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5万科致股东的信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喜欢:6

万科致股东的信包含大量的商业知识,不仅是地产从业人员,地产行业投资者的必读资料,也是企业家不得多的的精神食粮。

以下资料来源万科历年年报,雪球、公众号:“价投求索者”(原:韭菜弟、小佳投资)整理。

2001年万科致股东的信

董事长致辞

2001年,本集团业绩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445,506万元 净利润人民币 37,375 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17.74%和 25.99% ,每股盈利 0.59 元 ,较上年增长 25.99% 。

回顾

本年度,房地产行业持续增长,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行业地位得到充分肯定。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住房货币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购房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住宅市场呈现出良好走势。国家房地产规范政策的相继出台,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强化,更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基于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为集中资源优势集团在 2001年实现对万佳股权的成功转让,退出零售行业,至此集团的专业化战略调整得以顺利完成。

年内,集团房地产业务实施了稳健而有成效的扩张。期间成功进入武汉、南京、长春、南昌四个城市,在原有的深圳、上海、北京、沈阳、成都、天津等城市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各地业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过去的一年,集团在项目资源的获得方面付出了努力,截至 2001年底 ,集团待开发项目占地面积980万平方米;在资金方面,集团建立了良好的融资渠道。融资优势和开发项目等资源优势的取得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和跨地域经营的深入实施,集团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扁平化的内部管理平台,并通过完善规范指引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以及专业开发能力的指导,保障了在扩张中公司开发模式和品牌的延伸。

公司还通过与 SAP 翰威特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切合企业需求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聘请了精信公司对公司品牌的内涵和延伸进行整合,以配合集团专业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城市扩展策略的展开。

年内,集团管理团队稳定,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不断完善的激励政策吸引了优秀人才,专业化和管理技能的训练使集团职业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满足了发展和扩张的需求。

在财务管理上,集团继续执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并加强资金的整合运用。期内集团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财务状况良好。

展望

基于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2002年地产行业仍将保持向上势头。随着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消费者品牌意识、权益意识的不断成长,集约化调整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成熟企业的优势地位将日趋明显。董事会选择地产行业,选择专业化经营的决心坚定不移,对实现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充满信心。

在新的一年里,集团将在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着力于全面提升企业专业能力,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集团将继续实施稳健的扩张策略,加强深圳、上海、北京、沈阳等区域中心的投入,同时加大在现有的武汉、成都、天津、南京、长春和南昌等腹地中心城市的投资,在合适的条件下审慎地寻求进入其它市场开发的机会。

集团将实施内部流程的优化、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客户意识、推广品牌形象等多项举措,并借助信息技术,使业务发展平台更趋专业、成熟和高效。

集团致力于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使之成为万科得以长期保有的核心竞争力。集团品牌整合和推广工作将在新的一年全面展开,万科专业化地产商的形象,和关爱客户的理念将得到呈现。

关注市场变化,保持灵活应变和前瞻性,是我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国加入 WTO 的深远影响,和中国成为国际投资优选地带的有利态势,集团将继续积极探索与国际投资伙伴展开合作的机会。

本人谨藉此机会,对投资者给予公司的真诚信赖、对公司数以百万计客户的热情支持、对全体职员的锐意进取和勤勉工作,致以深深谢意。

董事长 王 石 深圳 二00二年三月十五日

2002年万科致股东的信

董事长致辞

过去的一年,在全面完成专业化调整后,集团从房地产业务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回报,保持了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457,436 万元,净利润人民币 38,242 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和 2.3%, 每股盈利 0.606元,亦较上年提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达 104%。

