消化生产资源。
3. 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会由房企和银行股东承担,但最终坏账数量仍需看房市交易活跃程度,银行业最大的利空是息差收窄、不良上升和资产负债表衰退,但我们处理房地产不良的能力比日本强,需提防通缩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但这是小概率事件。
4. 需要靠多个行业的百花齐放来取代房地产,但这需要时间,中央政府可能是打破消费僵局的主体。
5. 个人房贷的问题不是违约,而是房价,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债务转移去海外。
$银行(BK0055)$
内容摘要,快速略读,就在会读

老凯李2023-08-12 18:54

对。银行股里,我只持有招商。当然,这不是说其它银行股就没投资价值了,比如,作为长期持有兴业银行的 @股权养老,至今获利非常丰厚。
但是,在当下这种变化的环境下,我会多一点底线思维,尤其是对高杠杆行业。比如,不太看重持有成本,或哪个更便宜,或性价比更高,而是基于优中选优的原则,挑对经济收缩抗压最强的那家。
同理,如果你有比银行更抗压的其它行业的标的,你也可以完全不碰银行股。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两个因素。一是能力圈,二是对投资回报率的期望。这里,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最终的选股和仓位也都会不一样。

王者心香2023-08-10 10:45

转发

老凯李2023-08-10 22:38

银行业赚的利润,里面真正用于分红的最多也就是 30%(得到分红最多的大股东其实还是财政部),剩下的 70% 都用于为了支持 GDP增长而做的信用扩张。否则的话,你认为我们这个体力GDP的增长是靠什么来支持的?

全部讨论

2023-08-10 08:57

文章相当有洞悉力与穿透力。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不过对于第二部分“二)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个人保留一些看法。
我个人认为,对于全社会来讲,解决债务最好的办法是对冲核销。因为只有债务完全对冲核销掉,才会给下一个周期留下足够而且充分的杠杆空间,才可以让下一个经济周期更快到来与更健康发展。就比如你举例的日本。当年日本就是没有做到核销债务,让债务转移给了政府(政府发债,央行印钱),才会停滞30年。当然,具体情况可能更复杂。但总体原因,我认为还是当时泡沫破裂后,债务问题没有解决好。
债务转移当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权宜之计。但第一,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做到债务转移出去的。第二,债务转移本质其实就是把矛盾延后,并没有做到矛盾消除。时间越长,反噬力越大。比如现在的美国,不仅收获到了亚非拉发展中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满满的恶意,更重要的是让国内的产业空心化,让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矛盾严重,才有了特朗普上台。
债务对冲核销其实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其实我以前也写过文章具体说过。债务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一笔债务产生的时候,必然同时伴随债权与债务两方。只要债务方宣布破产,债权方必然会消失。伴随的债务也随之烟消云散。眼下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恒大。其实,只要国家宣布恒大破产,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债权人情绪稳定的问题了......但因为这个利益牵涉太广,不能展开说,它也不能被破产。其实看看中植系爆雷,亏的基本都是高净值人群。而银行其实是有优质资产担保的,其实损失并不会很大。而购房人,说难听一点,签合同的时候就是风险自负。国家只要保下这批刚需住房就足够了。剩下那些高净值的,该亏还是必须要亏。
其实我之前也说过,所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不停割韭菜(让社会财富最大程度的平均化),同时还保持韭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问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高净值返回小康后,你就老老实实去上班了。而社会的杠杆(债务)被核销后,全社会的杠杆率下降,意味着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又可以开始了。关键是要保留生产力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要被打击后一蹶不振。而唯有科技的不断发展,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根本。而财富不是,财富只是表面的显影,只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社会发展驱动力而已。

2023-08-10 12:05

《对当下银行股投资环境的一些思考》 摘要如下:
▎一句话描述
货币信用时代下的债务问题及解决方法
▎文章略读
1. 货币数量不是国家财富的决定因素,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债务,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等手段解决金融泡沫问题,需提防通缩风险,政府需创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释放消费潜力。
2. 美元霸权导致全球通胀,房地产问题涉及个人、房企和地方城投,高房价压制消费能力,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不良上升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需提防通缩风险,当前经济增长但需求不足,消费不足以消化生产资源。
3. 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会由房企和银行股东承担,但最终坏账数量仍需看房市交易活跃程度,银行业最大的利空是息差收窄、不良上升和资产负债表衰退,但我们处理房地产不良的能力比日本强,需提防通缩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但这是小概率事件。
4. 需要靠多个行业的百花齐放来取代房地产,但这需要时间,中央政府可能是打破消费僵局的主体。
5. 个人房贷的问题不是违约,而是房价,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债务转移去海外。
$银行(BK0055)$
内容摘要,快速略读,就在会读

转发

下意识指正《国富论》

2023-08-10 10:38

文章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的考量,就是过去口罩3年对国民的消费情绪影响,这一影响将会对当下国情经济产生极大影响,无论是消费观念、就业观念等都会是个全新的变革

2023-08-10 08:13

mark下 和前几天看赵燕菁书籍的感觉类似 都是会引起人的思考 而这恰恰我觉得是文章的价值(而不是文中的观点)

2023-08-12 16:59

泰和科技,国内水处理药剂龙头,近两年营收和净利润均翻倍增长!去年底开始受产品价格战影响,股价大幅下跌,已经低于两年前,目前市值竟然破天荒的低于行业老二清水源,泰和科技股价严重低估,公司正在回购中,大家可以关注!另外要说明的是,产品价格战是为了新增产能释放后抢占市场份额,早在2021年泰和就打过一次,一年后随着市场份额扩大后,产品毛利率就恢复正常水平,因此这是人弃我取的好机会!国内水处理药剂的市场规模在300亿元以上,泰和作为行业老大,市占率不足10%,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2023-08-12 11:34

文章相当有洞悉力与穿透力。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

2023-08-11 13:35

非常好的文章!旗帜鲜明的指出了目前国内的债务主要是由于投资驱动形成的债务,不管的房地产还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透支式的追求发展和个人对财富的强烈追求,形成了正向循环,而经过将近40年的高速发展后也应该进入调整期,而3年的疫情和外界关系的恶化,是的这些债务问题提前日益显型。但对于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我有些不同的思考,理由如下:1.目前中国的基本情况和日本不同,目前中国东西部发展差别很大,而这种差别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即有足够的势能让西部去接近东部的整体生活水准,这个也是人性决定的。2.解决债务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即需要增量思维。比如更深层次的改革,打破体制内和体制外,让国内形成平等的自由市场。中央也可以考虑将一些不涉及战略价值的的国企私有化或股份化,吸引民企出资竞投,用行动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或建立市场负面清单等,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无比珍贵,这需要更高层次的自我革新以及更高的格局和智慧

2023-08-25 10:01

好文章,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