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双杀——转载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8喜欢:38
第一篇:

       如果2008年股票投资者不幸遭遇了戴维斯“双杀”,那么2009年最好别再错过了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在笔者看来,当沪指从6100点左右跌到1600点左右时,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少“双击”的机会。2009年,这类机会可能会更多,你准备好了吗?

       所谓戴维斯“双杀/双击”是美国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哲学。戴维斯家族祖孙三代在华尔街成功投资50年,其辉煌战绩足以与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相提并论。

       1947年,38岁的谢尔比·科勒姆·戴维斯(Shelby Cullom Davis)辞去在纽约州财政部保险司的职务,拿妻子的5万美元开始了职业投资。1950年前后,他将10万美元全部投资于保险股组合。在他1994年去世时,这些投资已变成了8亿多美元。

       老戴维斯的儿子谢尔比·M·C·戴维斯(Shelby·M·C·Davis)被认为是华尔街的神话。他从20世纪60年代的高投机行情下起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动荡中独善其身。他管理的基金在28年中有着22年战胜市场的记录。

       老戴维斯的孙子安德鲁(Andrew)和克里斯(Chris)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手“戴维斯王朝”,并继续创造出超人的回报。

       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哲学被称为投资行业的“奇葩”,注定要名留青史。戴维斯“双杀”与“双击”效应主要体现了企业成长变化与市场不理性预期对股价波动的双重影响。比如,在熊市中,投资者所面对的往往是估值下滑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在牛市时,则可能获得估值上升、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双重收益。

       戴维斯的策略很简单,即以低市盈率(低于10倍PE)买入成长性潜力股(每年增长10%~15%),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尽享EPS(每股收益)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例如,老戴维斯1950年买入保险股时PE只有4倍,10年后保险股的PE已达到15倍至20倍。也就是说,当每股收益为1美元时,戴维斯以4美元的价格买入,当每股收益为8美元时,一大批追随者猛扑过来,用“8×18美元”的价格买入。由此,戴维斯不仅本金增长了36倍,而且在10年等待过程中还获得了可观的股息收入。

       事实上,大师们的股票投资理论和策略经过不断进化后,最终都走向了殊途同归。戴维斯“双击”实际上就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费雪的成长股理论、芒格的绩优股理论等三者的综合,即等待“好的时机”以“好的价格”买入“好的股票”,实现完美一击,然后耐心持有,坐收上市公司和“市场先生”的双重馈赠。

       回过头来看,股神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策略其实就是典型的戴维斯“双击”。

       远的不说,单说中国股民耳熟能详的中国石油。巴菲特购入中国石油H股的均价为每股1.68港元,动态PE是3.4倍,动态PB(市净率)是0.72倍,分红收益率高达15%(是当时国内5年期存款利率的5.38倍)。而且,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巴菲特非常乐观,中国石油不仅经营稳定、盈利能力强,而且分红政策稳定。随着经济升温,股市走强,国际油价攀升,中国石油成长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受到众人追捧。巴菲特卖出的均价是13.4元港币,平均PE是18倍,平均PB是3.6倍,不仅股票市值增长了近10倍,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分红收益。可以说,巴菲特的投资是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反观国内股民对中国石油A股的投资: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时,以16.7元人民币在一级市场抽签申购,PE是22.4倍,市净率是5倍;二级市场开盘炒到48.6元,对应PE为64倍,PB为14.8倍,何等的疯狂?在此之后的中国神华、中国船舶、中国远洋的上市和炒作,就更是一出出荒唐的“闹剧”了。要知道,戴维斯“双杀”——企业业绩下滑(EPS下降)、股市进入熊市(投资预期变坏,PE下降)所带来的“双重杀伤力”也是惊人的。例如,EPS从2元降到1元,PE从60倍降到10倍,股价可以跌到原先的十二分之一。

       再看看代表中国进行海外投资“国家队”、“国企队”、“机构队”——中投、中铝、中钢、中国平安、QFII等,无一不是遭遇戴维斯“双杀”,损失何其惨烈?这些决策者连最基本的投资常识和宏观、行业周期理论都没搞懂,就动辄决定上百亿的投资,风险何其大也!

       2007年,国内某券商也以“再现戴维斯王朝”为题,大力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两只保险股。可惜的是,研究人员只看到戴维斯因长期持有保险股而致富,却并没有真正把戴维斯“双击”用对地方。

       我也常常在思考:为什么这些专业人士在关键时刻总是会显得不“专业”?或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要迎合市场、客户,又要考虑业绩、排名、奖金、公司利益;或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离市场太近,难免因市场波动、群体互相影响而受到干扰。更不要说还可能有道德风险了。

       总之,笔者注意到:这些分析人员常常会先把“飞镖”插上,再在周围画上“靶子”,以证明自己的判断多么英明、准确。

       股市暴跌后,有私募基金经理发狠说:“从今往后,没有15年投资经验的人说话我一概不听。”其实,据我的观察,只有那些具有50年经验的投资大师们说话才更可信。就拿此次金融风暴来说,许多有15年成功经历的华尔街“明星”遭遇滑铁卢。

       米勒就是其中一位。他是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的董事长,亲自管理着旗下的Legg Mason价值型信托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在1991年至2005年期间,米勒年年跑赢大盘,这让所有基金经理人都望尘莫及。然而,由于在此次危机中逆市买进美国国际集团、贝尔斯登和房地美的股票,他15年成功反向操作所带来的荣誉,在一夜之间全毁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的朋友、Davis Funds基金经理克里斯托弗·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回忆说,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同米勒讨论过他的投资策略。当时他告诉米勒:我的一个目标是正确的次数超过犯错的次数。米勒回击说,这样很愚蠢,真正有意义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如果你10次错了9次,股票变得一钱不值,但只要第十次上涨了20倍,你就够了。

       戴维斯说,我可做不到这一点。

全部讨论

2013-04-26 06:50

这也指顺趋势而为吧

2013-04-06 06:57

不错

2013-04-05 18:06

$中国远洋(01919)$是最典型的双杀案例吧,周期股双杀到底的时候就是双击的开始

2013-04-02 11:59

不错,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