回顾

报告期内,全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销售量持续增长,整体市场供需状况良好 政府在继续肯定房地产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的同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控以及政策的调整,土地出让政策变化曾一度引起局部投资过热的现象在下半年得到缓解,土地出让方式的变化为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金融机构对个人信贷的持续支持为需求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过去的一年,是集团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市场扩张策略和业已形成的战略布局中获得预期良好回报的一年,房地产项目开发和销售取得快速增长, 其结算面积、结算收入、结算净利润分别达 112 万平方米 44.2亿元和 3.8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62.3%、32.1%和 68.5%,集团在深圳 、上海、北京、沈阳和成都的业务发展获得稳定回报,继续成为集团主要盈利来源;在 2001年进入的武汉、南京、长春、南昌四个市场均取得理想业绩,为集团整体盈利作出重要贡献。目前,集团在上述各地的业务逐步成熟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一成功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个市场的盈利贡献,更为集团未来三年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思路,它将使我们的投资重点更具方向性,使我们的发展更加向集约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期内,集团的发展策略主要是巩固和加强现有市场的资源配置 并继续在该等城市寻找新的项目资源;同时,我们亦积极探讨了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目标的区域发展策略。集团在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南昌等城市获得了新的项目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外,集团在佛山市南海区获得了项目资源,开始了以深圳为核心,辐射珠江三角洲的集约化区域投资策略。截至期末,集团拥有待开发项目资源 70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集团成功发行了1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主营业务的规模增长提供了保障,集团整体财务和资金状况良好,资产负债比例合理。

在过去的一年,集团进一步致力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在业务管理方面,集团重点优化房地产开发流程,通过完善和推进以“专业集成”命名的业务流程,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各个节点进行控制,形成了良好的业务运作体系,使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得以提升。集团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全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发现我们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优势和长处,达到不断改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吸引更多的客户。年内,集团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环境、对集团领导力以及与价值观、对工作回报以及未来成长和发展空间等各个维度均有提升,公司企业文化吸引了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管理团队进一步壮大。在品牌建设和推广方面,“建筑无限生活”品牌理念获得客户、市场和员工的认同。

展望

基于稳定的需求增长,住宅产业仍将是2003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政府监管和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土地出让 金融支持门槛的提高,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建立,市场竞争程度的激烈,行业内领先的、具有优良品牌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一年,集团将积极应对政府土地政策的调整并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在保持持续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新的发展布局的形成。根据集约化的发展方向,集团将积极推进区域发展模式,在原有单个城市继续扩大项目资源的基础上,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扩张。

在新的一年,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集团将研究和确定未来三年的发展策略,挖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并探讨各种形式的合作模式, 以平等、共赢、学习的心态 ,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寻求良好的合作。

本人谨藉此机会,对投资者给予公司的真诚信赖、对公司客户的热情支持、对全体职员的努力进取和勤奋工作,致以深深的谢意。

董 事 长 王 石 深圳 二00三年三月十八日

2003年万科致股东的信

董事长致辞

回顾

2003 年,是房地产市场全面增长和向好的一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出台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的逐步规范和集约,市场供需的日趋均衡,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2003 年,集团房地产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并取得理想回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63.80亿元,净利润人民币 5.42 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 39.47%和 41.80%,每股盈利 0.39 元。以深圳和上海为核心的重点投资以及过去三年不断推进的二线城市扩张是保障集团业绩获得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集团在深圳和上海的业务继续提供理想回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深圳市场继续提供稳定增长的盈利来源的同时,上海市场在集团的盈利贡献比例大幅提升并与深圳市场的贡献旗鼓相当,上海、深圳市场的盈利贡献分别占集团净利润的 38.38% 和 37.43%,这一变化基于过去三年集团对上海市场的成功投资策略。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一家全国品牌的房地产开发商,集团在二线城市的投资亦成为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这些城市主要包括南京、成都、沈阳、南昌、武汉和长春。

年内,集团积极开拓以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市场以及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市场,并形成深圳、上海和沈阳区域管理中心。在深圳区域,集团先后进入中山和广州市场;在沈阳区域,集团进入大连和鞍山市场;在上海区域,集团积极寻求在苏南区域的合作机会。截至年末,公司已在 15 个城市拥有项目资源,待开发项目资源建筑面积 744万平方米,为未来三年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003 年是行业政策不断完善的一年。国土资源部 2002 年 7 月 1 日颁布的《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政策在各地相继实施,使土地交易公开化的同时,加强了对地价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的管理,而与之相配合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禁止了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购买土地给予贷款,这一限制对开发商的资金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看,有实力、有资信、有品牌的发展上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董事会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03 年还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一年,我们看到,随着行业的日益规范、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以及市场对长远增长的看好,大量新的资金通过公开土地交易的方式进入这一行业,与此同时,一批相当成熟的区域开发商开始走向全国市场,集团在土地、资金、客户、人力资源等方面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过去的一年也是集团持续探索产品创新、客户价值提升、品牌价值体现、资金高效运作、人才开发和保有以及成本控制管理的一年;集团还积极倡导和推进合作文化,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年内,集团管理层稳定,随着业务的扩张,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受到更多考验并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员工满意度状况理想。为实现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并以期更好地回报股东,董事会在充分均衡市场和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发行 19.9 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并获得股东大会对议案的顺利通过以及中小股东的认同,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更趋成熟。我们相信,该等准备都将为集团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为集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展望

