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追求投资上的“圣杯”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4喜欢:39

比去年末重仓量化基金,在 2024 年承受巨大回撤更惨的是什么?

无疑是在春节前小微盘最惨的时候割肉,转战红利、价值类资产,错过了小微盘的反弹。

过去一段时间,听过不少类似的案例。

当然回望过去数年,这类“两边吃耳光”的更不在少数,比如 2020 年末重仓白酒基金,2021 年挨抽实在受不住,信心满满的在 2021 年末杀入新能源,然后吃了第二个耳光。

老实说,对于这种“两倍吃耳光”的悲剧,我总是一种“哀其不争”的心态。

明明采取均衡分散的策略,不要重仓单一策略,就可以规避这样的悲剧,但偏偏大量的基民,却不愿意这么做。

我知道,很多的投资者,不论中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有一种追求“投资圣杯”的情节,希望一个简单的策略就能“一招鲜”,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当年迷信白酒,后来迷信新能源、量化基金,甚至当下许多仅仅因为抗跌就迷信红利的投资者,往往都有这样的倾向。

我也明白,这是一种人性

毕竟,懒惰是一种本性。在认知上,同样有“认知懒惰”这件事儿。这是人们在处理复杂信息时的一种自然倾向。这种倾向在基金投资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希望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做出投资决策,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分析各种资产配置或多策略组合。

本着节约能耗的基因,人们的大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会本能地寻找简化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而处理复杂信息需要大量的认知资源。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往往会选择那些看起来简单、直观的投资思路,以减少认知负担。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认知懒惰”。

而且单一的投资思路通常更容易理解和执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资产配置或多策略组合需要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经验。而单一的投资思路,如相信某个赛道或者某个风格,则相对简单和直观。因此,投资者往往会选择那些容易理解和执行的投资思路,而不是复杂的资产配置或多策略组合。

而在当下这个人人都能发朋友圈、小红书、视频号成为焦点的时代,投资不仅仅是一种金融行为,甚至是一种“社交”甚至“表演”。单一的投资思路通常会给投资者一种控制感。在面对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时,投资者往往会寻求一种可以控制的感觉,甚至追求表现出来的感觉。是的,就像足球上荷兰队的“全攻全守”是极具“爽感”的事情,如果你能孤掷一注,选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亮点,无疑会成为周遭人乃至粉丝眼中的英雄。相比一下,复杂的资产配置或多策略组合,虽然可以分散风险,但也意味着哪怕东方亮了,分散组合中往往总有西方不亮,往往总要承受市场的冲击。

这种人性要不要克服?

从现代的投资组合理论角度,必须克服,必须分散投资,不能重仓单一风险来源。

但要克服人性,有何曾容易。

为何许多投资大家都说投资到最后,是心理上的挑战,也就是这个道理。就像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人人皆知,但类似于春节前暴跌中真能顶着暴跌杀入的投资者又能有几个。

虽然难,但有追求的投资者,还是要努力尝试,避免“圣杯”情节,拥抱分散的资产和分散的策略,才能避免不断的在市场中“吃耳光”。

精彩讨论

大师兄看盘03-04 08:00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就阐释了大脑思考的两个系统,快思考和慢思考,慢思考由于消耗能量,经常偷懒

大A没错错的是我03-04 10:10

小鱼干又拿出来鞭尸了~

全部讨论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就阐释了大脑思考的两个系统,快思考和慢思考,慢思考由于消耗能量,经常偷懒

03-04 12:13

分散投资其实也有个度的问题,分散到极致就是指数投资,那么多少合适?其实还是个人认知问题,认知到了分散到三五只甚至全仓也就够了,认知不到分散几十只可能还是不行。

小鱼干又拿出来鞭尸了~

感谢分享,深受启发!

03-04 09:53

转发

03-04 11:56

分散配置以后能够获得的利润空间就很小,一年有个5%可能就天花板了,为了多赚点选择铤而走险的人是大多数吧

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下,不存在一种方法论永恒赚钱,道可道非常道,就是没有永恒的道。

03-05 12:29

123

03-04 20:38

真正的圣杯是要花时间量身打造的,别人手中的圣杯,对你可能仅仅只是个杯具而已

长期看,不存在任何圣杯,突然反向连续涨跌停,任何风控都将面临严峻考验,大幅回撤或亏损几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