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盏集5:收藏的门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转一篇署名为“西风”的讲收藏的文章,我觉得特别好,摘录如下:

涉及文物艺术品的人,既然踏进这个极其“险恶”的行业,必然要谈到其“门道”,无论是走街串巷的铲子,游走在黑白江湖里的贩子,不辞辛苦抓货的店主,进出地摊、店铺、拍场捡漏的藏家,游走国内外市场的行家,还是到处发掘潜力的拍企探子,再还是业余玩收藏的古玩爱好者,无论业余还是专业,总归要搞出个名堂。其共同目标都想收获到具有价值的文物艺术品。但古玩行并非普通行业,类别之多,专业之复杂,门道之深,要求从事者悟性之关键,都是让普通人望洋兴叹的。

随便玩玩只能算作消遣时光,谈不上玩。其实古玩是个非常严肃的高风险行业,如果不认真对待,还不如不玩。因为收藏是拿藏品的真假、品级高低来代表一个人玩藏水平的,这就决定了涉及古玩的人必须涉及收藏的核心学问。

收藏的核心是拥有真、精、稀的高品级藏品。

真则是藏品是实实在在的到代的物品;

精则是制作工艺、装饰工艺、整体思想艺术价值和承载的文化价值集于一身;

稀则是在同类藏品中的稀有品种和存世量很少的藏品。

高品级则是既有本时代典型的工艺价值,也有本时代的典型艺术价值,更能体现或代表本时代的文化历史价值。拥有这样的文物艺术品,才算没有白折腾时间和精力,才算是真正的一种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如果潜心地研究和发掘它们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使用和流传价值,那则是收藏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层次,其学问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万假不如一真,千普不如一精,百精不如一珍,十珍不如一品。

可见收藏是多么煞费苦心的一项严谨职业,需要耗费几代人的心血和坚持,更要耗费几代人的财力和心智。如果说过去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收藏之难远非蜀道之容易,绝非是几年就能成就的事业。各类知识的积累,收藏学问的钻研,甚至可以说用一生来进行求索。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对消费市场来说,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 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 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 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
显然,对收藏者来说,只能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东西是不值得收藏的,比如一些日用瓷器(我们日常使用的碗、茶具),现代工业化生产完全能够保障日常使用的所有功能和使用的安全性,但这种东西既不稀缺也没什么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文化价值,所以收藏它们没有意义,既不会升值,也不会提升自己的品味。
而部分品牌瓷器,大师傅监制的作品则可以满足第三个层次:社交需求。因为使用“名牌”、“名家作品”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提升品位阿,这个跟暴发户喜欢开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是一个道理,开豪车、戴名表、用名家手工茶盏都反应了这个人阶级层次和以前不一样了。
而到了第四第五层次就是真正可以进入收藏品的讨论范畴了。也就是前面说的真、精、稀的高品级藏品。第四层次是真和精,第五层次还追求稀,追求个性,就像古代皇帝那样唯我独尊,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约等于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还是以茶盏为例,同样都是瓷器,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的竞争,总是越低端越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当然也低。

全部讨论

2023-05-25 10:0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对消费市场来说,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 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 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 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
显然,对收藏者来说,只能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东西是不值得收藏的,比如一些日用瓷器(我们日常使用的碗、茶具),现代工业化生产完全能够保障日常使用的所有功能和使用的安全性,但这种东西既不稀缺也没什么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文化价值,所以收藏它们没有意义,既不会升值,也不会提升自己的品味。
而部分品牌瓷器,大师傅监制的作品则可以满足第三个层次:社交需求。因为使用“名牌”、“名家作品”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提升品位阿,这个跟暴发户喜欢开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是一个道理,开豪车、戴名表、用名家手工茶盏都反应了这个人阶级层次和以前不一样了。
而到了第四第五层次就是真正可以进入收藏品的讨论范畴了。也就是前面说的真、精、稀的高品级藏品。第四层次是真和精,第五层次还追求稀,追求个性,就像古代皇帝那样唯我独尊,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约等于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还是以茶盏为例,同样都是瓷器,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的竞争,总是越低端越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当然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