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ng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1喜欢:15
顺便说个反常识的事情——长期来看,中国中免在国内免税的垄断是在不断加强的,而这是政策和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中免并非最早的免税店,作为联通港澳的深圳珠海,借着改开的东风,珠免深免起步其实比中免更早,深免80年成立,中免84年才成立。
2、中免长期也并非国内最大的免税店,日上免税行一度占据国内超过50%的份额。日上这个事情说来话长,首先他是个外资,其次他也不是由国务院批准的,甚至,在国务院发文禁止外资办免税后,他的资格还被延续了10年到2019,最后在17和18年,才不得不低价卖身中免,这个低价,日上中国好像是3倍左右pe……
3、这期间还有几个新玩家和老玩家,大都过得不太好。海免供应链被dfs控制,卖身中免。中出服连续亏损3年,卖身中免(想20年,889的中出服免税店进去还要排队的,现在……)。海旅免,海南免税老二,卖身海汽,因为经营不善还要打个折。王府井的免税业务,似乎还没赚过钱(市内免税出来之前,这公司跟免税其实关系不大,虽然他有目前唯二的全国性牌照)。
btw,海旅免和王府井的大股东,分别是海旅和首旅,中免是国旅,背后嘛……所以百联为啥一直拿不到免税牌照?
未来,免税行业会“适度竞争”,这种竞争跟互联网的不一样,更多会是叠加央地博弈的一种平衡,而不是你死我活拼刺刀。

热门回复

上海机场独家经营免税业务,2019年70%国际客流量,中国中免就做出这么点业绩,没能力就走吧,别站着茅坑不拉屎。我相信,那些地方开停车场一季度收入都不会低于免税收入。

可以解约给赔偿金就行。最多10-20亿。你看看还有哪家有实力接下这大的面积。韩国牌照不值钱免税商很多,上机能合作的有几个?

如果不改2次合同,中免早撤了,疫情之后没有免税商撑得住疫情之前的扣点,改合同对双方都有利,否则撤出上机0收入,中免也丢份额。
参见仁川机场的免税商,直接走人。

环境啥不一样……中免就没有小机场的免税店了?
深免在深圳机场亏损(也是降了扣点的)。
王府井在海南亏损。
中出服在全国亏损。
而中免在海口投资几十亿,营业第一年的免税城就开始盈利了。
承认免税并不是那么容易经营的生意,而中免在这帮队友里面就是相对优秀,有那么难么?

中免还真不如日上免税行这个外资经营的好。跟中免签了合同后,改两次。免税市场缺乏鲶鱼。

中出服、深免、珠免都有机场和口岸免税店,算上西九龙的话,dufry也有。
中免20年面对的是什么?刚接手日上2年,占营收2/3的机场免税店,客流几乎归零,开始以为能很快结束,结果持续了3年。20年下半年开始,靠海南才走出来了。
这段时间海外同行又是怎么做的?拿隔壁韩免为例,乐天新罗在21年退租仁川机场,并不再续租[流鼻血]
浦东有些店铺到现在都没重新开业吧?

所以我说环境不一样就有区别,根本没法横向比,横向只有同一个地点合适。比如上海机场同时有2—3家免税商。你如果要横向比那几家,只有深免能查到数据。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客观看真实,当时扣点降下来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利消费者,留住国内流出的境外消费,薄利多销。事实是一季度中免没做到,这就是经营能力问题。所以中免需要自己发奋图强,改变经营策略,以后经营好口岸尽快提升销售额。最后总结如果你认为一季度中免能力很强,很好,那只能各自保留意见了。

他只持有上机,所以都是站机场的角度看,过于片面了。没做生意的那种思维方式

你站在上机的角度,当然不如日上这个打工仔。
但横向比较,中免其实是国内最优秀的免税运营商,换成别的,怕是疫情那几年就没了……

按你的设想,上海机场自身独家经营免税业务。但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下,那就是非法经营;免税行业,是需持牌特许经营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