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cai8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10
本身而言从郑芝龙到郑成功就是反清复明的领导者。。所以台岛上有些岛民的祖先是当初跟随郑芝龙/郑成功入台的福建人。即使后面施琅统一TW,但是反清的那批人只是为了生存顺从了大环境,但是反清的思想可能一直延续多代人(比如黄兴就是整个家族整个清朝都没出仕过,可以说这类人群都有反满清贵族复兴汉式政权的想法,只不过直到晚清才有了机会)。
当然了,从1895年因为《马关条约》被日本殖民之后,一部分台湾岛民更是对清朝中央不满。殖民之后的日台往来带动了台湾的发展,应该也加强了日台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通婚)。今天的独派的祖先多少都受益于日治期间(典型的比如蔡英文家族就受益于日治期间改变了家族命运)。。再加上kmt政权入驻台湾之后给台湾民众印象不佳,所以可能他们的“独立”想法就比较浓厚(某种程度上来讲不想有个来自外部的管控)。

热门回复

少点大一统思想,朝着老百姓安居乐叶的方向走。

这是原住民的看法吧?其实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大陆的政策算是相对优待少数民族群体了。。当然了,和平统一的解决方案里应该要涉及如何获得原住民群体的支持(本身而言台湾原住民一些人才也从大陆获得了很多利益,比如一些歌手。这是事实上有利于原住民群体的做法)。
对台方面确实应该更多讲平等,而不是央地关系和上下级关系,那种听外来人的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等级制思想。。平等的思想更多应该是看外来人才有什么独特/杰出的才干是对本地有利的。
其实HK的自治权限不算小了,更多问题在于港人本身在如何面对大陆中央的要求无法取得共识。
台岛的自治权限应该会高于HK的自治权限的,不过会涉及复杂的具体法律内容分歧的处理。

是听到过一个演讲中说:荷兰人来了,郑成功来了,满清来了,日本人来了,光头来了。来一个人,我们就要听他的。现在好不容易不用听外人的了,多好

一看这么说就是没学过辩证法的。不大一统你安居乐业个毛线。多看看毛选

原话忘了是谁,给我的印象,这应该是2300万人的主流民意

从对福建长期发展有利的角度来讲,台海问题长期僵持着对福建人民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当然了,个人赞同和平统一。谈独派的可能性来源之一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然后就是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保障独派群体在台的长期利益,当然少数极端的只能赶走了)。
至于是否大一统,这个事情应该在尊重地方风俗,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对整体而言是有利的。

强制性的大一统可能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强行要求粤语区都必须讲普通话这种强制性做法只会带来很多反对。。更多要谈为何要讲通用语言--普通话,谈谈粤语的演变历程以及都讲普通话的好处,同时也要尊重一小部分人要保留粤语传统的想法(可以让他们在家里讲或者没有陌生人或者大家都听得懂的情况下讲),教育小孩子更多是讲道理和引导而不是强制性甚至包括惩罚措施(小孩子依然要讲粤语的话就要跟家长沟通,跟家长讲道理,多数家长都会取舍,很少会有家长会反对小孩子多学普通话吧?)
HK的问题有部分根源也是粤语区的一些传统做法和传统思维跟普通话区域的传统做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本身应该看做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分歧甚至冲突,不应该激化矛盾。需要更加聪明有技巧讲道理的处理。
对于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其实这是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从有利于多数人的角度来讲统一的大市场是最优的经济选择。。但是必然会动到各种地方势力群体的蛋糕,这时候如何处理好跟地方势力群体的蛋糕分配就很重要了,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地方反抗,kmt政权在大陆的失败正是各地方势力对kmt中央处理不好利益分配所导致的反抗甚至反对。

荷兰人来了就得听他,很明显是原住民的看法。后面的统治者可能是之前到台的人群的看法。
不过最能代表这个民意的当然是原住民的看法了。
后面的移民们,从郑成功带过去的到光头过去之前的移民,其实都有足够的沟通机会。因为本身从郑成功到光头之前过去的移民并不反对汉族政权。对于日治期间增加的台日通婚问题带来的身份归属和认知问题(比如偏向日系亲属的话从情感上也可以理解,只不过理性角度上法律方面的身份是另一回事。就好像有些港人因为是混血儿从情感上倾向于英国也正常,不过法律身份是另一回事),这个倒也不难,增加两岸贸易,增加两岸关系很快就可以改善。中立的群体可能不太喜欢大陆这种偏向保守落后的作风又强势提要求的做法而犹豫。
而kmt带过去的人群,本身并不反对大陆非ccp民众。。这些后面到台的“外省人”主要还是kmt高官群体&后代还持异议,不过目前来看他们倾向于统一(即使是出于他们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也好处理)。
独派群体,除了原住民对于统一带来的利益竞争导致受损之外,一部分人其实是一种地域自我中心主义的心态,可能也不那么先进,但是担忧外来的带来的冲击造成巨大的改变,这种有点类似于闽南人以前担忧外来人群抢地盘抢生意而排斥外来不友好的群体(上次看个新闻很搞笑,一个被抓的FB官员,福州长乐人在漳州任职,被批评的是建设公共设施“贪大求洋”,因为这位领导要造的是歌剧院,但是漳州当地人不喜欢这种外来的,更喜欢建闽南大戏院。。也就意味着如果领导是以建闽南大戏院的名义修建的话可能就不会那么多反对的[呲牙][呲牙],以此可以看出漳州本土多么传统保守,抗拒外来新事物。台湾南部漳州裔比较多),这类人群是有点盲目的。
还有一部分是曾经极大受益于日治带来的家族巨大进步。其实这类人群对于民主的诉求无非就是要保障他们的长期利益不受损甚至可能因为这几年的台美台欧关系深化而进一步受益,这个确实需要出好的解决方案,单凭说好话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