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到底能不能离开经销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2回复:204喜欢:305

最近中特估大火,白酒、中概等一众股票应该算是坐冷板凳,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讲白酒今年开始走下行周期,今天继续深入和大家聊聊酒企厂方和经销商之间的恩怨情仇。

首先用珍酒来举个例子,业内珍酒的口碑是蛮差的,为什么呢,因为珍酒作为酒企,压货、拖政策这些坏毛病一个不缺,最主要就是去年有段时间珍酒网销价格甚至低于经销商拿货价格,低很多,低的离谱。

我们都知道酒企给经销商的开票价格假如是100元每瓶的话,酒企还会有相应的广告投入,比如品鉴会投入、陈列投入等等,假设这个投入是20元的话,当某款酒市场价90元时,我们通常说这款酒出现了价格倒挂,经销商拿货100卖90,意味着经销商一定要套点厂方的广告投入进口袋才行,无非就是品鉴会作作假、陈列作作假。但是一旦这瓶酒价格跌到70,那就完了,产品价格体系直接被击穿,经销商是要摔杯子走人的,去年的珍酒就出现了这个情况,网销价格比经销商算上投入折算出的成本还低,因此很多经销商也就不陪酒厂玩了。

今年,了解市场的朋友或许会知道,当下洋河的价格是倒挂的,五粮液的个别产品也是倒挂的,注意是五粮液,不是五粮醇、五粮春这些,所以上一篇文章里我说,今年的白酒周期下行迹象是蛮明确的。

前阵子酒企接连出财报,我大概扫了扫,疫情几年,我最关注的酒企数据就是直销占比,行业里,龙头茅台龙二五粮液的直销占比在2022年都做到40%左右,对于直销,我的态度一直比较保守,很多人认为直销能拉动茅台和五粮液等酒企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因为直销部分的毛利更高,我的看法与大部分人恰恰相反,直销绝对是把双刃剑。龙头酒企能直销的原因一定是前期市场培育做的好,作为工业标品,前期市场培育做的好,群众基础好,才能导致现在直销做的好,说难听点,就是有以前的老底可以吃,但是如果长期受直销利润诱惑较大,直销占比长期过高,导致了在消费者培育这一块的缺失,那就会很危险。

任何生意,交易是一种结果,在交易发生之前是需要销售人员、公司团队做出很多努力的。

投资群里,大家都喜欢跟着说白酒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是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想为什么白酒能成为比较好的生意模式呢?所有的白酒都是好的生意模式吗?低端白酒就不是。那么高端白酒作为工业标品,凭什么能一直成为模式绝佳的生意呢?下面我们来拆解分析下看看。

1、首先我们可以排除的是没有保质期限制,因为同样作为工业标品,低端白酒也同样没有保质期限制,就不是很好的生意模式。

2、我们也可以排除成瘾性,因为低端白酒也能提供成瘾性。

3、品质和独特口味差异,品质不算,因为每一个酒厂都有压箱底的货,喝起来口感都不差,各有风味,但是独特的口味算一个,消费者长期喝惯了一种口味,是会形成味觉记忆的,而且每家酒厂的配方一般不会外传,这就是为什么今世缘很喜欢搞饭店免费赠饮活动的原因,先让消费者习惯自己的口味。

4、人情社会的文化特征,这个是很重要的因素,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人情,而高端白酒恰好可以作为社交润滑剂。

5、爱面子的人性特征,任何产品一旦插上人性的翅膀,往往就很容易起飞,再结合第四点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因此长期对白酒这样一个社交润滑剂有强烈的需求,强烈需求+有面子,直接造就了高端白酒这样一个优秀的生意模式。

现在我们再来看以上的这些成就白酒作为优秀商业模式的因素,我们来看发生了哪些变化,第3条口味差异,这个是需要培养的,在大部分酒厂品质都已经提上来,大部分高档酒第二天都不会头疼的情况下,你想让你的消费者适应你,特别是想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适应你,那是需要消费者培育的,这个培育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实现的,靠直销是不行的。

再看第4条,人情社会的文化特点,网上经常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酒了,然后就有人紧接着反驳道现在的年轻人老了以后同样会爱上喝酒,因此喝酒人口越来越少的说法不成立。这里我讲下我的看法,真正让喝酒人群变少的可能不是现在年轻人不爱喝酒,而是人情社会的本质在发生变化,以前各项规章制度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喝喝酒拉拉关系还能争取到很多利益,但是现在发生了一点变化,很多以前喝酒能有用的事情现在喝酒不灵了,跟政府合作也是如此,很多以前喝喝酒领导就能拍板给的好处,现在没了,而且家庭在变小,家族在变小导致喝酒人群真的是在变少,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我们再看第5条,爱面子,人性里面喜欢炫耀这个特征支撑着高端白酒的高毛利,这一点始终没有变,人们不仅喜欢炫耀高端白酒,也喜欢炫耀高端洋酒、高端红酒。

讲到这,我们再来说说酒企能不能离开经销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没有经销商,酒企需要自己去做哪些事情?

