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救地产?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回复:58喜欢:54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书中将房地产比作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各国政府都不会让房地产暴露于风险之中。

1. 89-92年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

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S&L)是一种在政府支持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了协助推行政府的住房政策的责任。80年代美联储大幅加息叠加利率市场化,部分S&L机构因投资管理不善开始破产,并拖累房价。房价下跌又反作用于更多的S&L机构。最终爆发S&L危机并倒逼终倒逼美国政府出手拯救。

1986年到1989年,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被迫处理了296家储蓄信贷协会,总资产高达1250亿美元。由于缺乏资金,负责“救人”的FSLIC也扛不住了,1989年被废止。随后美国政府通过财政部直接出资200亿+发行长期债券共筹集了500亿美元,成立了清债信托公司(RTC),以集中处理储蓄信贷机构资产。随后,美国国会3次修改法律为该机构追加了500亿美元。从1989年到1995年中旬,RTC共处理了747家机构,共3940亿美元资产。清算工作直到1999年底才完成。据估计,这次危机总清算成本达1500亿美元,占当时GDP2.7%。

S&L危机也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危机期间美国共倒闭了1657家银行及S&L机构,占比10%。影响了14%的储蓄(好在已有储蓄保险),期间股市下跌20%。

1980年代初S&L坏账约500亿,占同期GDP的1.7%。1986-1989年1250亿,占比2.7%,1989年-1995年3940亿,占6.9%。

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影响,1989-1992年危机期间房价下跌8%,工业产值跌了4%,失业率从5.4%上升到7.8%。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降息6.25%。

S&L危机是一次典型的金融机构破产拖累房地产并拖累房地产和经济的危机。也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房地产危机(当时看),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

2. 07-09年美国次贷危机

00年科网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使得房地产成为经济的新拉动力。低利率和金融创新让金融机构发明出将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实现出表,然后包装成衍生品全世界贩卖。在资产荒背景下大受欢迎,资金趋之若鹜。贷款机构顺势降低了贷款对象的信用门槛,为吸引客户,推出类似“零首付”,前3年贷款利率半价优惠等措施。让很多本无力支付首付甚至还贷款的人也因为贪图每年10%的房价涨幅,而背负上了按揭贷款。房价上涨时,这个循环可以转下去,但一旦房价下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2006年,美国房价见顶回落,很多按揭贷款陷入“负资产”的状态(房价跌幅超过首付比例)。再加上利率优惠期结束,重置后每月的按揭贷款翻倍上涨,于是很多人选择违约了事。这就开启了恶性循环,一方面回收房冲击市场,加剧了房价下跌;另一方面,房价的下跌又被成倍放大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引发金融机构倒闭潮:2007年3月新世纪倒闭,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收购,2008年9月雷曼倒闭。自此,房地产衍生品的危机衍化成了金融海啸。仅美国政府的直接救市就花费了13242亿美元(占GDP 9%)。

次贷危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可以说现在的世界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它的影响。直接影响如下:

危机期间美国共倒闭了176家银行,占比2%。影响了7%的储蓄,期间股市下跌45%。

2007年坏账约1200亿,占GDP 0.9%;2008年4255亿,占比2.8%,2009年5594亿,占比3.9%。

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累计工业产值下跌6%,失业率从5.4%上升到10%。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降息4.75%并首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数据来源:Bloomberg

3. 为什么要救地产?

我们认为当下中国仍处于城镇化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仍然非常稳固。只是2020年在局部地区存在泡沫化风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首付贷”的违规操作。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看,放任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后果非常严重。国家及时出台了大量房地产调控措施,成功地遏制了房地产泡沫化的可能。

去年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进入调整周期。本次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行的深度和时长来看,接近2008年。从百城房价同比及环比下跌城市占比来看,今年年中也突破了阈值,近期更是到了历史较高的水平,更多的稳地产政策值得期待:比如“认房不认贷”政策在更多地方政府推广,或者对存量按揭贷款打折。

数据来源:Wind

去年4季度在 “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针对需求端的支持性政策,也成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销量,使得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的概率提升。但此前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商的态度是“保项目,不保主体”从案例一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房地产本身问题不大,按揭贷款机构出问题也可能影响整体市场。特别是中国经济中房地产产业链占名义GDP的25%,。因此不能让房地产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

11月11日人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16条)。该通知除了支持地方政府进一步根据本地情况调整房地产限贷、限购政策为,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房地产商融资的全方位支持。我们认为这极大缓解了市场对房地产商出现大规模违约的担忧。

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信贷支持对银行股或是较大的利好。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敞口14.4万亿,占存量贷款比26%(截至2022年1季度)。历史上,房地产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但随着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商债券违约,银行第一次暴露在房地产相关贷款的风险中,出现了业绩和估值的“双杀”。

