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5回复:85喜欢:19

从2012年3月开始,ppi持续下降了56个月。生产力不足到生产力过剩的转变,大概是这个时期发生的。从粗钢产量看,中国粗钢产量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对海外粗钢产量的反超。2022年全球18亿吨的钢铁产量,中国占了10亿吨。

从1967年到现在的半个世纪,海外粗钢产量从5亿吨增长到8亿多吨。但中国直接出口的钢铁并不多,海关公布的2022年中国出口是0.67亿吨。



全部讨论

在ppi最低迷的2015年,陆续推出了货币化棚改与汽车购置税优惠,将未来的需求提前挪过来,消化当时已经过剩的产能。同时,产能进一步上升。十年后,ppi要进入新一轮低迷期了,过剩的产能还能找谁呢?

看数据总结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算什么研究,数据是已知的,过去式的,重要的是如何预测未来的趋势变化,以及具体变化的大致时间,没有预测的洞见力,在股市里只看数据画图表,都是会亏钱的,未来才是值得去研究的,就算刚刚出炉的数据都不重要了,因为现在已经刚刚过去了。

2023-06-29 19:59

最近AI大跌,很多投资者朋友问我见底了吗?可以进场抄底了吗?在回答问题前分享一个平日里观察到的现象。
小区附近有一个废旧矿山改造的公园,风景不错,每天都会去那里逛一圈,放松一下身心。每次从谷底往山上爬的时候,会路过一个小瀑布,瀑布从山顶顺流而下,好不壮观。在瀑布跌落的过程中,会遇到岩壁上突出的乱石,激起万千水花,这些被乱石阻挡而飞起的水花,只是短暂改变向下的运行轨迹,很快就跌落深潭。这就像股票下跌过程中遇到抄底盘而产生的短暂反弹,反弹完后还会跌的更深。所以股市中有句谚语:反弹不是底。所以接下来的反弹要控制住自己,尽量不去做,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小仓位参与,严格制定止盈与止损目标。瀑布经过一段下跌,跌落谷底深潭,汇入一个湖泊里,之后波澜不惊,这就是谚语的下半句:是底不反弹。这里说的不反弹是指股价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窄幅波动,不会上窜下跳。
以上是我每天路过瀑布眼睛看到的现象。那我每天又听到了什么?当我来到半山腰,会听到瀑布拍打岩壁上凸出的乱石而发出的轰鸣声,而走到谷底,瀑布落下的地方,轰鸣声尤其的大。这瀑布跌落的轰鸣声就像股市下跌过程中大家争论的嘈杂声,你说这里就是底,他说底下还有十八层……林林总总,吵的你心绪不宁。所以,当你像当下听到太多的争论时,底可能还远远没到。我们接着来谈瀑布,瀑布自山顶跌落谷底后,顺着小河汇入一个小湖泊。从瀑布跌落的谷底到小湖泊因为落差不大,流水声渐轻,这时在股市中对应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大家情绪低落,争论开始变少,大家也不争论底在哪里了,大部分人伏倒认跌。这时候成交量开始下降,大家不敢再去抄底,这个时候底部就快到了。
接下来沿着小河向前走,就来到了汇聚瀑布之水的湖泊了。这个小湖泊因为远离瀑布跌落点,周围很清静,而湖水也没有一丝波澜,只有微风吹过泛起的阵阵涟漪。我说这里就是瀑布的归宿,就是底了。在股市中对应的就是,股价距离第一个跌落的低点窄幅波动很长时间,成交量极低,由存量博弈变成减量博弈,再也没有人喊底了,如果有大胆且具有正义感的人敢喊出来这就是底部,一定会招来无数嘲讽,像极了2018年下半年李大霄同志的待遇,现在往回看,那个时候的李大霄还是很勇敢的,只是一直喊,到最后没人信了,还招来了嘲讽。
如果现在的你被市场中的争论弄的心烦意乱,不知道是抄底还是不抄时,多看看这篇文章,你会有答案的。而投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脚步,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大可不必问这个大V,听那个专家,你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你投资路上的专家。

2023-06-29 14:51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中国经济再平衡不可阻挡。

2023-06-29 14:23

重演13,14年的行情

2023-06-29 18:34

供给侧改革了个寂寞

2023-07-23 08:17

如果未来有十倍的空间,欧美人有25%—30%的复合增长率就满足了。而中国人不满足,我们要求100%的复合增长率。
欧美需要干十年的产业,我们三年就够了。然后就是价格战了。
除了卡脖子的产业,资源限制的产业,行政垄断的产业,到处都是产能过剩。
资本开支大,而回报率却很低。如果叠加估值高的话,投资者凭什么赚钱?

2023-06-29 22:07

十年前产能就过剩了,十年后更加过剩,每一次都是饮鸩止渴

2023-06-29 17:15

那么供给侧改革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