2004 年,董事会继续看好并预期住宅行业的稳定增长。我们依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的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并对珠江三角洲市场的平稳增长抱有信心,而其他城市,将不同程度地表现良好的增长势头。2003 年集团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布局已初具规模,2004 年,集团将重点出击上海区域周边城市的扩张,这些市场将包括但不限于苏南地区;同时,集团还将继续推进在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地区的投资。集团将认真研究具备相当潜力的二线城市机会。

在新的一年,面对集团业已具备的竞争优势以及确保三年可持续增长的条件,集团将根据未来竞争环境的变化态势,开始制定集团未来 5~10 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集团将以股东利益为导向,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致力于树立集团可持续增长的、为股东带来稳定盈利增长的蓝筹形象。集团将始终将客户作为我们永远的伙伴,使客户价值得到提升,同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后,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我们员工的满意度以及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他们为客户和投资者价值的提升而努力

本人谨籍此机会,对投资者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客户的忠诚和信赖、员工的进取和勤勉,致以深深的谢意。

董 事 长 王 石 深圳,二○○四年三月九日

2004年万科致股东的信

致股东

2004 年公司业绩保持稳步成长,效益更获得长足进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76.67 亿元,同比增长 20.2%;净利润 8.78 亿元,同比增长 62%;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到 14.16%,为近年来最高点。

2004 年也是万科成立 20 周年。对万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刻度上的整数,更是一个重新开始的起点。年内公司从战略的层面,对过去 20 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十年的中长期规划。

过去二十年:价值观的坚守

自 1984 至 2004 年,万科营业收入从 5800 万元到76.67 亿元,增长了 132倍;净利润从 500 万元到 8.78 亿元,增长了 176 倍。

20 年对一个人来说,还在青春年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未来也才刚刚开始。面对享有全球盛誉的诸多百年老店,20 年的阅历更谈不上悠远。但就上世纪 80 年代方才起步的中国现代商业经济而言,20 年已经足称见证其肇始以来的全过程。时光考验犹如大浪淘沙,与万科同期创业的公司,硕果仅存者已历历可数。

万科也是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自 1991 年至 2004 年,万科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2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 31%;同期上市的企业,像万科这样持续十三年盈利增长的已堪称绝无仅有。

市场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过去 20 年间,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万科自身业务也作出了剧烈的调整,最终选择的行业——房地产,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变。万科在这 20 年间曾经面对的机会与风险,曾经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曾经感受的困惑与喜悦,对于同在发展过程中的其他中国企业,当不失其可供借鉴的价值。万科亦乐于与社会分享 20 年来沉淀的经验与教训。

正如《基业常青》这本书中提到的那样,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巨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

回顾 20 载发展历程,万科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在行业还有待成熟的时候,守住了职业化的底线,在任何利益诱惑的面前,万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万科的价值观包括: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牢记社会责任。

体现对人的尊重是万科创建的初衷。20 年来,万科对客户、股东、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始终不渝。万科坚信,市场的奥秘就是双赢,而只有尊重才能带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双赢。

万科认为,市场最终是公平的,任何暴利都不可持久。只有持续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信赖;只有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万科亦坚信,只有在一个规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社会和市场环境中,才可能诞生真正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万科不敢或忘自身对社会和行业所应承担的责任。

过去二十年:方法论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万科通过 20 年的实践,在方法论上也做出了明确的选择。那就是:简单、透明、规范与均好

与国内众多企业一样,万科在起步阶段也曾走过一段多元化的弯路。但万科最终意识到,国际上虽不乏多元化经营而获得成功的企业,但它们的成功离不开成熟的商业环境、完善的社会信用和较低的社会交易成本。而万科置身于刚刚起步的市场中,依靠自身积累而成长,专业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为此,万科用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专业化进程。从 2001年开始,万科已经明确将自身定位为专业的城市住宅开发商。

