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起,把握恒生科技的布局机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半年的全球市场可以用“波折”二字来概括,海外市场,特别是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一些标的指数回撤较大;俄乌冲突也导致了海外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美联储开启大幅加息的步伐,引发了市场相应波动,增加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近期,上投摩根举办了Alpha Talk - ETF投资月度交流会,由上投摩根ETF业务总监张皓先生主持,诚邀上投摩根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监胡迪女士,国信证券海外研究部首席分析师王学恒先生,共话全球市场宏观趋势,尤其就投资者非常关注的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探讨交流。 

 

海外通胀短期或难回落国内经济逐步回升向好

Q:如何看待当下的海外宏观环境与市场走势?

王学恒: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主要经济体,正在面临通胀和衰退的双重压力。

就当下而言,海外通胀尚未出现明显回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当前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虽然油价在加息背景下有所回落,但原油企业资本开支依然偏少,供给侧没有大幅扩张,展望全年,能源价格调整幅度或相对较小;其次,当前美国的房价较疫情前有所上升,继而引起房租价格的部分上浮,并对作为海外主要经济体GDP基石的现代服务业产生较大影响;最后,市场上依然存在劳动力缺口,有工作意愿的人数低于整体就业缺口,企业需提高薪资进行招聘,从而推升了劳动力成本。

为遏制当前的通胀水平,美联储采取加息措施进行应对。同时,当前美债长短端收益率的倒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美股在下半年或将持续震荡。

结合当下的海外宏观环境,港股不失为一个投资布局的可选项。随着疫情后国内经济的回升,和流动性的充盈,叠加港股的低估值,不少投资者对港股具有较高信心,从南下资金加仓港股可见一斑。虽然,部分外资对于风险偏好的敏感度稍高,不同类型投资者对港股的后市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但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港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

 

Q:目前港股的投资价值几何?

胡迪:今年以来,港股受到国内疫情、海外通胀和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压制产生一定波动。2022年4月后,随着外部扰动因素的平息和政策面的改善,港股迎来强势修复行情。

根据我国6月的PMI数据显示,该指标当前已经重回扩张区间。虽然,随着美国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期的来临,外围市场的震荡或将令港股出现一定盘整;但如果考虑到中美的周期背离和港股的估值,我们认为港股与A股的联动性更强。

我们认为,港股的投资前景将更多受到国内稳增长政策,以及公司盈利变化的驱动,而非海外流动性影响。由此,港股的下行风险相对较小,下半年港股市场仍有望维持相对韧性。 

王学恒: 以史为鉴,本轮港股的调整幅度可与此前的三次调整类比,分别是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不过,彼时港股的可投资品种以香港本地企业居多,内地企业偏少。随着港股通的开放,目前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以内地和新经济企业为主。因此,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是港股的基石。

我们当前看好港股的理由有四:一是中国经济的回升;二是互联网行业发展逐步明朗;三是港股估值和A股估值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四是企业回购创新高,说明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较高信心。对于港股的未来,特别是长期来看,还是较为正面的。

新经济景气度长期向好指数投资比较优势显著

Q:港股中的哪些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王学恒:整体来看,港股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短期来看,我们较为看好能为投资人提供较高股息率的,例如公共事业、电信运营商等板块,具备较高的抗跌性。

从两到三年的视角看,一些盈收增速较高的行业,随着估值水平的回落,也已体现出较高性价比,包括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制药板块,细分子行业有创新药、CXO和医疗器械等。另外,一些社交和电商公司的盈收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因属于轻资产运营,所以ROE较高,预计未来也将不断提升。

长期视角而言,上述生物医药和互联网板块未来的机会大于挑战。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恒生科技指数值得重点关注。该指数包含本地生活服务、医药、电商、半导体、互联网旅游和新能源汽车等众多科技成长股。

胡迪:总体而言,我们比较看好港股中的科技板块。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整后,恒生科技板块配置的安全边际已相对较高,横向看,其估值显著低于同期的创业板指数和科创信息指数。纵向看,其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

其中,互联网作为促民生和助力科技转型的引擎之一,随着监管力度的放松,该行业未来的方向正在逐渐明晰,其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