1、终端覆盖

如果没有经销商去做终端覆盖的话,也就意味着你家周边的超市、酒店、酒行只能由酒企自己去铺货,很多酒企在发展初期非常依赖经销商,就是因为在当地的有些连锁超市、大型酒店,酒企作为一个外来企业根本进不去,有了一个强大的经销商以后,终端覆盖会容易很多。

2、仓储和配送

如果没有经销商提供仓库和终端配送的话,酒企需要在每个城市都租赁仓库、专人负责、招聘司机配送等等。

3、陈列维持

熟悉快消的朋友或许会知道,经销商业务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摸清库存、动销情况,整理货架,及时让终端补货,一个好的陈列和一个差的陈列所带来的销量是截然不同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品牌的酒盒子破破烂烂,零散放个一瓶两瓶,而洋河是一连排40瓶海天梦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排列,你会选哪个?

4、广告投入

酒厂在每个城市都会有些广告投入,决策权在酒厂,执行在经销商。像门头广告、酒行灯箱、商超灯箱、吊旗等广告都是由经销商去洽谈的,成本比酒企自己去谈低很多,如果没有经销商,酒厂的大部分广告需要自己安排人去洽谈、安装。

5、市场培育

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环,每一个酒企都在不断的做市场培育,上面所说的广告投入,其实也是一种,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的品鉴投入、宴席投入、名企投入、消费领袖投入等等。不要说茅台五粮液不用搞这些,它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之所以能直销卖很好,就是有它们曾经市场培育做的好的原因,比如品鉴投入,大部分酒企每出一个新款,经销商是肯定会把手上的大客户邀请出来一起喝几顿的,宴席投入更是如此,很多重要的会议、政府活动,公益活动,白酒就是免费赞助的,名企和消费领袖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既是消费大户又是意见领袖的人是每个酒企必争的客户。

6、企业服务、宴席用酒服务

企业服务也就是团购大客户服务,这些企业的采购有几个很明显特征,一是要开票,二我不管你酒口感怎么样,名气说的过去、价格透明就好,三是大权在握,这帮采购酒的人可能不喝酒,找到他们的酒企也很多,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服务好的一方,忽略服务不好的。

宴席用酒也是如此,很多经销商会送酒到现场,喝剩下的还会包退,如果你网上购买,可能就没这么好的服务了。

这些服务都是由经销商、终端酒行去做的,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事全得酒企自己做。

7、垫资

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没有经销商打款,酒企只跟电商平台合作的话,恐怕很难一直维持先款后货。

要知道即使是五粮液进地方上的大商超,经销商也是被商超拖着账期的,酒企自己来进不进得去还是一回事,更别提想先款后货。

综上,这样一来,你还觉得酒企能够离开经销商吗?厂商关系就如同中国一句古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对于大部分强势酒厂而言,一个城市的头部经销商其实就是那个城市的糖烟酒公司,相比这些经销商酒企就是客大欺店的那个店,而对于很多中等规模经销商,酒厂就是店大欺客的那个店。

很多人不信,认为酒厂肯定更强势啊,我们拿茅台打比方,它敢把配额一点都不给每个城市的糖烟酒公司吗?

疫情几年,很多人养成了网购白酒的习惯,酒企直销占比上升也绝对是大趋势,但是每一个白酒企业在提高了直销占比、为毛利提升庆祝的同时,也最好牢牢记住这样一个事实:

交易只是一种结果,交易促成离不开背后团队所默默付出的无数努力。每一个忽视了这些努力、忽视了消费者培育的酒企,终将会被新来者替代。如果没有前期投入的这些努力,一个工业标准品而已,何以支撑如此高的品牌溢价呢?#白酒# #今日话题# #价值投资之路# $洋河股份(SZ002304)$ $泸州老窖(SZ000568)$ $五粮液(SZ000858)$ 


