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萧条期的资源繁荣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这是对国盛周期股首席研究员笃慧的《康波萧条期的资源繁荣》的学习笔记。

康波周期的萧条期是引领国的萧条期,追赶国的繁荣期。全球产业链会重塑。

20世纪曾经发生过两次严重的经济失衡:

一次在 20世纪 30年代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再调整,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而告终。

另一次在20世纪70至 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日本的衰退而结束。

新兴工业经济体的崛起引起的分工体系的改变,主导国追赶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主导国贸易赤字,追赶国巨额顺差。当主导国的主导货币因赤字和债务发生信用危机时,世界的失衡必须调整,否则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全球性危机。

工业起飞期和成熟期,衡量经济的指标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的领先指标是制造业的PMI,美国经济的领先指标是看消费者信心指数,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经济结构和不同阶段主导的。

经济起飞阶段,经济以投资为主,经济总量的增速重要。经济成熟阶段,向消费为主转移,优化经济结构重要,总量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现在更像1976年之后工业化成熟阶段的日本,宏观特征是三个部门都不会去大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居民部门降低房屋配置比例。企业部门由于机会减少,被龙头公司压制,不会大量搞产能扩张。政府基础建设效用下降,转向更多增加社会保障。

中国此轮经济复苏从服务业开始,服务业再带动耐用消费品复苏,消化制造业产能。目前的问题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的不匹配,服务业好转还不能完全过渡到工业的循环。

另外,中国房地产拖累经济复苏。因为地方债务高企,居民因房产的财富效应而不愿意消费。不过,新开工房产触底,政策消化库存,加上房地产也不是经济增长引擎了,这些问题随着时间消化后,就是打扫房间迎接新的主人了。

工业起飞期,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工业化起飞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股票市场往往都会经历一波牛市,随后陷入长期的高度震荡状态。

因为全社会资本短缺。有限的资本优选配置到实体经济和房地产中去了。股票配置相对少。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金、保险资金占股市总资金比例很低,全社会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支撑股市的不断上涨。

工业化成熟期,股票开启长牛

工业化成熟期,大部分行业进入成熟期,竞争格局优化,寡头利润开始长周期提升。

工业化成熟期,利率必然长期下降。一方面资金需求少了,因为社会不需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了,国家为了降低还贷成本需要降低利率。另一方面,企业不需要大规模投资扩产了。另一方面,赚取的现金流很难通过进入理财池成为全社会的资金供给方。

工业化成熟期,居民购房也进入缓和期,尤其人富了反而不想生孩子了,人口增长慢了或者减少,更不想买房。赚的钱从投房转向投股收。

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晚上起来,养老、保险等资金也会成为股票中长期力量。

进入工业成熟期,国家竞争力提高,净出口增强,汇率长期看必然升值,海外热钱的涌入也有助于市场估值的提升。

政府,企业,居民,机构等多重资本过剩构成股市进入黄金期基础。

工业化成熟期,周期股先开启牛市

康波萧条期的本质是新技术发展放缓,需求转弱,导致供给无法向需求传导。而大部分国家又无法忍受经济的长期衰退,因而经常进行小幅的经济刺激,从而可能激发物价通胀的上行。康波的萧条期往往伴随着一次滞胀。

同时,主导国面临后发国的挑战,主导国储备货币地位面临动摇,债务持有人出售持有的主导国货币债务,换成其他形式的的财富储存工具,大宗商品就是很好的选择。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就会增强(类似房子从住房变成投资品)。大宗商品通过商品ETF来放大价格的弹性。其中黄金会最受青睐。

产出缺口是大宗商品定价的基本面。工业起飞阶段,虽然需求旺盛,但是供给可能更旺。康波萧条期,虽然需求弱,但是供给可能更弱。上游资源品的资本开支周期较长,平均8年左右,远高于中游制造业的产能周期。因此,他们会较早面临过剩,停止扩张,供给侧改革,停止开支,把赚来的钱用作分红或回购,回报投资者。

全部讨论

06-15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