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34喜欢:9

前一段因着长安三万里的诗词歌赋,去了一趟电影院。

这是疫情多年以后,第一次在外面看电影。

我挑了一个靠前的位置,静静地坐下来,想看一看这古老的长安故事如何演绎唐诗里的烟波浩渺,精彩绝伦。

没想到,我哭了。两次。

不过,如我开始预料的不一样,我并不是被古城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唯美所动情,不是被“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豪放所震撼,不是被历史故事里特有的无力苍凉所心有戚戚,都不是。

我落泪的时刻,是那样细碎地漫不经心,又那样猝不及防。

突然地落泪,静静地流淌。没有没顶的抑制不住的悲伤,只是感动,深深地感动。

第一次流泪,是看见哥舒翰被俘以后,为了要高适活着出去,他说:“叛军其志在我。如有机会,请君尽力破围而出。禀上皇上,蕃将并非尽是叛臣!“

此时的哥舒翰,苍老,苍凉,人生苍茫。但他言语坚定,目光炯炯。他的忠诚与舍己一下子触动了我。假如世间真的有爱,必定含有“舍”这个字吧。要知道,舍是多么难的事情啊,它意味着牺牲和失去,意味着疼痛和放下,试问有多少成年人做得到呢。更何况在这一刻要舍去的,是仅此一次不会重来的生命啊。

第二次流泪,是到了片尾。高适和前来调查他的程公公话别。此时此刻,原本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已经成了朋友,于是那画面呈现出一种此去经年的离愁别绪。在这样告别的时刻,人们常常褪去自己最坚硬的盔甲,彼此心中多了一份天真的柔软和惺惺相惜。

就在程公公默默跪拜高适,二人各自上马以后,高适惜别的背影里,传来程公公的声音:“高中丞,杜甫说,当年之所以郭子仪出面救李白,是你写信给郭子仪,请求他救的李白吧。你不亲自出手相救,是因为怕你和李白的旧情授人以柄,反而害了李白。我猜的对吧。”

此时的高适,背对着程公公,轻眨了一下眼睛,没有表情,没有说话。

然后,程公公欣喜地告诉他:“年前,先皇大赦天下,李白已获赦免了!”

高适突然拨马回头,眼神雀跃,脸上的轻松快意再也无法隐藏。

我却哭了。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从青春年少到中年老成,垂暮之时却有了些许嫌隙。但高适帮他帮得如此纯粹,不需要被感谢,不需要被记住,甚至不需要被知道。在他的心里,只要你好,这天下,便是晴天。只要你好,这人生,便是朗朗。

世间有爱,爱的就是这份真吧。

在电影院里,我再一次意识到,若问这世间什么最美,那便是感情二字。一份纯粹的,没有私心杂念,没有权衡利弊的爱,它的稀少让人感伤,它的出现让人忍不住泪目。

在这漆黑的电影院里,在这不为人知的空间里,就让我的脆弱,为了这份世间跨越几百年的美好,再一次地,慢慢地,静静地流淌一次吧。等我回到那个光明的世界,我便是又一个不同的自己了。

再后来,和同学谈起这部电影。大家纷纷说史实并非如此,改编的不好。

我说,我不这样认为。它是一部电影,它给了我感动。在感动的那一刻,我信它,信它的刹那芳华,信它的纯粹透彻,信它的无私无畏。至于人世间有没有,我选择信有。他也许不是高适,也许不是李白。但没有关系,仅仅握着这份相信,就有了对人类最深切的盼望,亦有了坚持和乐观的勇气和力量。

全部讨论

2023-08-02 10:50

在感动的那一刻,我信它,信它的刹那芳华,信它的纯粹透彻,信它的无私无畏。至于人世间有没有,我选择信有。他也许不是高适,也许不是李白。但没有关系,仅仅握着这份相信,就有了对人类最深切的盼望,亦有了坚持和乐观的力量。
赞!

2023-08-02 11:53

艺术创作无关历史,故事讲的好就ok

2023-08-02 11:23

这部电影是国产电影的巅峰之作了,摒弃了以往爱说教的想法,故事叙事流畅,动画又有自己的风格。

2023-08-02 11:41

嗯,过段时间在家躺着看,不想出门太热

2023-08-02 11:23

哥舒翰那个觉得是不容易,人在江湖
最后的那部分纯粹是扯蛋了,想想历史就不太可能这样,当当消遣小说差不多

2023-08-02 20:58

这片子,我也看哭了,两次。感谢分享,情同此情!

2023-08-02 20:31

投资方是谁呢

2023-08-02 18:03

回到北京了

2023-08-02 14:29

"蕃将并非尽是叛臣!",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想到那些如今或曾经为美国政府工作,且对我们不是那么友好的华人/华裔,在国内舆论上是个什么境地

2023-08-02 12:56

哦豁,回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