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市场主线,即“周期-消费-科技”的发展路径。我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也是如此,近年来在A股和港股中,代表新经济板块的公司总市值占比不断提升,数字化和新能源,有望在宏观层面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未来,互联网有望在工业互联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增长。数字浪潮和能源革命,预计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双轮引擎。

另外,从基本面角度来看,港股互联网板块的业绩拐点大概率已出现;结合上述估值面、政策面和行业景气度来看,我们认为港股科技板块整体已呈现出较高的中期配置价值。

 

Q:为什么恒生科技指数是投资港股科技股的一个较好工具?

胡迪:恒生科技指数是继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后的第三大港股旗舰指数,该指数中的30只成分股不仅汇聚国内稀缺的互联网巨头,也包含制造业、硬科技的代表公司。目前恒生科技指数中权重占比第一的板块为互联网服务业,第二为硬件企业,其中,前十大成分股总体占比约为70%,这些公司的营收和成长性都十分不错。¹

1.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2年7月1日。

与此同时,过去五年间,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公司注重研究开发,整体研发支出保持较高增速,这意味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自中美贸易出现摩擦以来,众多中概股选择在香港市场进行二次上市,这改变了港股原有的行业结构。当下,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经济行业,在港股中的市值占比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从整个港股市场的科技板块投资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成为港股投资者的优选标的之一,在政策进一步肯定数字经济的正面作用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港股科技整个板块值得给与更多关注。

整体而言,作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科技指数,它的交易特征相对于主流指数而言,增长性更强,但是同时也带来的整体更大的波动,弹性也会更高。

王学恒: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具有吐故纳新的特征,此前其成分股中,互联网公司的权重相对较高,随着新能源趋势发展,该指数下调了部分公司的权重,并纳入了新能源车的标的。因此,恒生科技指数的未来十分值得期待,其成长性会伴随高成长企业产生共振。

由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已得到验证,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和ROE属性,因此即使在下行趋势中,这类标的的向下空间也较为有限;当经济复苏,这些企业的前景会大概率超过我们的预期,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乘时代之势而起顺科技之势而为

Q:上投摩根未来会在ETF领域进行怎样的布局?

 

胡迪:ETF指数业务,于上投摩根而言,是我们着力推进的一项战略重点,与此同时,也是我们的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层面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摩根资产在被动型ETF领域耕耘积淀丰富,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主动型ETF管理人,其管理的主动型ETF去年净流入规模位列全球第一。²借鉴摩根资产管理的全球经验,上投摩根在产品开发层面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2.数据来源:strategic insights simfund,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第一、摩根资产管理每年调配大量的调研预算,供研究员跟踪和研究包括美股、欧债、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因此上投摩根可给到投资人别具一格的观点角度以辅助投资决策。

第二、目前,境内的被动型产品,尤其是ETF,以单一权益类资产为主,但上投摩根的ETF业务发展,则更多是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进行产品设计与管理,由于市场行情存在结构轮动,我们会定期更新境内外的投资组合方案,根据宏观研断来进行组合配置,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不同风格基金的优化配置,由此希望为投资者带来“具备全球视野的”特色产品与服务。

第三、摩根资产管理发行的ETF涵盖多种类型,既有主动型ETF、被动型ETF,也有Smart Beta ETF,投资范围覆盖全球主要区域和市场,所管理的ETF总规模已高达82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0。由此,也为我们在ETF业务发展上,带来了更多资源与经验上的优势。³

3.数据来源:摩根资产管理,数据截至:2022.2.28。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放,上投摩根将充分借鉴摩根资产在全球的丰富经验,立足于本土市场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ETF的重点将放在QDII和主动ETF两个方向。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高,重塑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无数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就此产生。

周期轮动,公司更替,科技始终是驱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投资主流的科技公司,分享时代趋势与个人的共振,而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有望成为中国新经济公司国际融资及投资的桥头堡,港股市场也将持续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恒生科技HKETF(SH513890)$ $恒生指数(HKHSI)$ $国企指数(HKHSC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