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军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38喜欢:90
私募早就可以T+0,融资T+0和融券T+0两种(日内对冲是日内T+0的一种)。别国股市搞T+0百年了,也没见因交易方式出过大事,好像就我们很发善心要保护散户投资者似的。T+1实时几十年,并没有改变A股市场总是大起大落的猴性,投资者仍损失惨重。这是因A股没有投资价值只能投机、政策有形之手总想插手干预,才让投资者损失巨大,而非是T+0交易方式让投资者损失的。T+N(N>0)交易实际上让投资者的收益波动很大,是去散户化的一种方式。

热门回复

2023-08-21 21:39

以打板为例,目前庄家拉升到涨停,当天买入的当天不能卖出,这部分筹码很大,在涨停板的买1跟风散户风险还不算巨大。
如果t+0,庄家拉升到涨停,封巨量封单,跟风散户追入后,筹码到能够了货,庄家撤单后卖出,把散户留山顶上。
当天巨量赢利套现。
如果利害,可以来回搞几次,散户被杀绝了,这个市场也变彻底完了。
现在强烈要求t+0的,就是这些恶庄。

2023-08-21 17:26

还有散户支持T加零的,想不到

2023-08-22 04:06

喜欢T十0的可以去期货市场试试自己的斤两

2023-08-21 21:42

A股的机制风险是20%的涨跌幅限制而非T+0,T+0是投资者的风控工具而非交易工具。在市场跌势里就算给T+0,市场交易量也不会大幅增加的,因为大多数人在交易亏损后就会减少交易次数,吃一堑长一智嘛。只有极少数特别爱好交易的人才会用T+0一天交易无数次。

2023-08-21 20:41

没持仓照做T+0!券商融券的券都给了谁了?不用自己的钱也可以做T+0、两融T+0能让普通散户去做么?这已经是不公平了。而允许T+0回转就是给市场所有者的公平。至于你用不用这个工具、用了T0能否赚钱,是不同投资者个人的选择。

2023-08-26 06:57

我也不知道。实际A股历史上有三种可能参考的探底走势形态:2003年4月见顶后的单边缓跌走势(2018年整年也类似)、2013年2月见顶后的急跌创新低走势(遇到了突发银行违约)、2019年4月见顶后的大震荡探底走势。而这次5🈷️见顶后的探底走势,近来的跌势东是较猛,我分析,一可能与“北向外资”抛售压力较大(但是我认为这能解释得通的:因7月24日后,政策规定港股通里内地投资人的北向交易,只能卖而不能买、还不能配股。所以导致年初大幅建仓中特估板块的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不能买股呵护市场,不得不大量卖股变现。第二是市场在5月后技术上已处于中期的下跌趋势,这是对2885底部反弹行情的大调整,5月见顶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还不够(3个月不够的),调整过程中投资人往往对利好消息麻木,即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利好就算利空。第三就是复杂的证经形势不见明显好转、市场主要的资金供需矛盾被放大(IPO和大股东减持),重磅救市政策没出,此外还夹杂着今年是注册制收官的最后一年(这是让今年市场不好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懂官方机制的自然懂)。第四就是市场多数人的悲观情绪,我认为普通人在投资上一定要少关注宏观,只跟随证券市场做投资(趋势跟踪),否则就会像彼得林奇一样因美国宏观经济太差而内心深深惶恐不安(林奇的书里就写过他的这种感受,但这并不妨碍他获取很高的回报,他写过这经验,建议多看彼得林奇的两本书,我20年前看过,牢记),而我相信A股市场未来也是会否极泰来的,市场位置低了肯定好。我目前认为,A股市场阶段性大底部可能会在11-12月份出现(若走势如2003年或2018年),或者明年4-5月份(若走势如2019年),而如果是2013年2月份历史重演,那么今明2月就可能见底(已处黎明前最黑暗阶段)。

2023-08-25 19:19

任何投资工具都是有利有弊的,用后也会影响自身或他人,关键是投资者自己的取舍抉择。当一件工具性事物是投资者可选、即可自决定使用或不想使用的时候,作为市场管理者可以站在提供投资工具的中性角度上来提供工具。但像“涨跌幅限制”这一工具就是强制使用的,因为你交易时不得不适应20%的涨跌。像期货、期权等也是可选工具,提供无妨。

2023-08-22 12:23

1996年前A股市场的交易方式是【无涨跌限制、T+0回转】。当时A股市场里可供交易的股票很少(最早仅8只股,后几年新股扩容也慢)、但想炒股的投资人却多,尤其1994年出品的电影《股疯》(记得是潘虹和刘青云主演)、1993年前后新股认购证的暴利,引发了大量投资人参与证券投资的巨大热情,那时资金与筹码是失衡的。加上A股没涨跌幅限制,当时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很少(公募基金是2000年之后才逐渐兴起为主流),投资人主要靠散户间博弈和技术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理性的投资方法作指引,市场的投机气氛非常浓厚,市场操纵行为非常普遍,所以导致了1990-1994年间上证指数频繁的大起大落(指数最高1558、最低达325),投资者大赚大赔的现象很普遍,这让相关领导对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痛恨不已,决意在2016年末把A股交易规则改为T+1,并加上股价10%的涨跌幅限制这一紧箍咒,以打击当时的过度投机(记得公告里也说主要是为平抑市场过度投机),而这样的短期效果非常显著,市场投机行为明显收敛了。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则跟2016年前完全颠倒过来了,经新股历年的大幅扩容,已让A股市场变为“股票供给多、资金参与少”的局面,而T+1下的市场投机行为略有收敛,但过度投机并未被杜绝,像2007年、2015年的大牛大熊不都是在T+1环境下么?也就是说改为T+1后,没有起到杜绝过度投机这一管理人需要的长期效果。近年来,村里对扩大涨跌幅的认识已有进步,允许除主板外的市场从10%扩大到20%,而实际上这是扩大了投资风险的。但对T+0的认识,还停留在认为“T+0频繁交易会损害散户利益”上,而实际情况是,当投资者一旦在少数几次交易亏损后,一般会主动降低交易的频次,无论市场规则是T+0还是T+1都会如此。而只有那些少量的、极度交易爱好者才会大爱T+0,无论盈亏都会进行频繁的证券买卖,而T+0主要就是给他们用的。而对专业的个人交易者而言,在买入后可借助T+0工具去控制当日股价可能大回撤的风险,也是非常需要T+0的,有T+0这一避险工具不好么?当然对一些主观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买股后会较久才卖出,似乎不需要T+0这工具。但对于一些量化基金,现在虽可以用两融做T+0,但过程不简单,融资T+0一天只能做一遍、而融券T+0还需看券商是否有足量券提供。而直接将交易规则变为T+0,是他们成本最低、操作最简单的方式。所以说T+0会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的说法实在有点夸大其词(以为亏损的投资者不懂收手啊),大多数海外市场常年坚持T+0交易方式,表明了T+0比T+N更为先进,否则T+0早就淘汰了。而我们只简单地凭1996年前A股幼儿时期的过度投机就完全否定了T+0这一先进工具,却不知道市场的过度投机,跟市场提供的长期回报、筹码供求关系、涨跌限制幅度有更大的关系。T+0只是中性的交易工具。

2023-08-21 21:09

t1就是坑散户的。资金小好掉头。对谁有利很清楚

2023-08-21 20:08

私募t+0的前提是先要有持仓,当天只能在持仓的范围内t+0一次。
实施后当天进出n次,不需要先有持仓。
机构有了这个工具能把韭菜根拔了
成交量从此看不出是否是大资金建仓还是清仓。
有的人不懂,有的人懂还瞎说,是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