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9回复:11喜欢:37

2011-04-20

在研究股票的时候最好不要从估值下手,这样你很难找到真正的大牛。最好放在两升一降的企业上,也就是收入、毛利率有大提升可能、费用有下降把握的票,然后再去对照在此基础上的动态价值,给个概率折扣的安全边际就行了。

2011-04-25

我们虽然要关注成长,但亦要清楚知道成长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压力与改变,这需要针对不同行业来对待。比如说白酒业的增长对企业的挑战最低,因为它的成长往往是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进行,一个地区1个亿销售需要50个人和10个经销商,可能在5个亿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无非是加大了总部生产与运输的负担而已,而其他低值饮料企业则还会多个就地建厂和异地生产管理的麻烦。但对连锁零售企业,就还会新增更多的方面,像多店管理和培训、铺底货物监控和消化等方面。所以看数据的时候我们要区别不同的行业进行侧重,有的行业可以简单点,有的却不行。

有的生意大和小是一样的做法,就像我上面讲的白酒;有的生意大的会比小的增加不少难度,就像上面讲的低值快销品;但有的生意大和小就不仅仅是难度的改变还涉及到生意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3个店、30个店和300个店是完全不同的经营概念,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只看成长,还需要考虑企业是否能承受的起这种成长,很多企业就是因成长而败的,特别是它在成长过程中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低质量和失控就更要小心,如果要参与的话最好是在市场已经充分考虑了所有问题并在估值上体现出了充分的折扣才好

2011-05-05

我们看好企业未来成长的唯一原因就是它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收益性,收入增长是果,竞争力是因,哪怕暂时没有果,如果你确信因的存在,那么收入增长之果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好企业暂时的低迷往往更值得我们的关注。当然,大部分时候,我们要通过收入增长来印证和加强我们对因的认识和判断,但要清楚它们在逻辑上的顺序。我们找收入增长的企业,是因为你不清楚有攻击力和竞争性的企业在哪里,所以把能结收入增长之果的企业都列出来,然后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的收入增长,如果原因是其自身的竞争性和攻击力造成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期待它未来的成长,否则,哪怕它现在的收入增长再高都不值得关注。看数据、同时思考数据背后的形成原因、并站在企业主的角度去思考未来,这样才不容易踏入成长陷阱。

2011-05-07

估值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仅就估值来评价估值,要惯综合分析,任何牛股都是直观看上去贵实际上便宜的,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理解。

2011-05-09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先比较下其他的选择,再盘算下这个票大致的经营发展节奏,如果虽然贵,但还勉强可以接受的话,我会根据图形来参考下。不过如果不想让自己走到如此被动的地步,则需要我们提早跟踪和把握机会,临时报佛脚就想找到好东西和好价格那也太需要运气了吧,有很多票我都是持续跟踪数年,这样才能确保机遇来临的时候你能比别人更快的理解和行动

2011-08-01

它这个行业本身属于比较难做的生意,所以在估值体系上会和别人有一定的差别,我们要理解这种差别所透露出的逻辑是否合理,不要简单加上高还是低的结论,很多人在股市待久了就觉得20多倍PE不高,其实你到社会上收购企业一般都不高过5倍的,我觉得A股里大部分公司超过10倍都属于高估,少数股票30倍亦低估,能适用20倍以上的估值都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了。当然这是从生意投资的角度上来看,如果仅是从市场构成体系进行交易的就另当别论,那种高估低估是建立在市场认识系统上的。

我们观察历史数据是为了从中看到未来,这里可以有两种逻辑,一是你凭什么判断它未来能继续高成长(如果你不能肯定它能则它就不能),第二种逻辑是你凭什么判断它未来不能继续(如果你不能肯定它不能则它就能)。前者是生意投资的模式,后者则是在市场认识体系上进行交易的模式。也就是我之前经常说的长线或中线、忽悠自己还是忽悠别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考假定,无谓对错,

2011-08-10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根据可能的神奇去做浪漫的投资,赔率、赔率还是赔率,这才是理性投资的立足点。

2011-08-24

熊市只影响预期的展开和估值倍数,如果你投的企业不是仅寄期望于市场预期升华而是确定会演变为事实的,那么熊市只会耽误点时间而已。另外估值倍数的起落往往会比增长更大更迅速,这是很多成长股在熊市亦会被拖累的原因,但如果你的企业拥有的是惊人的成长率,那么估值会迅速跟上市场的要求。所以你要考虑的不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做中长线,而是在什么票上做,如果没有好的企业,那么自然要考虑回避熊市,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后者或许比前者更难判断吧。

——冯柳


全部讨论

2020-12-22 12:04

慢慢学习

2020-12-17 17:46

收藏起来反复嚼

我只在某篇文章的回复看到过第一段,请问下老兄这些回复是在哪里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