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25喜欢:11

$Seagen(SGEN)$ $荣昌生物-B(09995)$ $康方生物-B(09926)$ 

通过荣昌这个bd才知道seagen,然后就去读了seagen历年年报。第一次读美国老牌biotech的年报,大开眼界。说说感想,给各位18a投资者一点警示。

1、管线。seagen2001年招股书里的所有产品,全军覆没。只有一个当时还在临床前的cd30adc,在10年后的2011年获批,也就是现在的主力产品。【管线丰富不代表成功】

2、BD。2007年与genentech达成cd40单抗的bd,首付6000万刀,里程碑8亿刀。这个deal放在今天也不算小,某些18a公司也有这种级别的deal。最后cd40失败。【有BD不代表成功】

3、参加xxx会议。cd40失败的数据就是在xxx会议上公布的,公布完就项目终止了。【参加各种会议不代表成功】

4、后续研发能力。seagen现在有3个产品,只有cd30adc是自己做的。另外两个,nectin-4adc是合作的,her2小分子是收购的。【有一个产品成功,不代表后面还有新产品,很可能需要搞引进、收购】

全部讨论

2022-02-07 13:22

是这样的,西雅图本身的案例也就说明了生物制药在欧美十不存一的道理,西雅图自研的也就一个成功的管线,但这个足够了,完成了它从一个最初估值几十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到如今高峰三千亿,如今两千亿人民币市值公司的蜕变。也就是说,很简单biotech 就是成功几十倍收益,失败归零的生意。这个不用觉得发现新大陆~ 一直如此。

2022-02-07 14:17

乐普清一色外购产品线,ADC产品丰富,荣昌能有250亿市值,产品技术层次乐普强于荣昌,荣昌采用过期专利技术外包合成产品,荣昌自身也没有产品开发能力

2022-02-07 13:24

这个不光限于医药吧,所有企业都一样,20年变化太大了。

2023-05-13 21:02

[好失望]这俩年在港股18a亏惨

2022-07-27 22:32

所以,做药品上市后的放量。嗯

2022-02-22 21:45

国内真的应该发点18A的专门投资的基金,个人持股风险实在是太大。

2022-02-08 15:30

确实,即使有管线、BD、会议、研发能力不一定会成功,药物研发失败的风险需要时刻警示,非常残酷。但是如果Biotech这些都没有的话更不可能成功,这些要素反映了公司的战略、团队的能力,对于投资胜率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2-02-07 22:44

说的挺好,确实是对18a持有者的一声惊雷

2022-02-07 17:18

116买了500股……股价贵啊,并且医药行业风险大,打算就持有这么多了,结果没想到……实在忍不住67又买了500股……希望可以到116卖掉吧哈哈
吐槽一句,这个为啥不向大A看齐,每次交易最小单位100股……(本少,喜欢慢慢加仓)

2022-02-07 17:11

但是这个股价年线……真的很漂亮
的确,这类新药开发风险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