万科也认识到,现代商业社会的一切成功,源自与他人的合作。合作必须以信任为基础;而信任的第一步是相互了解。越透明、越没有秘密,就越容易获得合作与成功的机会。基于这种认识,万科一惯以最大的诚意,促进内外部的沟通与了解。自深圳交易所推出信息披露评级以来,万科也是少数几家每年都获得“优秀”评级的公司之一。

在商业经济的萌芽阶段,面对种种利益诱惑,机会主义和权谋文化都可能成为部分企业的一时之选。但现代商业社会离开诚信、公正的基本制度框架将难以维系。万科一贯坚持,首先在自身行为上恪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同时也致力于促成行业规则的不断完善。这一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在 2004 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万科名列第二位;在“中国首届企业公民行为”评选中,万科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得票数居境内企业第一位。

在中国短暂的市场发展史上,有不少企业在短期内实现了迅猛的发展,甚至在行业内一时独占鳌头。遗憾的是,它们没有能经历时光的考验。万科同样渴望高速的成长,但我们绝不以股东的利益为赌注,来博取一时的辉煌。万科相信企业的竞争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均好性才是长期制胜的根本。为此,万科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估与考核体系。

此后十年:机遇挑战同在

2004 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 9.5%的GDP 高速成长,但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投资过热。为此,国家开始了第五轮宏观调控, 土地政策、 金融政策不断收紧, 并在 10 月底进行了 9 年来第一次加息。而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过快、投资性购房比例过高的迹象。这都使得,社会

房地产行业能否获得可持续的高速增长表现出了关注甚至担忧。

对此,万科的看法是,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才是一个市场存在的理由政策是市场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出发点,只会是防范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而不可能是凭空创造或者消除一个自我演进的真实市场。住宅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基本物资,也是社会成员改善生活品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决定住宅市场基本走势的,是经济的成长性、人口结构和居住形态的变迁。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在世界经济尤其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保持着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年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并伴随家庭规模的不断小型化。而随着工商社会的全面成型,中国也正处于全球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

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十年全国城镇人口将由 2005年的 5.37 亿增长到 2015年的 6.60 亿,城镇平均家庭规模将从 2005 年的 3.53 人缩小到 2015 年的 3.25 人。由于人口增长、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在 2005 至2010年间产生的新增住宅需求,每年分别为 3.69 亿、1.62 亿、0.04 亿平方米,合计每年 5.35 亿平方米;在 2010 至 2015 年间,每年分别为 3.02 亿、1.44 亿、0.07 亿平米,合计每年 4.53 亿平方米。对比目前每年 3.38 亿平方米的商品住宅供应量,未来需求的旺盛是不言而喻的。

而对于目前商品住宅的主要市场, 另一组数字值得关注。2005 年, 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 338万人。根据中国人才热线的调查,其中 91%的毕业生选择到深圳、江苏、浙江、广州、上海、北京求职。此外,中国目前尚有 52 万出国留学者,其中 80%表示希望学成后回国发展。单是这部分人员,将导致每年超过 200 万的新增高学历家庭和超过 1.5 亿平米的住宅需求,其中大部分需要通过商品住宅市场来满足。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品住宅市场在未来十年仍将是中国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行业之一。而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偏好两个角度来看,行业的集中化也是必然的趋势。

高速发展的商品住宅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而要全面解决资金需求的难题,必须依靠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其关键在于金融企业与地产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而目前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已经得到金融界普遍认同的房地产企业只是少数。

住宅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和地产企业之间需要建立长达数十年的信任关系。购置住房又是大多数市民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在选择供应商时他们必然保持高度的慎重,因而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以万科近三年来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为例,品牌和口碑已经取代地段等传统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楼盘时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而在同一个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的品牌同样只是少数。

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集中化的必然趋势,为包括万科在内的领先企业提供了近乎无限的遐想空间,但在看到巨大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在于境外同行的进入。尽管世界房地产发展史已经呈现这样的事实:商品住宅市场可能是所有行业中,全球化倾向最不显著的一个,即使美国最强大的发展商,其跨国经营范围也限于周边国家。但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近期已经发生的另一组事实:以香港发展商为代表,大陆以外的同行已经大举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他们的资金实力、国际融资能力都远在国内企业平均水平之上。更重要的是,行业竞争最终将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目前日本最优秀的住宅开发商,拥有数千项专利;而在中国大陆,走在最前端的万科,已经获得和正在申请的专利合计只有几十件。

