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2021时刻”?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2喜欢:46

美联储“鸽派”表态,让美债加速下行,美股则是再次新高。

当然,对我而言,更感兴趣同时也紧张的问题是,美股会否因此遭遇它的“2021 时刻”?

美股也有“2021 时刻”的担心

美联储转鸽,美股表现是迥异的。

在 12 月 13 日和 14 日这“转鸽”后的首两个交易日里,无论是 S&P 500指数还是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其实都有限,后者在 14 日甚至是下跌的。相比之下,体现美股小盘股的罗素 2000 指数(代表美股市值 1001 至 3000 名,类似 A股国证2000指数),反而是连涨两日,累计涨幅超过 6%。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如何理解这种巨大差异?

在许多 A股基民严重,或许会认为美股就是一路高歌,投资者一致赞美纳指,是铁板一块。

但其实,在美股,成长股投资者与价值股投资者,大盘股投资者与小盘股投资者,同样是分歧严重。

比如美股著名的价值投资者,GMO 资产的JEREMY GRANTHAM这些年一直看空美股长期表现,他们著名的 7 年资产收益预测,对美股大盘股的 7 年收益预期仅为-1.2%。GMO这两年开始力推高质量小盘股策略。

来源:GMO 7-Year Asset Class Forecast: October 2023

比如国人耳熟能详的彼得·林奇,最近接受《巴伦周刊》的采访时,认为美股(除去10 个科技巨头)经历了难以置信的两年熊市,有大量便宜货,所以对体现小盘股的罗素 2000 指数很是乐观。

当然,这种分期的背后,是美股本身的巨大分歧。下图的上半张,是追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 QQQ 的走势,而下面则是 QQQ 与追踪罗素 2000 的 IWM 的比值,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当下两者的比值与 2000 年科网泡沫时相似——换句话说,如果以美股小盘股作为参考,当下的纳斯达克与 2000 年时“一样贵”!

来源:Stockcharts.com

虽然如今包括苹果微软在内的科技巨头早已成为经济的重要一环,与当年的炒作概念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当我们忘记估值的时候,总容易遭受地心引力的教育。

毕竟,目前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有34.43 倍了。而与之相比,罗素 2000 指数,从追踪这一指数的 IWM 基金官方披露数据来看,只有区区11.76 倍。

来源:网页链接

纳指会不会出现他的“2021 时刻”?

这里的“2021 时刻”,指的自然是基民耳熟能详的 A股行情主脉络在 2021 年从核心资产向小盘股的那次大变局,而背后同样也是因为优质的“核心资产”估值被追捧到离谱的程度。

其实当下的美股,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仔细看 QQQ 与 IWM 的比值,QQQ 在 2014 年开始一路走强,至2020年,与 IWM 其实已经出现僵持,甚至 2022 年的高点低于前一个高点,但是 2023 年大模型的突如其来则是为纳斯达克又“续命”并再创新高一年。

来源:Stockcharts.com

虽然我最近也一直沉迷于研究大模型,尤其是提示词工程,深感不可思议,但作为投资者,我觉得始终要记住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

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低估未来 10 年的变革。

在研究技术发展时,要格外关注后半句;而作为投资者,则是不能忘记前半句。大模型最好,但是伴随市场逐步消化冲击,大模型暂时的各种不尽人意也逐步显现,比如算力的消耗,比如能耗比,比如可重复性,比如最近的大模型“变懒”。

在 2023 年迄今上涨了 50%+后,大模型还能支撑纳斯达克走多远?

是的,作为一个胆小的低估值爱好者,我更建议在配置美股的前提下,不要死抱着纳斯达克不放,现在或许是考虑分散风险的时候了?

如何分散美股风险

对于一个中国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中哪怕只是纳入 10%的美股,都会有非常可喜的效果,这一点我在之前的《双重收费不再烦恼:探寻养老基金的免费平替方案!》已经用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退休目标指数来展示过了。

当然,站在中国基民的立场,该如何配置美股基金,避免过于暴露在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潜在风险上?

