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侨阳光设立6%业绩基准的一点想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9回复:134喜欢:73

之前有潜在投资人建议可以设一个业绩基准,以前对于业绩基准这块不太了解,了解之后我们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在跟现有投资人沟通之后,我们给青侨定了一个年化6%的业绩基准:6%之前的部分不提,年化超过6%的部分再提。这个基准对新老投资人都适用,当然青侨目前为止还没有投资人赎回过。

对于青侨阳光,我们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我们关心的不是规模和提成,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持续进化,能不能在医药行业内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把青侨阳光这个基金做好。我们的提成也是在赎回时才提成。这样设置一个是简单明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也是希望跟投资人实现长期共赢。 

实事求是的来说,现在的医药确实不便宜,当然长期来说医药很值得投资。从长期而非中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对未来青侨阳光的预期收益,包括相对行业指数的显著的超额收益还是有信心的。6%的业绩基准不高,也算了表态度。

这里也延伸聊一个小话题:到底怎么看基金经理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投资人把钱委托给基金经理来打理,形成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亏了,这时候基金经理会亏掉名声,而投资人会真金实银的亏掉钱;另一个是赚了,基金经理会名利双收,投资人会获得一个打折后的收益。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对称。所以在基金经理与投资人的这个关系里,信任最为核心。

以前只能通过银行或券商等渠道的时候,信任的建立基本靠的是净值曲线。这时候投资人天然会去关心历史的收益、历史的回撤,关心基金经理以前管过的基金的表现,以及学历和工作背景。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它也可能会有一些反向作用:一个是有些碰到阶段性压力。ta可能是追求长期回报,但短期回撤太大,在渠道建立初期就可能很困难。对于那些希望能够迅速建立信任的基金经理来说,他可能会被迫去追求业绩与回撤的控制,这个不是每一个基金经理都能做得到的。

雪球平台的好处是它构建信任的方式不只是通过净值曲线,还有基金经理的言行。大量的特定时间背景下的言行,都是留痕且可回溯的。在回溯这些留痕的时候,可以更立体更真实的展现基金经理的三观、人品、风格等等。这种多维展示,重构了信任建立的模式,很难得。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也可以更从容的去做自己。这个平台给了很多没有历史业绩背景,没有光鲜的工作履历的草根私募比如我们,更多的可能性。还是庆幸有雪球这样的平台的。

 $青侨阳光(P000385)$   

全部讨论

这就是业界良心基金经理,不投青侨投谁?
1) 6%的业绩基准:6%之前的部分不提,超过6%的部分再提。

2)我们的提成也是在赎回时才提成,平时不管是持有几年中间都不提!!!!!
我们关心的不是规模和提成,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持续进化,能不能在医药行业内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把青侨阳光这个基金做好。

2020-11-11 17:55

格局成就未来,为青侨点赞

2020-11-11 21:07

雪球上的私募基金经理,越来越多的人在颠覆线下私募的昂贵收费方式,最终必将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2020-11-11 18:23

厉害,巴菲特年轻时候的基金就是不收管理费,6%以下不提成,6%以上提25%。

2020-11-11 17:52

有点像李录的收费方式

2020-11-11 17:59

俘获了我的心

2020-11-11 19:35

神雕侠侣,名不虚传。

2020-11-11 19:20

青侨今年业绩这么好,最近一个净值也是差不多新高,但这个时点宣布6%以上才做提成,转发点赞下!靠谱

2020-11-11 17:55

虽然不准备买,但设6%的基准还是值得点赞

2020-11-11 22:17

青侨阳光的理念真的很赞,必须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