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破解中国经济的周期之困和结构之困——三大信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原文太长,截取部分发表,不影响阅读

中国资产负债表收缩不是某些不良经济学家说的“日本化”前奏,而是固有的经济的周期之困和结构之困。中国当务之急是解决产能过剩、利用率不足,继而引发的企业和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不足、投资不足、债务压力变大、资产负债表收缩、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全社会负债和杠杆安全。中国不是日本,不是欧盟,不是东南亚小国,具有大一统国家体制优势,是世界上唯二可以独立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国家。我们有能力、有机会解决经济的周期之困和结构之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三大信号显示中国经济的周期之困和结构之困

(一)债务沉重,三大杠杆压力较大。收入是债务的主导变量,企业收入不足、居民收入停滞,导致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分杠杆率持续在高位,进入债务约束的上限区域。表现就是政府降低利率,但资金始终停滞在银行账上,2023年银行增加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优质资产稀缺导致资产慌,货币乘数始终无法起来,企业、居民部门无法得到有效资金。房地产—基建—居民收入的正循环打破,地方政府债务高企,12个省市被纳入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域。在现有的框架下,银行已经失去了创造有效货币供给的能力,应该用行政手段进行结构性改革,跨过流动性陷阱。

(二)外资撤离,外贸订单转移。表象是部分外贸订单转移,部分oem厂区空空然,年轻人进工厂打螺丝的机会都减少了。部分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下降较多,2023年前10个月,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仅为4.83亿美元。而据此估算,2023年全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约为5亿至6亿美元,而从2011年之后到2021年长达11年的时间里,这一数据高达100亿美元以上。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978亿美元,同比下降6.6%。全年外币存款减少561亿美元,同比少减869亿美元,意味着2022年外币存款减少1400余亿美元。

(三)金融走弱,向实体经济蔓延。外资持续流出后,汇率下降,部分逐利的内资顺路“润”了,冲抵了中国近年来持续的贸易盈余,中国从“双顺差”逐步变成“单顺差”+总体平衡,原有的“双顺差”刺激投资、增加负债、加速金融化的路径被打断,投融资热度下降,新兴产业得不到有效投资。产业利用率持续低位,行业内卷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收入和员工收入

作者:自由细无声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