在 QDII 基金中,暂时没有跟踪罗素 2000 指数的基金,在此背景下,我想到的就两个思路。

在没有罗素 2000 类 QDII 可用的前提下,我想到的就两个思路。

第一个,投资 S&P 500等权重指数。目前 S&P 500指数中,前八大权重股都是科技股,可谓是近乎被科技股“绑架”了。而等权重指数,S&P 500的 500 个成分股权重一样,相对可以不那么受极大权重科技股的绑架。但我也明白,这种法子,只是避免过分被巨头科技股绑架,但 S&P 500指数总体就是大盘股指数,是没法实现对小盘股的暴露的。

其实,这一点 A股基民应该有切身感受。就像在 2021 年沪深300指数还是萎靡时,300 等权重也就是少跌点,不如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走势那么耀眼。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另一个是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跟踪的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

虽然这个指数名字也带纳斯达克,但是眼下科网股主导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却是两回事。

我觉得可以将其理解为聚焦生物科技这个赛道的小盘股指数。

下图是美联储“转鸽”之后的两个交易日中,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走势很出众,远好于纳斯达克100指数和 S&P 500指数,显然降息对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是利好。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细看纳斯达克生物科技

EarlETF 的老读者都知道,对于一个指数,我喜欢首先放在“五年之锚”的维度下去看走势。

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目前的走势,与 A股的医药指数颇有共振之妙,也是处于五年均线下浮 15%的区域获得支撑。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其实美股还有一个标普生物科技指数,也有 QDII 跟踪。不过我看了下那个指数的五年之锚图,走势相对上蹿下跳不规整,所以个人还是更愿意关注纳指生物科技。并且,纳指生物科技指数的选股范围是全球优选生科龙头,而标普生科指数的成份股样本范围局限于美国公司。一些美国以外的创新药巨头,只在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中。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美股的指数,买不起Bloomberg,就很难获得系统的数据。我查了下,跟踪 NBI 的基金IBBQ 的最新估值数据,截至 9 月底,市净率为 3.95 倍。生物科技这东西一般研制各类创新药,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市盈率大多数时候是负的,一般看市净率估值。

来源:网页链接

我刷了很多研报,找到一个截至 2022 年 7 月的市净率走势,可以看到那么多年为何纳斯达克生物科技相对纳斯达克100指数萎靡,估值从将近 7 倍一路回落至 4 倍之下,无疑是重要原因。相对较低的估值,让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无疑有了从估值角度值得多关注的理由。

配置视角看纳斯达克生物科技

会关注到纳斯达克生物科技这个指数,关注到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更多是从分散纳指 100 单一风险的角度。

所以自然要更精确的关注下其配置角度的功用。我用 2012 年至 2023 年 11 月底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指数和体现 A股医药股的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这三个指数计算了一些基础属性,可以看到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是 2 位数的年化回报,而且波动率比 A股的医药生物都小,回撤也是小许多,从长期持有角度来看,夏普比率也是不错。

如果再细看四个指数同期的相关系数,美股的生物科技与 A股的医药生物的相关性极低,对 A股医药股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分散风险的标的;而与纳斯达克100 指数 0.7的相关系数,也是能起到一定的分散风险的左右。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制表:EarlETF

作为一个担心美股“2021 时刻”的谨慎派投资者,我是愿意考虑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这类品种去分散传统纳指的单一暴露风险的。

全部讨论

2023-12-27 08:25

他们下跌两三年都能涨回来,我们07年6124点,十几年没缓过来

2023-12-27 12:40

华夏申请了一个罗素2000的基金,不过还没审批下来

2023-12-27 12:50

国内有跟踪美国小盘股的基金嘛?

2023-12-28 19:01

今天A股大涨,纳指生物的溢价率明显降温,追涨的资金明显分流了一部分到A股,这样也好,溢价率下来了,真心想买的人才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便宜的溢价,可遇不可求,哈哈$小米集团-W(01810)$ $隆基绿能(SH601012)$ $贵州茅台(SH600519)$

2023-12-28 19:37

美股yyds,关键医药估值还不高

2023-12-27 13:56

科创100性价比还是蛮高的,这种配置的比价均衡多元的走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还是很受欢迎的,不断有资金流入。$科创100ETF(SH588190)$

这…老师你不会是做广告吧?做的这么专业

纳指生科的投资逻辑,相对于标普生科的优势,这篇说的很清楚了$纳指生物科技ETF(SH513290)$ $美国生科ETF-SPDR(XBI)$ $万泰生物(SH603392)$

2023-12-27 07:56

美股指数都被先锋 贝莱德 道富控盘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01-06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