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锚”还能怎么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29喜欢:81

之前在《如果A股很烂,烂市场生存法则是什么?》中,聊到了 5 年均线作为一个另类“价值线”,对 A股投资的辅助参考意义。

写完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将 A股视为一个高波动的投机市场,不去考虑估值、行业,仅仅从交易层面本身,5 年均线这个“五年之锚”,还能做什么?

想了一段时间,有点新的设想,五年之锚其实可以辅助定投择时动态平衡择时

一个普通基民投资框架

在聊“五年之锚”之前,先要说一下我个人心中,一个普通基民的投资框架。

这个投资框架,至少包含两块。

一、定投

严格来说,定投其实更多是一种强制储蓄方法,长期坚持比入场点位或许更重要

不过考虑到 A股波动很大,高位定投然后吃大回撤,其实对投资者的心态打击不小。所以近年各类智慧定投层出不穷,就是希望优化定投的入场时机。

二、资产配置及动态平衡

这里的资产配置,理想化的当然是像大卫·史文森管理校产基金那样,能有一堆另类资产参与,对普通基民至少也应该是股票、债券、商品三分。不过考虑到这里面的复杂性,讨论的时候我们就简化成股债组合。当然,在当下甚至未来可能得高利率时代下,商品配置不容忽视,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股债组合,常见的就是 100-年龄法。比如我现在 40 岁,那么权益资产,也就是股票的理论配置就应该是 100-40,也就是 60%,剩下 40%应该是固定收益,也就是债券类。当然,这里可以微调,比如我风险偏好比较强,可以用 110-年龄,变成 70%权益+30%债券。如果你比较保守,可以改用 90-年龄。

股债构建组合之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动态平衡。因为无论股票还是债券的涨跌,都可能使得实际组合偏离预定比例,比如 70%的权益涨了一倍,30%的债券纹丝不动,两者比例就变成 82.35%比17.65%,显然权益的仓位已经超过了合理比重,需要抛售部分权益买入债券,使得权益比重降低到预定的 70%。

当然,何时动态平衡就是一个问题了。大卫·史文森是极致平衡派,甚至天天平衡;但传统上就是固定一年平衡一次。不过考虑到 A股的大波动,增加一些动态平衡时点的择时,或许会更好。

定投,也可以择时

定投,作为一种强制储蓄的习惯培养,是应该长期坚持的。

但是定投权益资产,我觉得倒是可以择时的

下图是 Wind 全 A 指数 2000 年迄今的日线图,红色的是 1250 日均线(大体就是 5 年),然后基于均线±15%,又绘制了两条包络线,构成灰色的包络带。

15%其实是一个我武断而来的参数,取自《如果A股很烂,烂市场生存法则是什么?》中发现此前几次底部都要到 5 年均线下 15%的位置。

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就是,当指数高于 5 年均线+15%之后,就停止对权益资产的定投

当然,这部分只是暂停对权益的定投,强制储蓄不能停,相关的储蓄可以以货基或者短债的形式暂存,等到指数重新回到 5 年均线的位置,才一次性的买入,并重新启动定投权益。这样能够获得的入市成本,应该是比随时随地定投,要更低的。

其实近年有些投顾的定投,在比较高的位置会来个 1/4 仓位定投之类,思路类似,但与其 1/4,不如暂停。不过由于这套逻辑需要手动操作,对投资者的执行能力要求很高,不如投顾可以自动无脑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思路,针对的是 A股常年“牛短熊长”的风格,所以力求在高位少定投。

但这个思路,如果针对类似美股纳斯达克这样长牛市场,那就是要可能十来年才有一次回到五年均线,而且往往是以来一次幅度不等的暴跌。

不过,我想当下的投资者,没多少人会认为 A股能成为纳斯达克第二,或许日经225指数才是有点对标价值的市场。

在日股,这个思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动态平衡的择时

动态平衡是个好东西,无论是作为大牛市无脑减仓的方法,还是作为大熊市无脑加仓的方法,不仅方便计算,而且因为股债组合的存在,都是无限弹药流的——这对于大熊市太重要了。

但是,大熊市加仓,无论是主观加仓还是用动态平衡抛债买股,太早加仓都不是好事,尤其是在一波泡沫后的高点。其实过去几年,许多基民在中概、医药等泡沫板块上,就是因为太早加仓,才陷入比死捂不动亏得更多的悲剧。

