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我对基金和抱团的看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其实决策未来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也就是历史经验总结,一种是演绎法,就是用逻辑推理去判断。

到现在对小市值或低价策略不太死心,不愿意抱团基金的朋友往往是归纳法,或许以前有赚钱的经验。但是哲学家很早就说过了,经验不可能成为真理,不是不能,而是不可能。具体如火鸡或者黑天鹅的例子不就不举了。

现在的估值确实是很贵,但是仅仅凭借简单的偶然草根体验,就去拒绝,这种决策也非常的不靠谱。比较常见的有,菜市场大妈都开始谈股票、天量基金募集、人多的地方不去之类。

这种草根体验有极大的偶然性,不去菜市场的人怎么办?恰巧听到怎么办?天量过后有下一个天量,最后大家回过头来发现是那次天量募集或者IPO见顶,早已忘记之前的几次被超越的天量。人多的地方不去,大家高中都争取考个好大学,人好多,不要去?

大部分时候,个人并不比市场聪明,即使要逆向操作,只能在少数时候,还需要一些比较客观的证据,而不是个人的一点点草根体验,哪怕是一个调查问卷也会比偶然几次印象靠谱。只不过做逆向操作,时机非常难以把握,格林斯潘都曾经说过,要判断股市什么时候高估非常困难。

以前的牛市,流动性非常充裕,但是股票非常有限,使得估值波动非常大。06-08那次指数6倍的牛市,不仅有流动性宽松,还有股权分置改革,所有大股东的筹码都被锁定了,造成了水特别多股有限的局面。今天几乎可以断言,如果政策不发疯似的自杀式放水,出现指数6倍牛市的概率为0,所以再参考那次牛市的一些经验,意义不是很大。

今天的牛市,如果流动性不能支持这种全面牛市,手握垃圾票低价票的人在等什么呢?即便是美国这种撒钞票的模式,最后依然是纳斯达克更强,几大巨头更强,散户在个别非主流股票上的逼空,只是个例。

这次牛市分化到这个程度,其实就是流动性有限(疫情受控,放水逐步收敛)+股票几乎无限(注册制)的组合。是不是没有大放水一定就没有牛市?我觉得不是的。即使不放水,还有居民储蓄搬家,增加权益资产的逻辑,这个路子发达国家走过,可以这么去预期。港股前2年几乎没涨,但是看看腾讯这些,估值不低且一直在涨,指数不涨和个别股票的牛市完全不矛盾。

在流动性有限,股票无限的情况下,抱团其实非常合理。以前是劣币驱逐良币,公募基金做了半天研究,发现跑不过散户跟风买的小票,为了相对业绩,被迫动作也变形,去炒作概念。当今天定价权被机构把握之后,投资集中于优质头部企业,既理智,也不见得是坏事。即使说高估,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高估。

经历过15年的朋友应该知道,那会儿民间配资随便可以给散户放10倍杠杆,这种交易结构随时会垮台。本轮呢?有没有融资炒股的,肯定有,信用贷房抵贷等,但是大规模的两融配资+民间配资,是没有的。很多增量资金就是北上资金和居民申购的基金,这些资金的稳定性肯定是强于杠杆资金的。

负债端相对稳定,抱团的标的又是优质股,没错确实很贵,但也不用战战兢兢。

个人大多数时候没有那么聪明。

谈谈上市公司。没错,所有伟大的公司刚开始都很小,但是个人是否有能力从几千只小票里选出这些公司的能力?公募如果选的出,他们一样会买,只不过没形成共识。

90年代到现在,经济增速从高速转换到中低速,到现在流行词是内卷,机会变少,逆袭更难。内卷的时代,不仅普通的个人阶层跃升变难了,三四线公司逆袭变头部公司也变难了。有些头部公司一年研发费用比小公司的全部营收还多,怎么逆袭?所以资金抱团在大公司也是内卷时代的理性选择。

在无数小公司中,一定还是会有公司能脱颖而出,需要极强的挖掘能力,如果挖对一个,当它被市场逐渐认可的时候,回报会很丰厚。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策略,对于未来不太好的行业,或者不太好的板块,或者是一篮子小市值公司,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去投资,指望这些板块以后会有轮动,甚至有更好的表现,我觉得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全部讨论

2022-01-27 14:34

今天看来 此文完全被打脸  整个国证1000 /2000表现均强于大盘白马股  
均值回归是个常态 当我们开始合理化一种不合理的时候 往往就是物极必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