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盏都应该卖那么贵吗?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7回复:62喜欢:2

从盏友那里拿来一只国大师孙建兴的“牛血红”,说实话价格不贵(图九是孙建兴这只盏在淘宝的价格),但是盏的品质还是没有达到我心里预期,也就是原来对它心里预期太高,本来以为是王者,但拿回来一看只是一只普品,心理有点落差。
首先是实物的颜色还是和网上图片有点差别,这不能算“牛血红”,只能算一只精品柿红。我们知道,柿红因为是常常出现的釉面,即使是大师精品盏,市场要价也不高的。这点淘宝这个卖家还算比较踏实,他并没有把孙建兴这只盏像别家那样标成“牛血红”,卖价相对其他“大师盏”也还算合理,孙好歹也是双国师,有些直播间卖他的盏可是直接五位数起步的。其次我说一下我心理有落差的原因。图一是我拿一只小窑口的精品和它做对比,如果不看底款,你们说是左边这只品相好还是右边这只?估计稍微懂点盏的老盏友都会选左边这只吧,……左边是小窑口的,右边是双国师的,国师这只虽然也还不错,但无论从造型还是釉面都明显被小窑口这只精品比下去了。如果以国师的作为价格评估标准,那么小窑口这只品相也可以卖五位数了。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孙国师的实力不行,也不是说他的精品不值这个价。而是这个意思——即使是大师傅,也不可能做到每只盏都是精品的。只能说现在盏界的定价体系过于注重师傅的名气,而忽视了真正能左右定价的关键因素。精品为什么能卖高价?一个是质量确实和普品存在差异性(精就是好,就是优秀),第二是物以稀为贵(精就是少,就是稀缺),真正的好货肯定是稀缺的,所以一个精品抵得上99个普品的价值,也就是普品值100,精品应该值9900。其实玩到最后你会发现花五六倍的价格买精品还是比买普品要值,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原则。
既然是大师,我对大师作品的要求自然是精益求精,用高标准来要求。如果你卖了别人窑宝的价格,就得有窑宝的品质才行,如果只是普品,那我花高价买就不划算了,朋友们,你说是不是?$银河战舰(ZH009564)$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2-11-15 19:32

我又来搞事情了

卢国伟是伪大师吗?

卢国伟收藏级作品【金点油滴】

卢国伟是什么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油滴教父,国内第一个烧出油滴盏的匠人(他烧出油滴甚至比李达还早,而且许家有就是向他学习烧油滴盏的,盏界真正的泰斗级人物),他的油滴盏最顶级的就是我展示的这一款金点油滴,类似李达的那款焦金油滴(达盏鹧鸪斑最顶级的品相),2014年就获得海峡两岸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的产品(这个博览会是福建和台湾两地建盏协会共同举办的顶级博览会,半官方性质,奖项含金量很高,尤其是早期的奖项,比如阙梅娇现在闻名遐迩的黑牡丹那时只是银奖),这款油滴盏的价值有多高,这样说吧,卢国伟比这款金点油滴稍微逊色的精品“钻石油滴”市场价也在五位数,而普品“复古油滴”市场价3000+,而且它还是卢国伟亲工并且限量的作品(我估计大部分人也没见过这款作品,要见到只能在博物馆或者拍卖行),价值值多少可想而知。
其实卢国伟真是个非常有实力的匠人,可惜他的子孙不争气,拿早就停烧的爷爷炒作(卢国伟1957年生人,今年多少岁盏友可以自己算算,看还能亲自做盏不?),现在市面上标卢国伟底款的盏最多就是他本人监制,尤其是柴烧,基本代烧为主,泛滥得让卢国伟看起来都像个伪大师了。不过大师就是大师,卢国伟真正的精品目前还是油滴盏天花板般的存在,我认为它和达盏一样,都是领先时代很多年的作品,并且他在建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别人无可替代的。

2022-09-09 22:39

今晚全上大师盏,一折。不保真,拼眼力。

2022-09-15 14:24

建窑是很善变的,也就是所谓的小概率,所以物以稀为贵。大师也不能保证每一窑的品质,出窑才知道。就像郁金香突变产生神秘色,纹等等。玩物尚志,适可而止。结果价值连城的那个郁金香球茎被一水手顺走了,当做洋葱头下红酒了[好失望]

