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拉神秘融资、爱驰欲借壳上市 尾部造车企业上演花式“复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在生死攸关之际,高合汽车和爱驰汽车似乎都抓住了各自的“救命稻草”。

在距离高合汽车设定的3个月自救窗口期结束前夕,iAuto Group Inc.(以下简称iAuto)如同“白衣骑士”般出现,为其带来了10亿美元的融资。近期有行业媒体报道,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已与iAtuo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消息给高合汽车带来了一丝重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华人运通《关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的公告》流出。根据该公告,华人运通决定成立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分别负责股权和运营相关活动的重组以及日常的决策与运营。

对于上述消息,高合汽车内部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双方(高合与iAtuo)合作的具体信息以官宣内容为准,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渠道的发布。”

无独有偶,同样身陷困局等待重启的爱驰汽车也迎来转机,或将实现借壳上市。据外媒报道,爱驰汽车将通过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合并的方式上市,合并预计将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这笔交易对爱驰汽车的估值约为4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不少新造车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压力,高合汽车和爱驰汽车迎来的转机,是真的抓到了“救命稻草”,还是病急乱投医?

神秘的iAuto

公开资料显示,iAuto是一家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公司,核心业务为清洁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及营运,具备低温可控核聚变技术、超级驱动系统和用于汽车出行业务的金融科技技术。

但打开iAuto官网,显示“无法打开,正在维护中”。据正道集团去年9月发布的谅解备忘录公告,iAuto的最终实际拥有人是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仰融。

在汽车圈内,仰融颇具传奇色彩,其曾是华晨汽车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在1992年成功操盘华晨汽车进入美股,使后者成为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此后仰融又凭借系列资本运作,打造出包括至少4家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的“华晨系”,掌管资产一度高达人民币300亿元。2002年10月,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远走美国。2008年,仰融曾与赛麟汽车创始人王晓麟合作造车,但最终以失败收场。

此次投资高合汽车被认为是仰融希望重回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契机。仰融在近日接受媒体的连线采访时表示,此次选择高合汽车有三个原因,一是高合汽车是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中“最好的之一”,可以承载iAuto优秀的电驱结构“黑科技”。二是有一支不错的技术团队。三是丁磊(高合汽车创始人)大学和研究生学习专业与iAuto掌握的“黑科技”燃料相关,双方容易互相理解。

仰融多次提及的“黑科技”,主要指低温可控核聚变技术。低温可控核聚变技术被认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前景,但由于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给iAuto能否短时间内盘活高合汽车增添了不确定性。据悉,仰融计划将iAuto掌握的“黑科技”使用到高合汽车上,但条件是后者在相对保密的前提下,在18个月内做出工程样车。

高合汽车是华人运通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其瞄准高端电动车市场,前两款车的价格均在60万元及以上,后在2023年推出价格较低的30万元级别车型,但销量持续低迷,在今年2月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

此后,高合汽车先后与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传出接洽并达成重组协议的消息,但最终这些消息均未成真。

从财务角度看,iAuto承诺的10亿美元投资能否按时到账仍是未知数。当前,iAuto的财务数据未公开,但正道集团财报显示,其2023年并未取得收入,年度亏损总额达2130万港元。

事实上,高合汽车在融资方面曾多次拿到“空头支票”。在2023年6月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上,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56.0亿美元的协议,双方表示将成立合资企业。去年11月,又有消息称,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将向华人运通投资至少2.5亿美元。但从不久后高合汽车陷入停工裁员的结果看,高合汽车最终没有拿到这些资金。

“iAuto企图以资本力量推动高合汽车的复活,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其指出,在当前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合汽车想重回赛道难度较大,10亿美元看起来是一笔巨额资本,但要想让一个高端新能源车企重新启动、达到稳定健康的月销量水平,恐怕还远远不够,需要持续投入。

借壳上市

除了高合汽车,近日爱驰汽车的自救举措也获得业内关注。与高合汽车不同,爱驰汽车希望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寻求海外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据外媒报道,爱驰汽车欧洲公司已经与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书,未来爱驰汽车欧洲公司将为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汽车。这也意味着,爱驰汽车的主战场从国内转向海外。

“相对来说,爱驰的剑走偏锋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梅松林指出,当前正逢中国品牌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爱驰汽车果断放弃国内市场,断臂求生,盘活欧洲市场,不失为一种选择,因为有市场才有复活的机会。

在汽车行业,车企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模式)实现资本市场上市已有不少先例,比如法拉第未来、极星汽车均是通过SPAC模式登陆美股。

资料显示,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付强曾在奔驰、奥迪和沃尔沃担任高管。公司自成立以来共经历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滴滴出行、腾讯投资等,融资总额约百亿元。但在国内市场上,爱驰U5和爱驰U6两款车的销售表现未达预期,年度销量仅为几千辆,2023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仅111辆,此后爱驰汽车未再公布销量。

在中国汽车出口热潮下,爱驰汽车将发展重心转至海外。数据显示,在2020年4月在欧洲市场上市以来,爱驰陆续进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等超过10个海外市场,但累计交付量未超过2000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爱驰汽车就曾尝试反向借壳教培企业华夏博雅赴美上市,但随着爱驰汽车在2022年被曝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以及欠薪、供应商回款困难等问题,该项借壳上市计划宣告失败。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多家新造车企业出现发展乏力的情况,高合、爱驰、威马、天际等企业均陷入困境。对这些企业而言,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支持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讲故事讲情怀,所谓的PPT阶段;第二阶段要用销量说话,所谓的落地阶段;当前的第三阶段则看重盈利,有利润才能可持续发展。如果还用第一阶段的思路企图获得突破,那就脱离现实太远了。”梅松林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