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 碳市场碳金融月报(2024年5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碳市场,碳金融

市场概况:截至2024年5月末,欧盟碳市场(EU ETS)碳价72.60欧元/吨,较上月末上涨了8.55%。中国全国碳市场方面,5月CEA总成交量288.1494万吨,总成交额为27142.8860万元,分别环比下降了55.84%和55.55%。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综合收盘价为93.23元/吨,环比下降9.49%。中国地方碳市场方面,5月地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合计为211.0036万吨,成交额合计1.0821亿元,环比分别下降了15.42%和9.64%。交易量上,5月广东碳市场是成交量最大的市场,成交量为70.5925万吨;成交量第二多的是深圳碳市场,成交量为55.3049万吨。成交量最小的地方碳市场为重庆碳市场,成交量为1.2903万吨。成交量降幅最明显的是福建碳市场,成交量环比下降了95.87%。成交价方面,5月成交均价最高的是北京碳市场,为108.48元/吨;其次是上海碳市场,碳价为75.37元/吨;第三是广东碳市场,碳价为53.04元/吨。相比于4月,碳价涨幅最大的是福建碳市场,涨幅为65.62%;而碳价跌幅最大的是深圳碳市场,跌幅为17.25%。

政策跟踪:国际动态方面,全球碳定价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欧盟新电池法碳足迹核算细则草案正式发布,电力建模只保留直连电模型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模型;美国官方出台首份碳信用指南声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拟要求铝交割品提交碳排放数据;哈萨克斯坦加入全球碳价倡议;Verra获ICVCM通过,仍然在等待CORSIA全面批准;沙特区域自愿碳市场公司(RVCMC)进军马尔代夫蓝碳。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不断健全碳市场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碳账户数据空间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分阶段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地方政策方面,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要求完善“电-碳”衔接机制;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和安徽省能源局联合发布《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支持碳信用减排;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陕西省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厦门市发布《厦门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苏州市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系统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全国首个柑橘类果园碳汇团体标准发布;保定编制淡水藻生态系统固碳项目方法学。

碳金融实践: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落地厦门;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落地南京;全国首个“零碳会议+碳汇保险”服务方案落地兰州新区;兴业银行南昌分行落地江西省首笔铜产业“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诞生全国首批碳减排证书;怀化市林地生态系统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在通道首发;工行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中国太保首创航运业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