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牛,做个艰难的作业:面向健康大众的医疗平台能否存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一篇:FDA阻遏了苹果,中国可能有另外的景象,请拭目以待

川菜有7000多种,据说,最难做的一道菜,最考验厨师水平的一道菜,是开水白菜。

类似地,互联医疗创新中,最难的一个任务,是做出吸引健康人使用的平台。

本文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心理尝试,理解民众参与医学的可行性。

病痛的人们需要寻找帮助,会催生相关应用,产生了很多网络社区,比如疾病互助社区“Breast Cancer”,有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乳腺癌的原理和预防治疗知识,有病例集鼓励患者与病魔斗争,人们可以问到希望回答的问题;社区“和您在一起”也发挥着类似作用,该社区主要为慢性病、罕见病病友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垂直化社交网络,帮助发现和自己病情相似的病友、获得有价值的治疗和护理信息、实现病友的关怀与勉励,分享交流治疗和护理经验、获得病友会的相关救助。

还有立足于特殊身体阶段的应用,比如经期助手,人们可以记录何时来例假,每天的血量、具体情形等。系统能提示,何时是受孕高峰期,何时应当来例假;每个时期,饮食应当如何调整;如果遇到疼痛,应当采取何等调理措施;遇到何等异常情况,应该去看医生。

围绕核心功能,可展开电子商务,经期需要的物品,妇女需要的物品,甚至母婴用品等,都包含在内,还可以扩展到女性用品销售。从日活客户数、融资金额、商城活跃情况来看,已有多款经期助手类应用获得成功。

还能往前走吗,比如立足于健康态,规模会非常大,意义也越大,后期就是微信这样的,涉及几乎所有人,满足所有医疗健康需求的大格局。但产品难度越大,所以迄今还没有多么成功的创造。

在互联网发轫期,很多人做过尝试,但当时还是轻率了点。现在又过了二十年,技术进步了,人工智能大发展了,我们的认识提升了,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方向的价值所在,分析可行性。

没有疾病表现,不代表远离疾病,不代表没有担忧;有了疾病,最好在轻微异样时及时感知。人们有这类欲望,就可以激发或利用,就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保持健康有复杂的考量,比如,了解各类饮食和活动的利弊得失;希望知道处于各种状态,各个年龄段,各类环境下的应对策略。这些都是复杂的知识体系,需要认真收集整理,根据不同的认识水平和侧重点,推送给需要的人们。

人们不止希望保持健康,还希望避免运动损伤,改善睡眠,消减压力,增强快感,保持健美……每一类诉求都蕴含大量机会,改进完善的工作更是繁多。

应当加强平时的数据记录,万一真的遇到麻烦,将是重要的参考。系统需要遵循脑联网理念,提供方便的记录手段,帮助用户周全记录,每天的饮食细节,作息时间,锻炼情况,环境状态,都需要涉及。

任何异常感知,任何可疑迹象,都输入到系统。对每次输入,系统都要充分发挥互联的优势,结合其他人的相关表现,呈现总结性的图表,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就能吸引很多人的兴趣。

人们坚持一段时间后,历史记录就有所价值,比如发生了炎症,就能回过头去,分析历次炎症之前的共同点,制定避免措施;体能下降,就能结合时间维度得出结论;发生多次关节痛,就结合以往的数据分析,是否都发生在过量饮酒之后;有人发现某种不适症状在一直持续,就进行相应分析,把他的状态和其他人比较,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相似人群,参考他们的治疗过程。

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作为预警信号,经过脱敏操作后,向系统中其他满足条件的人发出预警。这些都是吸引用户,留下用户的思路。

我们可激励用户参与各种活动并加以测量,比如游泳50米所耗时间,心脏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闭眼睛行走10米的偏差;憋气的时长,等等。这些都可基于社交网络产生乐趣,就像微信运动的排行榜。这类测量几乎是无限的,能带来健康保持上的重要价值。

我们可发展充分的匹配手段,在人们之间建立交互,比如共同从事皮划艇运动的人可形成社区;都表现为尿酸高的人可分享经验;食用某种保健食品的人可展开交流。

人是进化而来的,注定各种缺陷的广泛存在,需要技术元素加以改进。人类的记忆力往往模糊而容易遗漏,科技能容易地加以改进,仅仅这一项举措,就能解决太多问题。

我们对变化不敏感,茫然于危险,受到损害而不自知,出现异常而不自知;我们懵懂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忽略身体发出的各种警戒信号;我们会麻木于细微的变化,任由它不断累计,比如大便习惯发生转变、饮食喜好发生变化,体力一直在下降;很多时候,我们发生了疾病,回过头去复盘,才发现当初的遗漏,并表示懊悔,说当初要不是这样,要是坚持某种活动,就不会惹来麻烦。

每个人都有诸多相似性,可建立人际比较体系,前人的懊悔可以警示后人,前人遭受的麻烦有助于后来的人避免,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启示后人。

还有很多类似考量,是健康助手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可以感知主人当时的环境,结合上下文,实时地做出某种建议,不求多但求准,人们发现这个助手言必有中,就会接纳和配合,从而进入不断改进的正循环。

慢慢地,很多硬件的改进就可以展开,身体测量工具会不断进步,品类在丰富完善,很多身体状态都能方便地定期测量,并能发展到全自动记录。和我们的主观感知比起来,工具的输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体温、体重,血压、脉搏、体力状况,睡眠质量,大小便的化学指标……每一项都能提示需要关注的特征,吸引民众加入。

假设最初,系统能吸引万分之一的谨慎而又愿意配合的人,就能存在和发展。随着人数的增加,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可迅速提升,可发掘的功能快速增加,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就能进入不断扩散的正循环。

西医研究是高精尖的探索,不断深入才能取得成就,互联模式走了另外的路子,制造让人感到舒适和有用的东西,以追求广度的扩散,聚集了百万人,很多结论若隐若现;聚集了千万人,各种看法不断具备准确性;聚集了亿万人,就能获得比传统医学大得多的成就。

互联网医学新思维,致力于获得最深刻的医学认识,分析医学的利弊是非,洞察历史和未来,立足于宏观大局,结合时代特性,整合中华优势,提出医学的改进方案,并努力推动它发挥实效。

观点经得起最专业的人士解读,也争取让每个人懂得。

遵守逻辑,追求科学,不存偏私,不局限,不拘泥,不崇古,不非今,一切着眼于人类的最大福祉。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我们共享思考的快乐,展开积极的创造,迎来瑰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