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3喜欢:4
回复@溯一: 6,惠泰和南微,与微创和启明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行业生意模式的优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微创是骨科和心率两个并购步子迈得过大,导致失血过多(并购支出+投后历年亏损合计超过12亿美元)、节奏混乱,而启明则是公司治理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创始人在上市公司之外还创办了唯强、德晋、德诺和堃博等多家企业。即便这样,微创管理层还能预期在明年下半年开始盈利,而启明的二股东和新管理层也同样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7,老巴说投资很简单,找到Right kind of business with right people, at right price。我理解简单但非常不容易。好的生意模式判断起来相对容易些,只是需要有耐心,至少从十年以上的维度去分析这门生意为何有护城河,但如果加上未来十年的角度以及机会成本的角度,并不容易。Right People很难判断,老常和老訾肯定是优秀的创业者,而且他们一路得到资本的各种加持和助力,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没有股东导向,但从对小股东的角度,老訾一开始就没想和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共进退,老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种种小动作、给自己发放的股权激励、自己公司给上市企业的贷款等等,更是感觉眼里完全没有小股东。相对比较容易判断的Right Price,只需要根据现金流折现就好,然而处于亏损的当下加上不知道是否靠谱的管理层,很多预测未来现金流必须的假设很难做。
$微创医疗(00853)$ $启明医疗-B(02500)$ $惠泰医疗(SH688617)$//@溯一:回复@溯一:参加了几家医疗器械的业绩会,结合业绩公告,做个记录和总结。
1,相比创新药企,创新医疗器械是更好的生意模式。一款创新产品从立项到获批上市平均时间相对短一些、花费也相对一些,上市后与用户(医生)的高频互动和协作不仅提高了用户忠诚度和转化成本,而且有助于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同时专利到期后并不会对医疗器械形成专利悬崖,因此先进入者可以逐步积累技术、产品、渠道、资金、人才和品牌的优势,从而不断拓宽加深护城河。
2,与国内创新药企在过去十年的大爆发一样,与欧美逐步看齐的评审体系、资本市场大繁荣、海归、跨国企业高管和医生的创业潮也催生了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大爆发。但与药物的源头创新主要来自生物学机制等基础研究不同,医疗器械的创新更多来自于医生的临床实践,而中国年轻一代医生群体普遍水平提升很快、且数量巨大,因此相比创新药,中国的创新医疗器械更有可能出现世界级的创新。
3,与一款创新药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度就可突破10亿元不同,以高值手术耗材为代表的创新器械需要更长时间的爬坡期、且高度也相对较低。以启明医疗为例,其TAVR产品从2017年获批上市以来,收入从2018年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的1.2亿增长到23年的4.9亿,整整用了6年时间,而微创医疗从第一个产品获批上市到自研产品收入突破10亿,更是整整用了14年时间。
4,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创业者和投资者对行业固有规律的判断。21年之前连续多年的超级繁荣之下,纷纷喊出要做中国的美敦力,步子迈得很大,各种高价并购,怎么都算不过来账,投资人也是抢着为梦想窒息。而21年下半年开始的连续三年寒冬,又使得投资人对这个行业希望破灭,TAVR行业前三强加起来市值不到一个外科瓣膜企业的一半。
5,高值手术耗材的带量采购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规模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使得有巨大领先优势的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大大压缩,给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一个可以快速赶超跨国企业的机会。而且集采进入第四年,规则不断调整优化,以省、省联盟、医院联盟为单位,越来越灵活且有较强的容错机制,兼顾了支付能力和对创新的鼓励,产品力更强、产品线更齐全、大规模低成本制造能力更强、且更加拥抱集采的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同时也会加速小企业的出局,市场份额向国产头部企业集中,感觉机会窗口期就在接下来的两三年。
$归创通桥-B(02190)$ $沛嘉医疗-B(09996)$ $微创医疗(00853)$
引用:
2024-03-21 08:50
又到了繁忙的财报季,阅读财报的同时也听业绩电话会议。以数字呈现的经营成果是果,作为股东和投资者,在为这些成果鼓掌的同时,更希望理解背后的因,是自身努力更多还是外部因素更多?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这需要我们站在股东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护城河是加深了还是变浅了?评价管理层...

全部讨论

04-09 00:40

听了微创业绩会的录音,结合年度业绩公告,有几点总结和记录。
1,骨科和心率的扭亏势在必行。按照管理层指引,将分别于24年和25年达到盈亏平衡,这样到26年这两个亏损大户将不再拖累公司利润。这是公司25年下半年盈利5500万美元和26年全年净利润9000万美元的关键。
2,外科1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应该是为了配合此次可转债的业绩承诺提前做的财务处理,以外科的体量到26年也不会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亏损。不确定的是机器人,但如果骨科和CRM扭亏,即便机器人依然1亿美元的亏损,26年9000万美元的净利润感觉问题也不大。
3,和我预测不一致的是骨科和CRM的扭亏,我原以为卖掉是可能的选项,但如果卖掉,一来可能会产生亏损(售价低于并购价)而无法兑现业绩承诺,二来也不符合管理层一贯的雄心大志。这两个业务的扭亏说了很多年一直未兑现反而越亏越多,不知道这次为什么会不一样。
4,如果指引和承诺全部达成,且26年的9000万美元净利润是持续业务产生的运营利润,倒是更进一步说明了创新医疗器械商业模式的优秀。
5,即便上述1-4条推测正确,当下的微创依然无法判断投资价值。我理解大幅收缩研发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当下的微创看起来很大,但具体到每个业务板块,产品线都不够全,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不能很好发挥,且研发管线布局相比一些后发的国内同行不再有领先优势,正是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把重要业务的产品做全、做细、做精的时候。第一时间认错,勇于砍掉几个业务板块,并聚焦到少数几个业务板块上如心脉、心通、神通和冠脉上,可能是更好的战略选择。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说明中国的股东文化在很大部分创始人企业经营者的理念里存在严重问题,而市场在教训他们的同时连带着小股民做了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