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标-价格 学习笔记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1

CPI,每月公布

1、CPI涵盖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含增值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

2、CPI中不含买房价格,只含租房价格。买房视作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农业生产资料也不在CPI中。

3、CPI抽样调查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调查点:定人、定点、定时,根据调查商品与服务的特点,短的3-5天调查一次,长的每月调查1-3次。

4、CPI=(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每五年做一次基期轮换,譬如2016年1月-2020年12月CPI的基期是2015年(前面是2010年,2005年,2000年)。轮换时篮子里的商品与服务与时俱进。

5、CPI分食品CPI,非食品CPI。

非食品CPI稳定,可用历史均值预测,其最大波动来源于油价(冲击交通运输分项)。

食品CPI关注蔬菜鲜果和猪肉价格,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如猪周期为期3-4年。

6、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 CPI)是扣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及食品后的物价水准。

7、CPI指数高低与CPI同比、环比值高低不同。

成都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0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100%。北京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5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33.3%。虽然成都的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北京,但绝对价格是一样的。

8、2008年以前,中国利率的决定因素是通胀,而通胀中最大的决定因素就是猪肉价格。所以有人看猪做债。

PPI,每月公布

1、统计5万+工业企业的1638个品类2万+工业品的出场价格(不含增值税)。

2、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重点调查,规模以下企业典型调查。

3、五年做一次基期轮动。目前基期也是2015年(前面是2010年,2005年,2000年)。

4、PPI分为生产资料PPI和生活资料PPI。

生产资料PPI含三类:采掘、原材料,加工工业。占比75%。波动大。

生活资料PPI含四类: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一般日用品。占比25%。稳定。

5、PPI覆盖39个工业行业:

采矿业下的5个门类

制造业31个行业的所有门类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3个行业。

6、对PPI影响最大的是黑色、有色、煤炭、原油、化工。可以通过观察这五类大宗商品价格预测PPI变动情况。

7、PPI与企业生产利润,尤其是国有企业利润息息相关。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名义GDP/实际GDP*100%

1、反映货币供应量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如2019年现价GDP为990865亿元,按2015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GDP为891646亿元,那么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为990865÷891646×100≈111.1,说明2015年到2019年间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了约11.1%。

2、GDP平减指数与CPI、PPI统计有差异。

如往年荔枝价格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中,但是却反映在CPI中。

PPI通过两条产业链向CPI传导

1、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传导往往失效,因为政府会干预调节价格,中间环节议价能力弱的会压缩自身利润消化PPI上涨。

2、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传导充分。

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

1、一切通货膨胀现象都是货币现象,是货币超发。但是反过来货币超发却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欧洲和日本,虽然货币超发很多年,但是却是面临通缩,流动性陷阱。当下的中国也面临此困境。

2、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必须有传导路径,传导路径包括两类:

(1)经济传导:实体经济有较大货币需求,超发的货币进入实体经济,引起物价上涨。

(2)非经济传导:

地缘政治,如中东动乱,石油供给减少,石油价格上升

政府倒闭,如津巴布韦

加税,赤字货币化,

汇率崩盘,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输入型通胀。

3、若超发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金融领域,会有水牛。

雪球研究总监说到一个发现:买的起的东西都在变贵,比如榨菜,水电煤气费。买不起的东西都在变便宜,比如房子,车子和白酒。

品味一下这个现象,应该是政府放的大洪水除了用来收拾房地产基建烂摊子,还有一部分进入其他行业。日子还是要过的,旅游,柴米油盐,水电煤气,餐饮,美容按脚,这些水涨船高贵了。

过去票子把房子吹成金融投资品,这个击鼓传花游戏在政府猛踩刹车后,泡泡萎缩,金融属性在剥离,回归居住属性,自然贵不起来。

车子有点像过去的电信,玩家都是欧美日的时候贵的离谱,中国厂家成为玩家,变成主流玩家,这些超高利润就被打下来了。自然也便宜,就是供给不过剩,价格也会下来。另外,电动汽车降价也体现了技术对生产率的提升。

白酒不是酒,是一代人的精神享受,是那个基建房地产时代推杯换盏谈事情的诚意,是托人办事权利寻租的必备。往后,这些都可能不再继续,自然下跌。

一句话,经济在转型,产品价格的走贵跌贱也在劈叉分化。

静态价格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价格变动方向是胀还是缩,因为人面对价格胀缩都是正反馈过程,越胀越花,越缩越不花。

盐是1元人民币,还是1万韩元,还是10万津巴布韦币取决于当时货币量,这些货币量不在实物(如盐)里承载,就在虚拟物(如股市)里承载。货币量/承载物就是静态价格。

但是价格变动方向给人的感受不同。价格上涨人就会愿意花钱,因为不花钱就毛了,而且由于拥有的资产随着货币量多而升值也让人误以为自己在变富,人也更敢于花钱。相反的,价格下跌会让人存钱以后花,因为后面花可以买更多,而且由于已拥有资产跌价而感觉自己变穷了,所以更不敢花钱。简言之,通胀造成消费-生产-收入正循环,通缩造成消费-生产-收入负循环。

所以,通胀与花钱使经济螺旋上升,通缩与留钱使经济螺旋下降。

走出通缩的过程可能是以点带面逐步扩散的,经济中有一部分需求好,利润好,收入好,敢花钱,带动经济其他部分初步从螺旋下降走回螺旋上升的状态。这应该是健康合理的。所以,在通缩的经济体中,下面稳住杠杆,上面要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才能看到曙光。

如此,当下中国经济,小小投资者骂过之余还是哭着逼自己找亮点发现光吧。下面这个图真是言简意赅啊。

走出通缩的关键是打破消费-生产-收入负向循环

日本物价从1999年到2023年下跌15年,钝刀子割肉,一年下降不到0.3%,合计4.1%。日本政府零利率,QE,QQE,YCC都没能终结通缩。

但是疫情大放水和俄乌战争给日本输入通胀,再加上春斗成功提升工资收入,日本就从通缩中走出来了。

不过,稍微考虑一下,这里面应该缺一个隐含条件,就是日本企业是赚钱的。日本松之又松的货币政策还是让日企盈利上升的。日企60%-70%的盈利来自海外,美国这场加息撒钱促消费,日本企业获益良多。春斗成功涨工资有企业盈利的基础。如果没有企业盈利这个基础,输入通胀+涨工资应该就是继续搞死企业的前奏。

企业盈利+通胀(无论好坏,输入还是自发)+涨工资,这是走出通缩的一种途径。

中国现在提升水电煤气交通费,想着有三方面影响,一方面让企业成本提升不得不涨价(如榨菜涨价),一方面让老百姓不得不花钱,另一方面把原来补贴水电煤气交通费的钱退出来,用在托住杠杆和促进发展新经济上。不知道这种方法能不能让有钱的人和赚钱的企业作为点带动经济面走出通缩,但是原本没有钱的老百姓和不赚钱的企业短期应该是更难了吧。

全部讨论

07-02 22:34

看了你的文章或则说学习笔记,感觉挖到一个小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