回到刚刚的五年均线图,五年均线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成为牛市泡沫破裂后的首次动态平衡点

还是以下图为参考,我们聚焦 2006 年股权分置改革后的 A股,2008 年或者 2015 年跌下来的那几波行情,太早动态平衡加仓股票,显然都得不偿失,包括 2022 年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人为硬性规定,等指数回到 5 年均线的位置(下图的❶❷❸❹等位置),才做一次动态平衡,抛一点债券买一点股票,这时候的点位才比较合适。

当然,如果进一步下跌,触及 5 年均线-15%的位置,这也是此前几次调整真正见底区域再做一次动态平衡。

不过,诸位看图也能发现,5 年均线和下浮15 %的区间,在 2006 年之后对于底部的判断还算有帮助,但是顶部这东西,就很离谱了,5 年均线完全无法辅助顶部牛市的动态平衡。

这时候,还是得请我最爱的 RSI 指数帮忙,当然为了捕捉长期波动,这里用的是 90 天 RSI,不容易出极值。

从下图可以看到,90 日 RSI 大多数时间在43 点(红色水平线)和 57 点(淡绿色水平线)之前盘整,泡沫大牛市会冲到 70 点(深绿色水平线)之上。所以可以考虑在 90 日 RSI 触及 57 点和 70 点的时候进行一次动态平衡,抛股买债。

当然,一旦出现冲上90 日 RSI的 70 点高位,出现如此疯狂的牛市,你还应该考虑的是不是要调整整体的股债比例,比如像我这样 70%股票+30%债券的股债组合,是不是要反向变成 30%股票+70%债券了。

关于“五年之锚”,暂时就想到这两个用处,辅助定投择时和辅助股债动态平衡择时,未来还有什么心得,再与诸位分享。

全部讨论

庄家要赚钱,是有方式方法的。需要灌输有两个关键概念。一个,叫价值投资,另一个,叫长期持有。
只有持仓的韭菜,坚信价值投资,不在你出货时,跟你竞争出货,才能完成最终的财富转移和变现。
用游戏装备作为例子,大家一下子就能看穿其中的把戏。但如果我们换一个品类呢?
比如不是游戏装备,而是包装成某种复杂区块链技术的空气币?或者是“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呢?
又或者是十几年前,类似一张猴票换一套房的各种小作文频出的集邮?当操盘手在一片破纸(邮票)上印上50元,就真的能从集邮者手中换走劳动赚来的货真价实的50元时。我在想,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要寄信?集邮者,他们信任的,是升值的信仰,是IP。
当操盘手以近乎零成本在持续造货和出货时,自然会维护这个IP和信仰。可当有一天操盘手不出货了,或是新生代掀桌子了,信仰和价格体系自然就会一同崩塌。目前以中老年为主的邮票市场,自然会随着这一代人的作古,而自然消亡。最后,邮票的作用,也只剩下承载一代人的回忆了。
再比如国家经济遇到困难,要找民众借钱,我们也可以考虑两种方式。
1、发行长期无息国债,发挥大家爱国热情来购买。
2、发行纪念钞和纪念币,调动大家的投资需求来购买。
虽然,从操盘手的角度,纪念钞和超长期无息国债,本质就是一回事儿。但融资效果却大不一样。
因为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就在局中。中产的钱,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洗走了。
但我所说的收割,却并非是高级的方式,因为我只能收割你现在的钱。但如果我要把你现在连同未来的钱一起收割掉,那么,就要请债务登场了。债务和虚幻市值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无比的威力。
因为只有债务,才能促成跨时间周期的劳动交换。可以让收割者,收割掉你未来的劳动。所以炒股、买房千万不要乱用杠杆,只会让你收割的更惨。

2023-10-30 07:49

请问,建议定投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

2023-10-30 23:50

为什么是5年而不是4年或者6年或者1年?

2023-10-30 07:42

为什么要用90日

2023-10-30 12:04

好文

2023-11-02 11:17

定投不择时不卖出就不是投资,投资是保全本金的基础上还得获取收益,收益的高低就在买卖之间

2023-11-02 17:45

可以去试试。。不过应该很少投资者能坚持五年的持续定投。再就是,如果五年了还没赚钱,会直接崩溃!

2023-11-26 11:25

这个对于定投来说,真的是太管用了!!

2023-11-02 10:19

学习了,我也做一些统计分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