挑战之二在于,目前国内住宅开发的粗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行业现有的生产和运作模式,必须进行颠覆。

房地产是一个高资源消耗行业,不仅房屋的建造本身要消耗大量钢材、水泥、运力,建筑的居住过程也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中国的人均资源是比较贫乏的,人均能源的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另一方面,国内住宅生产的工厂化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产品建造精度比世界先进水平低出一个数量级,产品缺陷率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补上精细制造这一课,为未来消费者提供优质住宅的理想,将只是空中楼阁。

此后十年:战略领跑未来

面对未来十年巨大的机会与挑战,万科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必须具有归零的心态和凤凰涅磐的勇气。而要成功实现自我的超越,首先需要在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

基于这一考虑,万科经过将近一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未来十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万科将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走向“精细化”,以“有质量增长”作为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

在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的同时,我们更加追求增长的质量。有质量增长对我们意味着,要提高资本与人力资源回报率,提升客户忠诚度,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实现有质量增长,万科提出了三大策略。

第一是客户细分策略

万科将完成运营机制的重大变革,从目前以项目为核心的运营方式,转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运营方式。在一个竞争与开放的市场中,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客户价值。没有对客户价值的精确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客户细分策略下,万科将不局限于以职业、收入、年龄等 “物理”方式去把握客户,而将从客户的内在价值出发,按客户的不同生命周期,建立梯度产品体系,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的终身锁定。

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从粗放走向精细,走到市场前面去把握客户价值,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万科第二次专业化的关键。

第二是城市圈聚焦策略

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圈正在形成,这些城市圈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这三大城市圈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 4.1%,但 GDP 却占到了 40%,居民储蓄余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的两倍。

万科在未来十年,将把业务聚焦在城市经济圈,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三大城市圈。万科将集中资源,在这些地区实现集约型的扩张,在这三大区域成为市场领导者。

第三是产品创新策略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适于居住和交流的优质住宅,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万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我们将在细分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住宅产品体系,建立万科住宅标准;通过工厂化生产,提高住宅的品质和性价比;以和谐、自然、生态的标准进行未来可能住宅的研发,为住宅产业贡献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依托于这一战略,万科将继续保持“中国住宅行业领跑者”的自身定位。我们对这一定位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我们认为, “领跑者”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在客户和品牌层面,应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和持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良好的客户忠诚度和口碑。

在业务规模层面,应该具有稳定增长的业务规模,并处于行业前列。

在股东回报层面,应该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回报。

在行业责任层面,应该为行业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全面标杆。

在社会责任层面,应该维护所有相关主体的利益,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广义贡献。

目前,一个题为“你认为谁是中国地产行业未来领袖”的网络调查正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上进行,这个单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万科。

没有股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万科的过去、现在,也不会有万科的未来。万科也怀有充足的信心,与全体股东一起,分享美好灿烂的明天。

2005年万科致股东的信

致股东

2005 年是万科诞生后的第 21 年,也是万科实施新十年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

弱冠年华,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这是成年岁月的肇始,是新篇章的开端。这个阶段的人们,需要直面更复杂的生活局面,需要践行更成熟的人生理想,需要基于对未来更清晰的判断,重新定位自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重新思考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尤其在中国,现代商业社会的兴起,也不过 20 多年的时间。具有 20 年以上历史而且能够始终保持盈利增长的新兴企业,其实屈指可数。对于这批企业,此后的每一年,都将是自身道路与梦想的全新一页。

2005 年对于万科来说,自然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行业风雨的洗礼,也看到了憧憬中彩虹的绚烂。这一年,投资者与公司风雨同舟,给予了公司持久不渝的信任与支持;而公司亦幸不辱命,得以在回顾一年辛勤耕耘之际,与投资者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2005 年万科业绩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39.5 亿元,同比增长 52.3%。实现营业收入 105.6 亿元,同比增长 37.7%。净利润达 13.5 亿元,同比增长 53.8%。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到 16.3%,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年里,万科也对一些事关未来走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公司亦乐于与广大股东沟通、分享这些体会。

