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茶叶沫兔毫盏的难度在哪里?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5回复:10喜欢:2

——黄俊杰【茶叶沫兔毫盏】为例

先科普,烧兔毫和茶叶沫釉面的原理参见我前面发的“油滴鉴赏帖”(最后一图)。



黄俊杰这个盏烧制难度是很高的,因为他使用高铁胎烧兔毫盏,而烧茶叶沫釉面需要加入辉石等含硅酸盐成份的矿石,这些东西会降熔点,并且高温状态下和胎土里面的铁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硅酸铁(也就是茶叶沫发色的主要成分),温度不够,含铁量不够都影响单质铁的析出,进而影响兔毫的形成。所以单独烧兔毫釉面或者茶叶沫釉面不难,难的是在既烧出茶叶沫釉面,又形成兔毫盏(要在一个非常适合的温度和氛围才能形成)。黄俊杰这个盏底部是硅酸铁形成的水母滴(硅酸铁发色,所以是茶叶沫颜色),盏壁是绿而泛银光的兔毫(硅酸铁和单质铁兔毫杂糅),自然烧成的金口沿(因为釉往下流,口沿处釉薄,硅酸盐含量不足,不足以和和胎里的铁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硅酸铁,所以单质铁在口沿处析出形成金口),整个盏高级感满满,是为极品。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这只盏是电烧盏,其实大家不要看不起电烧,真正高品质的建盏都是电烧盏,电烧盏更能反映出一位匠人的烧制技艺,我非常喜欢的蔡翔,王林森,黄俊杰这些技术大咖都是只钻研电烧不烧柴窑,因为他们认为烧柴窑会分散他们的精力。而且所有的柴烧建盏釉面其实都可以通过电窑烧出来,只不过需要研究控温范围和反复的试验,最终成本可能比直接烧柴窑还高,他们没必要做电仿柴罢了。但电仿柴确实是非常高端的技术,掌握这些技术的都是学院派匠人,建阳99%的烧窑师傅是不掌握这门技术的,因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搞不清楚电窑烧盏的原理,只能凭经验烧窑,对他们来说,当然烧运气因素比技术因素影响更大的柴窑更划算了(凭运气烧出窑宝)。

$银河战舰(ZH009564)$

全部讨论

2022-08-15 14:14

建盏第一品牌飞惺【彩金】9口
“飞惺”是饶飞雄和赖敏惺共同创立的建盏品牌,也是第一个对建盏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品牌(盏底打打品牌款或者师傅名款也是飞惺首创的),从商业的角度,堪称建盏第一品牌,不懂建盏的人可能都听说过飞惺这个品牌,比如我,17年接触的第一只建盏就是在线下买入飞惺建盏。这个款就是飞惺最具代表性的九口彩金,注意这是九口的,市场零售价600-1200这样,和飞惺为了推广自己推出的7口彩金完全不一样(最后一副图有九口和七口对比,差异很大),7口市场价大概260左右吧。
飞惺的彩金当初刚推出时也饱受争议,因为飞惺之前没有人见过不养彩就出彩的五颜六色的建盏,纷纷质疑飞惺是不是加了什么不该加的化学元素。飞惺就开放窑口让大家参观,事实证明,彩金和银蓝鹧鸪斑一样,都是同样的釉水,在同一窑烧出来的。
飞惺彩金就是这么一只名盏。你如果只是听说,没有见过实物,你无法想像它多么绚丽。建议没玩过建盏的把这只作为你的第一只盏(保真,有防伪识别码,有检测报告),这只彩金足够满足你对建盏的所有幻想。
(我是南方滑翔灯草,讲述收藏背后的故事,转载请注明)

2022-08-16 15:42

名师出手

2022-08-15 14:12

魏轩【浮雕油滴】

魏轩,浮雕油滴创始人,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实力很强但是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匠人,他早年研发出浮雕油滴,但是推向市场反响平平,倒是后推出的邱芙蓉改良版本“夕阳花雨”成为市场宠儿,首发价格6999,市场一度炒作到上万块,其实从我的角度,除了邱芙蓉精品中那个大水母滴魏轩烧不出来以外,二者的浮雕油滴普品无太大差别,即使有,也不至于市场价格差距那么大(魏轩原来想把这款产品定价线下1200,线上600块,结果市场遇冷,大部分直播间都是打四折,五折销售,甚至还有打三折的),当时他签约的盏商也对他不够重视(就是把叶大泗作为头牌的那个盏商),在宣传册上实力数一数二的魏轩排名最末(最后一图),竟然还不如某些刚出道烧盏的匠人。
不过好作品是经得起岁月沉淀的,这几天整理东西,偶然翻到我19年低价淘来的魏轩作品,发现他的作品直至今天依然符合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审美,而叶大泗、修光明、柯小云等红极一时的大咖们作品已经在市面上看不到了。
我这个盏还是挂三年前我入手的价格,不涨价,但是希望有缘得到它的人去珍惜它,因为它确实是一款值得收藏和品味的精品之作。
(我是南方滑翔灯草,每篇文章皆为原创,讲述收藏故事,转载请注明)

为啥我觉得这种形态和颜色,俗不可耐呢

2022-08-16 12:16

【精品与普品的区别】
刚才有盏友质疑我为什么把邱芙蓉这只盏挂那么高的价格,这种夕阳花雨釉面的盏他找邱芙蓉拿货也就八百块钱一个,我说你发来给我看看,他就发了张图给我(图二),我说这样的货我有啊,我卖两百多(题图),不过不是邱芙蓉的。其实手工建盏属于艺术品,它的价值第一看稀缺度(物以稀为贵),第二看作品质量(质量好价值才高),第三才看师傅名气。两个盏(指图一图二)如果不看底款,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看不出哪个是邱芙蓉的,哪个是魏轩的,那么这两个盏的市场价格差距那么大自然就差在了师傅名气上。而看图三,这只邱芙蓉的盏就明显和前两个不同,它的油滴更大(不是大一点而是大很多),烧过盏的人知道,要烧出浮雕釉面不难,难的是把油滴烧大,邱芙蓉那个盏的油滴是单结晶体的水母滴,把单结晶体水母滴烧那么大的貌似除了邱芙蓉,我还没见过哪个师傅的作品是这样。就算是邱芙蓉本人,他烧成这种大油滴釉面的盏也不多见啊,这就是差异性和稀缺性,精品与普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