地产政策纠偏,特别是16条的推出,或改善市场对银行尾部风险的预期,带来银行估值修复行情。也特别契合当下市场偏好滞涨、低估值、困境反转的投资逻辑。特别是,相比房地产公司,银行至少有业绩。

如下图所示,中证银行指数(399986)的PE降至历史最低的。PB为0.51倍,极具配置价值。$银行TH(SH515290)$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银行指数$天弘国证龙头家电指数C(F013054)$ $天弘国证建材指数C(F012419)$ 

#寻找四季度主线投资机会#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ETF星推官#

全部讨论

2022-11-14 18:52

高居民杠杆与无数套存量房的情况下,你救得了吗?
放水30年,远超其它国家。

2022-11-14 20:36

地产是重要,但现在中国的地产已经在短短10年内透支了几十年的价格,属于进退维谷的局面。继续涨价面临亡国灭种的尴尬结局。

2022-11-14 19:37

地产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现在不少人妖魔化地产。美国一样是支柱产业。

2022-11-14 18:37

救地产的目的是救银行,所以买入银行etf,是这逻辑嘛

2022-11-14 21:31

真是死性不改呀。
这几天的房地产股票,因为受到了一系列所谓“利好消息”的刺激,开启了一系列涨停潮;一周之内,不少房企的股价,上涨了1倍之多。
与此同时,一些房地产营销、房地产大V又开始觉得自己行了,在各个场合重拾“房价上涨论”,忽悠大家赶快上车。
可问题是:无论是“高层出台的16条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还是“部分股市制银行,被要求年内向房地产行业,提供不少于4000亿贷款”;这些所谓利好消息的真实目的,都是为了让房地产“保交楼”和“降杠杆”,以避免整个行业发生系统性崩塌风险。
说白了,这些政策是让房地产行业保命的;如果部分房企、炒房客、房产中介,以及一些投机资金,还继续拿着保命的政策,去玩投机游戏,去刺激房地产泡沫和增加杠杆,那就是在玩火呀。火中取栗,最终将血本无归,不但伤害了自己,还耽误了房地产行业宝贵的软着陆和转型时间。
说实话,房价涨不动了,这个事情很多房地产从业者怎么就看不到呢?还是身在此山中,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供需关系上来说,我国青年人口数量正在断崖式下降:2010年,20-29岁的青年人口数量为2.28亿;到了2020年,这一数量暴跌至1.67亿,减少了6100万之多,减少的幅度高达26.8%。
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7%,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63.9%,已经逼近了发达国家70%城镇化率的底线。
也就是说:买房的刚需大盘(青年人口数量+农民进城买房),相比2010年已经算得上暴跌了;再加上如今房屋供给的严重过剩,房价没有上涨的理由,也没有上涨的动力。
你再制造无房焦虑、你再加金融杠杆(事实上也加不动了),没有需求,都是百塔。
所以,真的奉劝(部分)房企、炒房客、房产中介,以及一些投机资金,别再死性不改,别再刺激泡沫了。趁着16条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的机会,该降杠杆降杠杆,该转型转型,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别不知好歹。

2022-11-14 23:14

要想做到快乐投资,慢慢变富,在选择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的基础上,配合仓位管理。涨了,赚钱开心;跌了,有更加便宜的价格买进更多筹码,也开心。当我们的持仓长时间给自己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时,那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2022-11-15 10:10

现在租售比1000合理才300,收入比20合理6.都是3折的。还有高房价,中国几乎没几个家庭是正资产,6个钱包全在房产里。多房的不用干活,身边很多,没房的少房的没日没夜干30年为银行打工为多房的打工,这合理吗?现在为什么年轻人不愿谈恋爱,不愿结婚,不愿生小孩?现在高房价不单单是社会现象了,已经是中国人生存问题了,延续问题了。多房的不用干活,少房的干了白干。多少亲戚家庭因为高房价反目成仇。

2022-11-15 04:55

一句话总结,高层的意思: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目标:换一种活法。
按照户均一套农家小别墅夏天避暑冬天避寒的配套,中国还有多少没满足的房产消费。
现在矛盾是地产步子迈太大了,扯着国民的蛋。国民收入上来了,美国小别墅+前后花园或者菜园就是下一代梦想,这十几年建的香港笼屋式密集住宅质量差入住体验差,早晚得消费升级。

2022-11-15 11:59

饮鸩止渴,摔得会更狠

2022-11-15 08:51

三道扛出来之前,竟然没有搞压力测试。被打的半死不活,现在来救,能救活多少,再看吧。不怕政策变,就怕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