房价过快上涨无人受益 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

自 2004 年以来,社会各界就房价以及房地产泡沫问题展开的激烈争论,充分暴露了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这场争论,不仅凸现了外界对地产行业的实际运作存在的诸多误解,而行业自身,尤其作为行业主体的开发商,也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在这场争论中,开发商作为一个整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质疑。这种质疑来自社会各界,包括购房者和投资者。

从社会舆论包括购房者的角度看,对开发商的质疑主要表现在,认为开发商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受益者,认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发商更有通过诸如囤积土地及待售资源、制造虚假成交、价格串谋等手段哄抬房价的动机和嫌疑。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其质疑则主要体现为,在房价上涨过快之后,随之而来的会否是泡沫的破灭和房价的全线下跌,从而导致开发商业绩显著滑坡。

以上两种质疑从表面上看,是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同时成立。如果房价持续上升,后一种担忧就成为多余;而如果房价在短期上涨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调,那么前一种质疑在逻辑上就不能成立。

但是,这两种质疑在深层的逻辑基础上具有同一性,那就是认为房价上升越快,对开发商就越加有利,而房价上升势头的变缓,则对开发商不利。

面对这种观点,如果房地产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思维方式,在房价快速上涨时心存侥幸或者推波助澜,在房价上升势头可能趋缓时不敢直面或者闪烁其词,将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缺乏自省的表现,只能强化舆论对行业和开发商整体的误解。

所以,在讨论房价问题时,需要澄清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对于房地产行业和开发商——尤其是立足于长远发展的开发商——不仅不值得欢欣鼓舞,反而需要高度警惕。而反过来,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以抑制,对于行业和有远见的开发商来说,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是利好的消息。

对地产行业来说,房价的过快增长将导致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房价过快增长将导致行业不正常的短期“繁荣” ,由此产生的“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没有不赚钱的发展商”这种局面,对于房地产行业非常不利。

温室里只能长出娇艳一时的花朵,却长不出百年长青的大树。没有优胜劣汰,行业不可能获得进步;没有竞争和风险,优秀企业不可能脱颖而出。一个没有利好因素的行业,必然是一个江河日下的夕阳行业;但是一个“利好”因素太多的行业,在娇惯中也无法获得健康的成长。

第二是,房价过快增长会导致地价同步上扬,世界房地产发展史早已证明,过高的地价和因此导致的资金占用将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阻碍企业的高速增长。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生产链条中,土地是唯一具备价格刚性而且不可替代的资源,土地成本是房地产开发综合成本中最大的一个部分。而中国房地产是一个没有任何准入限制的竞争性行业,房价的上涨将立即引发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竞买,由于地价上升导致的更多资金占用,将延长开发商的开发周期,降低资本回报率。

第三是,房价过快增长将导致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准确预期。

在没有外来干预的前提下,长期来看市场价格有一条基本的趋势线,这条趋势线是由真实需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价格长期偏离这一趋势是不可能的,但在短期内却不可避免地将围绕这一基本面上下波动。

企业安排投资是基于预期的,就是说,企业今天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明天的市场需要。如果市场价格出现过于激烈的波动,将给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降低市场各方对未来预期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房价的过快上涨无人可以从中受益,即使开发商也不例外。而过于亢奋的市场也绝非对房地产的真正利好,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

调控政策有利行业健康理性成长

伴随房价的持续上涨, 2005 年内, 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亦逐渐加大力度。甚至可以说,2005 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年”

有许多观点将宏观调控视为房地产行业的利空消息,但万科对此并不认同。

作为在行业内经营多年的专业地产企业,万科一直认识到,房地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住房是生活必需品,房价波动牵动着千家万户,在住房供应上体现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在中国,房地产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市场化还并不彻底,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通向全面成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政府在特定的时刻对市场进行调控是必然的结果。而只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政府的介入对行业的成长就是有利的。

调控将使行业降温,这是勿庸置疑的常识,但关键在于,既然长期来看房价过快上涨对行业有害无益,那么适度降温恰好有助于使行业回归理性渠道,并降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之所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因为行业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但也正因为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行业过于剧烈的波动,自然也不会是调控的意图所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并稳步发展,价格保持平稳,市场秩序良好,才是政府对行业进行调控的最终目的。

