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人类历史走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4

一、黑死病与工业革命

1346年,克里米亚港口城市卡法。

因为贸易冲突,蒙古人兵临城下,守城的东罗马士兵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僵持许久。

久攻不下,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耻辱。

然而,蒙古人深谙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正巧此时军中闹瘟疫,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超级生化武器—黑死病死尸。

投石机把一具具尸体投入城里,鼠疫杆菌迅速蔓延,战斗力胜过十万雄师。

让蒙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行动改变了历史走向。

卡法城里乱作一团,城里的威尼斯商人见势不妙,搭上一艘船跑路。

承载着鼠疫杆菌的船,从黑海穿越伊斯坦布尔海峡,来到地中海,沿途没有港口愿意接纳他们,继续在海上漂。

直到商人们花重金贿赂了西西里岛的官员,才在这里靠岸,瘟疫的种子在这里播撒。

随后,鼠疫杆菌又乘船到达科西嘉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

瘟疫开始通过陆路传播,从意大利向北蔓延,逐渐扩散到法国、荷兰、德国、北欧。

当时英法两国百年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瘟疫突然来袭让两国迫不及防,法王竟然也染病去世,英军见势不妙撤回了不列颠,顺便把瘟疫也带了回去,很快岛内尸横遍野。

英法两国都忙着埋尸体,没精力打仗了,暂时停火。

世界末日的场景在欧洲上演,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据估算,欧洲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这次瘟疫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瘟疫面前,宗教神权无计可施,教皇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欧洲逐渐向世俗化演变,人性得到解放。

劳动力因此大幅减少,欧洲人开始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以提高单位劳动效率。通过数代人的努力,工业革命终于在英国爆发。

可以说这次瘟疫,动摇了宗教神权的根基,提高了人类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二、天花与美洲格局

1492年10月,哥伦布来到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印第安人的噩梦从此开始。

在利益的驱使下,欧洲探险家前仆后继奔赴美洲,他们发现黄金在这里只是装饰品,并不是货币,于是开始各种忽悠,满载着黄金的船只不断驶回欧洲,他们像英雄一样衣锦还乡。

但冒险家们得陇望蜀,不再满足于黄金珠宝,他们想征服整个美洲大陆。

阿兹特克帝国位于现在的墨西哥,是一个尚武的农耕文明,当时拥有两千多万人口。

要征服这样一个全民皆兵的大国谈何容易?然而瘟疫再一次帮助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在和阿兹特克帝国的战斗中失败,被俘的西班牙人被送上了祭台,其中一个人携带有天花病毒。这次人祭,全城的人都来围观,于是很快,瘟疫开始蔓延。

天花在欧洲已经有多年历史,对欧洲人来说,死亡率只有10%,美洲人却高达90%。

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阿兹特克帝国的人口下降了90%,人们怀疑这是上天给他们的惩罚,于是开始听天由命,逐渐从心理上接受了西班牙人的奴役。

此后,美洲的民族成分发生巨大变化,世界格局也被改写。

当时欧洲文明和美洲相比,不存在很大的代差,如果仅仅凭借武力,很难完全征服印第安人,与其说阿兹特克帝国输给了西班牙人,不如说输给了天花。

三、鼠疫与明朝灭亡

1633年,崇祯刚即位第六年,他是个勤劳的皇帝,无奈接手的是个烂摊子,每天殚精竭虑,连不可描述的事情都省掉了。

中原大旱引发农民起义,东北女真崛起边关告急,崇祯彻夜难眠,苦思冥想如何力挽狂澜。

恰逢小冰河期,全球气候变冷,北方草原气候变得恶劣,老鼠成群结队向南迁移。

中原粮食歉收,老鼠却泛滥成灾,很多百姓饥不择食,于是去捕食老鼠,于是鼠疫开始大规模蔓延。

疫情最先在山西爆发,然后传到陕西和直隶,从腺鼠疫演变成了更致命的肺鼠疫。1643年京师大疫,十室九空。

数千万人在这次鼠疫中丧生,国力锐减,社会动荡加剧。

随着崇祯殉国,风雨飘摇的大明最终走到了尽头。

一些史学家认为,战争只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天灾与瘟疫。

四、西班牙流感与一战

1918年春季,一战正酣,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里,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症状类似普通流感,死亡率不高,未引起广泛重视。

随后,法国、西班牙、英国相继发生病例,但规模都不大,各国都忙着打仗,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率先报道了疫情,所以这次流感被称作“西班牙流感”,为此西班牙耿耿于怀了100年,帮美国人背锅。

直到1918年8月,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传染性和毒性大幅增强,交战双方的军营和本土都被病毒肆虐,医院人满为患,医疗系统彻底崩溃。

双方都陷入恐慌,互相指责对方发明了生化武器。

1920年3月,人类记录了最后一个西班牙流感病例,两年时间里,共有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远超一战的死亡人数。

这次瘟疫是一战结束的原因之一,由于同盟国受灾更严重,战斗力明显下降,心有不甘地向协约国缴械。

#鼠年首周股市盈亏# #疫情下的消费# #疫情下的投资策略#

全部讨论

2020-02-08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