精彩讨论

投资初心2023-05-08 23:19

好深刻,尤其是对经销商的背后的那点心思拿捏得相当到位

简不知2023-05-22 20:15

这个社会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常识,但是大部分喜欢跳开常识去想问题,比如以下两个常识很多人就不喜欢去想也不喜欢接受:
1、高端白酒需要持续的去培育市场吗?
肯定要的嘛,拿梦6+举例,在江苏卖的很好,在湖北、浙江覆盖率可能就一般,但是酒还是那瓶酒啊,为什么覆盖率有很大差异?这个其实就是前期的市场培育工作不同导致的结果,当然啊,市场培育是造成同一瓶酒在不同地区销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2、同样是一瓶酒,酒厂线上卖给其它城市就没事,但是经销商如果卖货给其他城市的终端或者消费者就是串货,这又是什么道理?
电商其实就是串货嘛,很多经销商辛苦培育市场,到最后消费者认可了以后,隔壁城市的货串过来没多少,酒厂自己在网上低价卖,经销商一顿辛苦被别人摘了桃子谁还去培育市场。
想明白这两个常识,应该就知道直销占比意味着什么,现在大部分的茅台经销商已经失去了培育市场的能力了,我们这的茅台经销商零几年时候苦兮兮,茅台的城市经理过去经销商那边连顿饭都吃不到,相反那几年很多经销商排着队做张裕,张裕的城市经理过去是烟准备好、酒准备好、饭准备好,现在看看张裕什么样?只是市场通常比较健忘而已,人们都容易受近因效应影响。
茅台是好企业,但是当我看到现在我们这个地区的茅台经销商能零售绝对不团购,能团购绝对不批发,基本就是养几个闲人、老人收收钱,连市场都不跑,哪里还有零几年那会跑单位、跑酒店的那个劲头,那么茅台后面怎么办呢?不需要做市场培育吗?等价格下行了直销占比那么高又有谁愿意培育呢?$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投资要心静如水7772023-05-10 07:00

这个分析很好!
高端酒,一般酒席宴会也不会用,主要还是商务招待和送礼用,消费者认可,客户忠诚度高,即使买多了也会拿回家收藏起来就好。所以,走直销确实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多的利润;
但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多,产量大,没有客户忠诚度,容易被取代。确实需要各地代理经销商去推销,这就没有办法取消代理而选择直销。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山西汾酒(SH600809)$

这是我的欢迎2023-05-09 21:55

确实,给经销商利润空间捆绑在厂家一起就能在全国有这些人不断地说你酒和品牌好而且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那些饮酒者买酒者说,反之,得罪全国经销商就会在全国有这些人不断地说你酒和品牌好而且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那些饮酒者买酒者说……试想一下:茅台砍掉全部经销商,然后这些人都开始说茅台其实就那样 茅台镇的酒贵州省的酒甚至全国的酱酒都差不多……

愿等价值回归2023-05-22 22:41

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不同。
国内白酒很难做到外国去的根本原因是不认可、融入不到文化圈。在这个基础上,酒做得再好喝、再高端也很难突破原有的、根植于消费者内心的影响力。酒不同于苹果,因为白酒需要圈子,喝同样的酒就是兄弟,喝别的酒那去小孩那桌喝好了。
日用品不同,别人不会因为你用云南白药而他用黑美人就多想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你用苹果顶多被讲不爱国,但为了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如苹果的多生态系统)和售后服务(遍布各地的售后服务店),这种道德绑架不理也罢。
所以根本是看产品究竟是精神导向(面子、地位、认可)还是物质导向(吃、穿、用)。前者往往注重附带的服务、注重营销,多打广告占据消费者心智;后者往往注重产品性能、商品质量,让使用者变成广告本身,有口皆碑。
$贵州茅台(SH600519)$
$洋河股份(SZ002304)$
$苹果(AAPL)$

全部讨论

2023-05-08 23:19

好深刻,尤其是对经销商的背后的那点心思拿捏得相当到位

2023-05-10 07:00

这个分析很好!
高端酒,一般酒席宴会也不会用,主要还是商务招待和送礼用,消费者认可,客户忠诚度高,即使买多了也会拿回家收藏起来就好。所以,走直销确实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多的利润;
但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多,产量大,没有客户忠诚度,容易被取代。确实需要各地代理经销商去推销,这就没有办法取消代理而选择直销。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山西汾酒(SH600809)$

2023-05-09 21:55

确实,给经销商利润空间捆绑在厂家一起就能在全国有这些人不断地说你酒和品牌好而且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那些饮酒者买酒者说,反之,得罪全国经销商就会在全国有这些人不断地说你酒和品牌好而且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那些饮酒者买酒者说……试想一下:茅台砍掉全部经销商,然后这些人都开始说茅台其实就那样 茅台镇的酒贵州省的酒甚至全国的酱酒都差不多……

2023-05-11 16:45

经销商是酒企的缓冲垫,所以白酒企业的财报滞后于实际情况。从目前市场表现的情况看是有道理的。

学习了。茅台提升直销比例,用的是增量,存量经销商的利益没动,既照顾了原来经销商,也能变相提价。但是似乎楼主还是不太看好,能再详细讲讲吗。

2023-05-09 12:30

简大对酒企的分红率有什么看法么?我一直认为不需要太多资本支出的企业应该多注重股东回报。这方面反倒是洋河比较出色。$洋河股份(SZ002304)$

2023-05-09 09:19

好文章

2023-05-09 04:35

压洋河,抬今世缘,其他的都是废话。

2023-05-08 23:11

直销是把双刃剑。

2023-05-09 16:36

写得真好!补充一点:除了招商压货外,去年珍酒另一个问题是上量太快、优质原酒跟不上导致的新增SKU过多和嫡系产品降质。(之前金沙也有这样的问题)$珍酒李渡(0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