200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作为总体性原则,它设定了进一步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方向。随着各项实施细则的出台,关于房地产未来前景的各种悬念也逐步揭晓。

《意见》甫一出台,万科即进行了详细的研读。我们认为, 《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消除社会、行业、市场和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惑和忧虑。而《意见》中体现的对公平和市场化原则的兼顾,也有利于行业走向理性、和谐,走一条更健康的长期发展道路。

《意见》再次明确了房地产行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将调控的目标锁定为“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给出了“普通住房”的明确标准:省地、小户型和平价,也明确提出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普通住房用地供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意见》体现了对公平和市场化原则的兼顾。

因此,在《意见》出台并逐步得到落实之后,投机炒做之风将受到抑制,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将得到更好的满足。而房地产行业,也将获得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当然,对于部分发展商,尤其是那些实力还比较单薄、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地产企业来说,难免要经历一场阵痛。但我们不必完全照搬上一轮宏观调控的经验,当时的结果是行业全面洗牌,大批企业退出了市场,只有少数优秀企业经受住了考验,并变得更为强大

与上一轮宏观调控相比较,今天的政府经验更趋丰富,调控手段更趋成熟,而整个市场的坚实程度、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带来的真实需求更非十年前所能比拟。所以,本轮调控带来的振荡,将远小于上一轮。但本轮调控也将恢复行业优胜劣汰的正常机制,行业整合加速是必然结果,优秀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颠覆惯性模式 拥抱变革时代

自然界中,恐龙曾经最强大,但终因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在自然界中能够长久生存的绝非体形、力量最庞大的物种,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对于企业而言,很多企业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被快速变化的生存环境所淘汰。

经过万科人过去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万科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优秀企业。但这一成就已成过去,如今,我们已站在第三个十年的起跑线上。在新起点上,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满足于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中小有成绩。

在新的十年,我们的目标是使万科成为世界级的优秀房地产公司。只有把视角放到未来,放到与世界级优秀企业的对比上,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公司持续增长的内在逻辑。

从国际化的全新视角出发,以优秀的企业为标杆,审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万科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超越今天的成功,我们才能拥有未来的辉煌。

诚然,房地产行业拥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房地产也是资源消耗最庞大的行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现在处于全球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已经刻不容缓,并日益成为政府的政策导向。粗放的经营模式是无法持久的,行业必须作出根本性的变革。

而从市场环境来看,人口高峰、家庭小型化及老龄化问题,都将深刻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产品及市场状况,与此同时,国际巨人也跃跃欲试开始“过河” ,中国地产企业与世界强手同场竞技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抓住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机遇,在竞争中强化领跑地位;也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和诺言,对社会承担责任;万科必须颠覆自身,并在此基础上引领行业变革,与志同道合的同行、伙伴一起,缔造共生、和谐的未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万科在 2005 年提出了“颠覆·引领·共生”的主题词。

未来十年是一个较为宽广的时间概念,在当前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三到五年内行业变化的趋势,而把握趋势变化的关键,是抓住变化发生的临界点。

从 2005 到 2006,是行业的一个临界点。调控的风雨只是吹开了冰山尖角的面纱,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全面颠覆之后的未来图景——国际化、金融化、央企强势介入、买方市场、全流通资本市场、基于社会资源整合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随着这一图景的不断凸现,未来的经营环境将与过去、现在存在显著的不同。万科需要打造一个新的平台,以此为支撑,在 3-5 年后依然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并获得比目前更为有利的行业地位。

为此,万科新一轮的变革已经开始,它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成败。我们为这场变革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并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努力。

重点目标之一, 是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体系。我们需要对客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细分,找到重点客户,并围绕他们各生命周期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充实品牌内涵、获取项目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客户更坚实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客户的终身锁定。

重点目标之二,是转向基于资源整合的操作方式。我们应该转向规模效应更显著的产品结构和效率更高的经营方式,获得行业内最强大的经营创利能力,体现出最成熟的合作意识,成为各种资源拥有者和掌控者首选的合作对象,并且能够驾驭最灵活的合作方式。

重点目标之三,是打造全新的组织架构。为支撑未来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建立以“战略总部、专业区域、执行一线”为主线的全新组织架构,以实现深谋远虑与灵活应变的并重、充分授权与规范管理的统一。