2022-09-15 13:46

非己所安,不加于物。物在某种程度上是累赘。

2022-09-15 13:45

玩不过是一个心情,不在于物。

2022-09-15 13:29

新货怎么看都是贼光,还是有年代感的宋元建盏有意思。

2022-09-15 13:26

说是炒作,即非炒作,是名操作。对大师和商家来说很有必要,对于个人就看消费能力,基本需求没保障的前提,不就一喝茶碗,还真有点小。

2022-09-13 14:49

给大家看一篇文章的节选

评选争议
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认为最具权威的评定之一。"荣誉证书是盖国徽章,受到国家认可的。"但是它的评审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充满变数。
1979年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由三个部门担当,当时的中国轻工业部作为领导工作小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作为评审工作办公室,而评审委员会则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从专家库中挑选专家组成。这样,在政府、专家和行业团体的密切配合下,每四年一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不仅进行顺利,而且获得国家认可。截至1997年,四届评选共产生204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97年之后,国家机构变更,原来的轻工业部体制改革后变成轻工业局,轻工业局再经改革成为经贸委的一个部分,而国家经贸委撤销后归属到了发改委"。这样,在领导机构的变更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工作被搁置了长达十年之久,直到2006年重新启动,而此时,负责评定的领导部门转移到了发改委手中。和前四届相比,第五届的评定,发改委除了担当政府领导角色外,还将原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负责的具体执行工作也一并揽了过来。有原先负责评选的协会工作人员抱怨道,政府一点不放权给行业协会,在让我们提交了一至四届的评审办法、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分类专家顾问委员会等文案后,就将协会撇在一边自己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脱离了行业协会的支持,使得初涉工艺美术领域的政府部门虽然有着专家团队的协助,但是没有行业协会从地方到省市金字塔式的系统支持,使得第五届的评选争议不断。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按照该评选的最初设想,一至四届评审的要素点是技艺,该评定的对象其实就是手工行业的艺人,是看你手里的活做得怎样。谁是全国做得最好的,谁就是国家级大师。因此院校的老师从来没有列在评审范围之内。然而,第五届的时候,161位国家级大师中,有三四位来自院校。"这位人士认为,院校教授走的是教育体系的技术职称序列,本来应该是一个高于"大师"的等级,他们在行业内具有理论指导、教育开发等职能,是应该对"大师"加以引导,而不是将自己"降级"和手工艺人争一个"大师"的头衔。但也有人认为,大学院校参加评选,除了主管部门定位偏差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利益的挂钩,"一个大学教授做的一件工艺品,可能没有人知道,但是如果拥有一个大师名头,放在市场中就会增值。"由此也折射出市场对"大师"名头的盲目追捧,也是迫使院校教授将自己"降级"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院校涉足大师评选引起业内的不满外,此次评选的161位国家级大师相对前四届的204位,个别显得名不副实。有人透露,此次评选掺杂了更多的"人情关系",甚至传言"一些是上面领导特别关照过的"。因此,和前四届相比,"有些应该选上的没有选上,有些不应该选上的却进入名单。"仿佛只有业内明眼人才能一眼看出这161位国家级大师中到底哪些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要减少第五届大师评选工作的各种争议,政府应该放权给行业协会。这样,行业协会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每个行业协会有一个蜘蛛网似的全国网络,因此对行业的人、事非常了解。同时行业协会也都会考虑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要给它1个点的权利,它都能发挥到1.5甚至2个点。比如在紫砂、陶艺等领域常常出现的鉴定证书造假问题。如果行业协会被授权,那么它会想出很多办法来杜绝,比如运用防伪标识,二维防伪技术,甚至DNA技术。但是因为没有授权,因此这样做也是不合法的。" 但是,"比如地毯行业,行业协会要制定质量标准,国家不授权,不予认可,因此制定标准失去了意义,也是非法的。"由于在授权方面的弱势,使得一些行业协会甚至因为政府官员退休后还能到协会工作几年,而被称为"政府养老的地方",该业内人士说,行业协会其实是一个连接政府和企业间的中间机构,最终应该和政府脱钩,和企业也要脱钩。协会又要考虑自身生存,因此有些协会就会和企业挂靠,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很多工作的公正性。协会的可信度也将大打折扣。他说,只有政府给协会放权,才能彻底解决协会绑定在企业生存纽带中的尴尬状况,真正发挥协会的效能。 除了政府放权,评审机构的规范操作以及媒体监督也是促成评选结果公正的重要因素。
网页链接

2022-09-13 10:01

哈哈,大师还是有大师的原因的,,,就好像个主人杯,紫砂壶,老师傅手工在些重要的位置上捏一捏,您平时用起来就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