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应该有自己的节奏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11喜欢:8

由于半导体板块调整较为激烈,最近经常和朋友们讨论怎么看半导体的后续走势。最常见的看空是对于美股英伟达的表现过于看重,这一点其实应该辩证去看待。

先说大的框架,我的看法是,这几年的资本市场变化,我们应该重点:1.理解美元潮汐和其依附的地缘政治变化,从而理解全球资本周期的变化 2.理解中美产业链脱钩的产业机会,从而理解A股的产业周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年一切的分歧都能在这里面找到答案。

第一个重点

以美国AI作为案例再合适不过。美国经历了三年资本流入和大规模资本开支,导致AI板块戴维斯双击。站在现在这个位置,NV也就25-30PE的估值,当然大家会说估值不高,那为什么跌呢?

在此之前我们要看为什么涨:AI本质上是美元加息周期带来的景气度,正如之前聊过的,美国需要依靠加息吸引全球资本,然后通过AI向投资人承诺我的经济增长可以持续,从而维持高利率。

从结果上看,目前很难说是否完全成功:美国表面是AI,实际上通过大规模增发美债带来了非理性繁荣,印4美金,GDP增长2.5美金(也许数据有出入,但通胀的核心来源就是超发货币),这是不可持续的。如果美国经济复苏故事不持续,那么美债的高利率就要调整,那么在美资本就会减少投资热情。这第一会带来整体市场估值的下滑,然后导致实业融资规模下滑,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形成戴维斯双杀(正如中国市场过去两年的表现)。以这个维度去看市场,如果是一个by quarter的业绩下滑,股价调整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为什么美国不断的通过财政赤字继续维持经济“景气度”,甚至不敢降息,因为他这轮经济增长是空心化的,而AI还没顶上。对于美国而言,只有两个路径:1.加速催熟产业的增长(尤其AI,但美国科技公司饼短期有点喂不动了)2.通过各种手段收割海外资产弥补空心化(做空亚太欧非,这是近期的选择)。当然地缘政治大家判断各有说法,在此不过多展开。无非就是他这个豪赌能不能成功。所以这个位置看多美股的,一定是希望这两个事情落地,那就应该跟踪美最近在国际的表现,以及AI应用侧的表现和CAPEX展望。这几个最近都是不尽人意的。

反过来说,这也并不是说明AI不行了。任何新兴产业都要长期大规模投入。AI是互联网升级版,也是建高速公路的逻辑,总有修路,跑起来,再修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背后就是资本潮汐的变化。美国经历数年大规模capex,在应用侧没明显跟上的时候,他们的制度是不可能继续扩大投资的。但新兴产业的爆发也是无法预测的,正如国内现在各种AI会议助手,车载AI查婚外情的爆发式热度。因此阶段性调整说AI失效是无意义的,重点是资本潮汐。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1994-2000的美国资本周期复刻:互联网短期泡沫化,降息加息周期后,带来海外国家泡沫化,然后做空完成收割,美国主要目的不是希望日韩东盟这些真的“替代C”,而是推高价格从而收割。上一轮花了七年,这一轮加息第三年就开始做空亚太,时间上是加速的。而上一轮的结尾是什么?亚太主要经济体企业被接收后质量下滑,中国加入WTO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下面要聊的是第二点:

产业链脱钩的机会。

炒A股AI的人应该是痛苦的,我们总说看武松买武大郎。中国的AI真不行吗?不是的。犹记得互联网浪潮尾部的云浪潮,我们几大互联网巨头的云服务都在国际上有极高的评价。例如某里的AI团队就是其他AI公司想挖的香饽饽。那为什么这次我们表现这么差?

回到刚刚讨论的美元周期:我们经历了大规模的投资收缩周期,说白了投资人都跑了。这里面原因复杂,既有规划端(内),也有环境端(美元)的不友好。没人掏钱,玩什么中国AI?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反过来各类投资的萎缩都能大概从这两点出发,这是历史。

当下在发生什么?

第一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在狂涨。这个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美元在失去国际结算地位。以三角联盟为例,维持美元结算的结果是什么?制裁,脱钩,做空,各种威胁,结果大家发现,自己内部流通啥问题没有,那就简单,不用美元结算了。同样的事情在往外圈层传递。按美元5%利率的情况下,大家用美元结算,对本国货币是极大极大的压力,基本上就是打白工。日韩元的大幅贬值看着只能对其国民感到不幸。如果有反抗心思的,就会减少美元结算,但美元还在印啊?自然就看到美元定价的商品价格狂涨。

这说明大宗需求的旺盛吗?并不是。第一个是全球加息周期没有结束,需求是抑制的,第二个,以三角联盟展开的贸易减少了摩擦成本,实际上我们产业链感受到的应该是略微下降的价格。这样理解完,以美元价格炒国内大宗,这就是容易miss的一个决策。

第二个现象:投资周期错配。回到半导体。现在我们看到的是Q1许多公司业绩的增长,甚至和AI无关。这对于A股投资人而言有理解难度:美股AI到头了,你才出业绩,怎么玩?

但是你把这个放在投资潮汐去理解就一下子好说了:内部,我们的流动性在今年开春后是一直改善的,长期国债,地方政策,资金空转和外移,都在有效的改善融资环境,而23年的库存过度去化,也带来了现在的拉货周期复苏,23年是超跌的一年。外部,美元加息周期见顶,全球资本要流动的也流动完了,甚至感觉有出逃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外资投行最近开始上调中国展望)。站在当下我们可能觉得A股的估值展望的意义不大,但是正如AI,业绩是投资出来的,投资人来了不就能展望了吗?

实际上,一级的投资人应该有点感觉:寒冬还没结束,但是最近AI基金设立还是顺利的,同样的还有上面主导的各类投资资金或者并购基金。我们站在这个位置,大概率是资本外流的底部,回流产业的起点。接下来要看的是会流向哪里。

第三:除了上述的商品、投资周期不一样,还有一个,下游客户也不一样。有一个关键信息:根据美国研究机构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最新报告,中国供应商(不含台湾)已经占据了俄罗斯芯片市场的足足89%。2019年的时候,俄罗斯进口了1895公斤的芯片,平均每公斤1581美元。2021年,进口总量增加到2522公斤,单价降至1411美元。但是到了2023年,进口总量略降至2320公斤,单价却翻番飙升至2730美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美国人买的东西,我们产业链不一定卖,我们产业链卖的东西,美股不一定体现的出来。

讲到这里,就不难理解我们的产业周期和美国完全不同:我们的材料价格不同,我们的投资节奏不同,我们的客户也不同。这是非常突出的脱钩表现。这时候用美股指导A股投资,无疑是看美国天气预报去中国旅游了。

结合两个核心的分歧点,我们去展望资本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到某一个主体在边际衰减,某一个主体在初步形成新的体系复苏。这种视角下,我觉得投资人应该做的是扎到本土产业链调研,有现象就要给结论,形成本土产业链的投资视角,对于美股的参考权重应该下降。

全部讨论

04-22 12:16

所以呢?现在是不是投资国内半导体的好时机?

04-22 16:21

请教:存储是不是到了拐点?

04-22 12:39

人民币的坚挺我觉得可以弥补很多人没参与大宗美元贬值的遗憾

04-22 12:19

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