重点目标之四,是提升员工能力,营造优秀的组织氛围。我们必须针对快速增长、国际化、金融化和更广泛合作等未来需求,加强现有人才的素质培养,并加大关键人才的吸纳和保有力度;必须用好工作环境评测与员工敬业度管理工具,营造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组织氛围。

重点目标之五,是建立与业务快速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包括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趋势的研究和把握,做到及时应变;第二是秉持“现金为王”原则,完善现金流管理体系;第三是强化职员职务行为准则宣导,完善内部监控机制。

重点目标之六,是扮演引领行业进步的企业公民角色。我们需要对行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促进行业朝向规范、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率先垂范并倡导行业成员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广泛的贡献,使行业获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万科总部和一线公司都将制订新的三年战略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突破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基于未来发展的全面思考。

打造企业公民 与社会和谐共处

在 2005 年的公众舆论中, “地产商”是一个形象并不乐观的焦点主角。这体现出当前社会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普遍不信任心理。对于这种心理,企业不必抱怨,而应该自我反省。

房地产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必须承认,在行业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各种不规范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社会对行业产生了不佳的印象和不信任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将不加区别地施加于行业内所有企业,包括规范经营的企业。

目前,行业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不规范的现象正在减少。但是房地产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印象的转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必须采取更实际的行动,加强自律、建立行业秩序、弘扬社会责任,以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从当前来看,开发商应该深刻意识到,房价过快上涨对行业绝无益处,只有房价尽快稳定,行业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和制度环境。

从长期来看,开发商应该意识到获得社会的理解与信任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开发商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自律、建立行业秩序,共同抵制各种不规范行为;并致力于提高行业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让理性声音成为舆论主流。同时,开发商也应该更多体现社会责任,保护所有相关者利益,并为社会发展做出广义贡献,以此而获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

成为行业领跑者是万科不变的追求。领跑者不仅意味着业绩和能力的领先,也意味着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我们一方面必须注意到自身变革对行业转型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必须意识到,行业的进步、行业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也与公司未来发展的环境和空间休戚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尽自身的力量,在行业内倡导企业的公民责任,为行业赢得社会信任、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做出贡献。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万科的企业公民整体规划,并逐步提升我们在公益事业中发挥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倡导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理性思考,推出适宜中国城市低收入人口的住宅原型,尽我们的能力将其付诸实施,并向整个社会推广。

我们将继续推动住宅行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实现居住质量改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的研发部门,将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技术上谋求突破;我们的产品实施,将在节能、省地、环保标准上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行业规则的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这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为只有行业的整体规范程度越高, 一贯坚持规范经营的企业才能体现更明显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将与公众舆论进行更有效的互动,引导理性思考与对话沟通,促进公众对行业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成为卓越公司和成为企业公民,是并行不悖的追求。尤其在当前,整个社会对行业的评价不容乐观,尽管万科连续数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和“最佳企业公民” ,但我们不可能超然于行业与社会的整体关系而独善其身。因此,未来几年,既是万科通往行业变革先锋的历程,也是万科践行企业公民使命的历程。

正因为如此,万科 2006年的主题词,将是“变革先锋·企业公民” 。

在过去的 21年中,万科不断颠覆自身;但万科新的变革才刚刚揭幕。在过去的 21年中,万科保持了持续的盈利与增长;但万科新的发展期也才刚刚到来。

在已经过去的岁月中,对于股东选择万科,万科人深存感激。在即将到来的年代里,万科人将加倍努力,让股东为自己的选择更增自豪。

$万科A(SZ000002)$ $保利地产(SH600048)$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私募基金研究员,价值投资求索者,马拉松爱好者,书虫!

1.用实业的眼光看投资,与优秀的企业为伍,做时间的朋友。

2.坚守能力圈,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研究其内在价值。

3.正确看待市场先生,保持理性,坚守安全边际。

欢迎价投机构捡走

全部讨论

万物皆可思辨2021-11-28 10:19

万科2001-2005年《致股东的信》,学习这一段有助于未来选择成长股的公司,那时候的地产行业每年的变化就像现在的新能源一样,但不同于新能源的是,当时挣真钱的速度真的很快$万科A(SZ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