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长的时间面前,谁都是个傻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巴伦周刊》:从很多回答都能看出,方总是一个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未来前景都非常乐观的人,您认为这是否也是由投资者长期看好未来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有一句话叫“悲观者明智,乐观者赚钱”,您觉得悲观的人也能做投资吗?

方三文:从我的认知来说,我是个乐观的人。我觉得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让人类社会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丰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人们的行为越来越趋于协作。

这种乐观跟我投不投资没有因果关系,但乐观可能的确对投资是有帮助的,因为你始终要相信,股权资产从长远来说价值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你就应该退出市场,把钱去挖个坑埋了。所以我觉得乐观主义有助于投资,对宏观经济太过于悲观的人,很难投资。

虽然我是乐观主义者,但其实我也有非常悲观的一面。我对个人能力,公司资源,甚至公司的存续周期,都是悲观的。

在这方面,很多投资者跟我是相反的,他在宏观层面是非常悲观的,一会儿担心中美贸易战,一会儿又担心新冠疫情,但是他看到每一个公司都无限乐观,觉得这个公司啥都能做,CEO太厉害了,什么都能搞定。

我刚好相反,我对宏观乐观,但对个人和公司个体非常悲观。我对那些违背个人能力有限或者公司资源有限论的公司,总体上都不太放心。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商业经营不那么严重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不依赖于公司的长久好运气和资源的公司。

《巴伦周刊》:这是不是就是巴菲特说的,“你应该投资一些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因为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落到傻瓜手中”?

方三文:不光是最后交给傻瓜来经营,我认为最可怕的,还不是公司最后落到傻瓜手里,而是说哪怕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在更长的时间面前,他也是个傻瓜。

《巴伦周刊》:这些年雪球越来越向交易端发展了,过去几年间,不少个人投资者从雪球上成为基金管理者,但是不少人还是对于这种从业余到专业、从个人到机构的转型抱有怀疑态度,比如有人说个人投资者成为基金经理后就走下神坛了,对此您是否有过担心?

方三文:首先,部分用户希望从业余投资者转变成为职业投资者,希望从管理自己的钱到管理别人的钱,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

第二,这种转变的成功率是一定极低。这倒不完全是投资能力的问题,也是综合能力的问题,比如我们就发现,很多人投资业绩不错,但一直募不到钱。有长期超额收益能力本身就是个低概率事件,即使有超额收益能力也未必能募到别人的钱,所以这个转变的成功率是很低的。

第三,虽然很难,但是在雪球上还是有很多人走通了这条路,未来还会不断有人走通这条路,而且各个环节在其中都赚到了钱,这说明这个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在同样业绩的情况下,有些人能募到钱,有些人募不到钱,背后是什么原因呢?一定是他们在获取客户的信任、关注和认可方面能力有差异,所以用户在雪球上建立自己的声誉,包括发帖、回帖,对他的募资也很有价值。

《巴伦周刊》:您很早就是特斯拉的用户和投资者,也很早就看好特斯拉的股价大涨,但是似乎也没有能拿住特斯拉,是因为投资回报已经足够丰厚还是不再看好特斯拉的未来?

方三文:当时是因为不看好特斯拉的未来,尤其是马斯克的性格。我对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有过思考,有过几个简单的结论。

第一、汽车制造是一个有规模效应、但没有网络效应的行业,这个行业的扩张高度依赖于资本的再投入,所以它的扩张成本很高,单一厂商的市场份额必然是有天花板的,利润率受制于竞争也是有天花板的。这是一个对汽车行业的整体看法,目前全球所有汽车公司都没能逃脱出这个模式。

第二、关于新能源汽车,我自己算是一个对特斯拉,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用户,综合下来我的结论,就是说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在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长期拥有独家的技术优势,最后大家还是要在品牌和效率层面来竞争。

第三、我刚才说过,我喜欢投资那种能够意识到个人能力和公司资源有限的企业,但是特斯拉高度不符合。芒格也说过,马斯克很聪明,但是比起一个人的智商有170,却认为自己的智商是250,他更愿意选择一个认为自己的智商是120,但实际上是130的人。

特斯拉股价确实涨了很多,但我对我的想法没有任何变化,不能根据短期的股价涨跌,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错的。反过来,可能我卖出特斯拉不是错,买入可能才是错。

投资很有意思,可能有的时候挣到了钱,但你是错的,有的时候亏了钱,但你是对的。所以还是要赚自己认知体系内的钱。

《巴伦周刊》:您在陪聊雪球网友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包罗万象,您觉得很多网友提出跟非投资相关的问题,对于雪球来说也有价值吗?

方三文:首先,我们无法控制用户一定要讨论什么问题;第二,讨论这些问题也有价值的,最直接的价值就是能够缓解你当时的焦虑,在聊的过程中,你总体上也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你把思路梳理清楚了,对你投资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甚至对回答问题的人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回答问题的人缓解了他的寂寞,然后它也有商业层面的价值,比如说他可以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表现出这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趣味以及情绪的稳定性,这些对别人形成对他的判断也很有帮助。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不是自己也管理着一个私募基金吗。好多投资人说愿意买我的基金,是因为喜欢看我回答的问题,他说看完这些问答,觉得方丈人品好,所以愿意把钱交给我。

当然,我也不知道我的人品好不好,我对此持高度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些问答的确会形成对我人品的认知。另外,你要伪装也很难,在网络上长期伪装是不可能成功的,尤其是这么高频的问答,最后展现的一定是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