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一级市场和IPO趋冷,部分CXO公司面临双重压力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6回复:65喜欢:48

上市公司三季报的结束,大部分CXO公司的盈利增长喜人,看到的是CXO赛道的景气一片喜人,无论公司大小似乎阳光普照,但深入产业和一级市场的投资人知道,当前的风向正在默默发生着变化。$熙德博远医疗优选1号(P666021)$ $熙德博远医疗优选3号A类(P666010)$


首先是因为对于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医保谈判和集采带来的预期,引起了二级市场缺少全球原创能力医药企业的估值持续下跌,然后是香港IPO市场和cross over市场的持续冷淡,最近已传导到了中早期一级投资市场。


二级市场只会后验的看到上个季度的融资数据和上市公司财报,缺少对未来的预期,CXO公司目前在手订单看着也还充裕,所以目前的CXO公司无论优劣,一律在历史估值高点,平均100倍PE。


在明年的某个时点,我们会看到由产业、一级市场传导而来的投融资增速放缓,国内CXO订单增速放缓,那么意外着只有国内业务或国内业务占比太高的公司面临着业绩下调和估值下调的戴维斯双杀。


人民币公募医药基金的抱团也是造成这种CXO公司无差异高估值的主要原因,这些医药基金很多只能买A股,又缺少对于产业链细分赛道、硬核创新赛道、医药消费赛道的定价能力,因此只能在集采的预期下不断做减法,最后只剩下几乎All In CXO赛道的选择,多家A+H股的CXO两地估值的巨大差异看到了这周抱团的极端情况。那么,在出现了业绩和估值双修的情况下,部分CXO公司的抱团或将瓦解。


那么,仍将有几类CXO公司的业绩可以持续成长,就是定位于全球创新产业链的一线和特色CXO公司,人类对于医疗健康的追求永无止境,医药创新的底层技术突破仍在不断井喷,但是不应再继续高水平重复建设,那些定位做全球市场创新药的公司,有能力和勇气做first in class的创新药公司在未来会异军突起。同时,一是有能力全面进入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的CXO公司,二是在前沿的基因治疗和核酸药物领域有硬核技术能力的产业链和CXO公司,仍值得被长期看好。


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频繁出台的医药政策,技术不断升级的全球医药研发前沿,产业链细分赛道的不断整合演变,跨界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对于医疗投资界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医药二级市场投资不是无差异的抱团CXO和几个大市值头部公司,医疗投资基金应该更多对前沿科技的不断学习认知,对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对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整体高维认知,对消费赛道的深刻领悟,或许才是医药投资扎实精进的长远之道。

全部讨论

解读:除了$药明康德(SH603259)$$药明生物(02269)$ 之外,其他所有CXO公司股票都不值得再投资。

2021-10-30 16:06

你错了!要退潮一定是集体退潮,没有幸存者,只有从100退到20还是从100退到40的区别!

2021-10-30 15:51

国际业务占比关键

2021-10-30 11:11

秋实总做为行业老人已经提前嗅到了风险

2021-11-01 09:14

总结:药明系、金斯瑞、博腾。其他都不行

2021-10-30 12:32

国内cro业务链明年大概率不好增速。泰格最危险

2021-10-30 12:11

秋实总作为医药圈的老法师,投资长年横跨一二级市场,春江水暖鸭先知。到明年市场将会意识到,完成管线再造而且有稳定自有现金流的医药企业是多么可贵。至于大部分CXO和biotech则不过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过眼烟云罢了……

2021-10-30 11:06

香港IPO市场遇冷会不会是整体港股市场行业的问题

2021-11-10 03:08

我翻译一下:葛兰买的会双杀,我买的不会哈哈

一周前的观点,很多朋友问我,只求反应客观产业趋势,的确不看好只有国内客户的CXO,仍看好全球化创新链的CXO,还有看好基因治疗RNA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