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周期这东西、获利的来源、长期主义

发布于: 雪球转发:23回复:4喜欢:145

(本札记作于2023年12月18日)

【周期这东西】自从我们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有周期的,表现在具体的行业上,各个行业也就有了自己的周期,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周期性上涨或下跌,当然在这周期性上涨或下跌之中螺旋式上升。这是经济和股市向前发展的一条根本性的规律。

但为何有周期呢?不同的专家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当然这种种解读也多是解读不清楚),但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性决定着的,这是我们洞察任何周期的底层逻辑。比如,某个行业向好之时,各路资本(携带着逐利的本性)就会纷纷介入进行扩大再生产,然而最终结果就会供给超过需求,自然该行业就进入下行同期,即人们常说的“行业寒冬”,然后则是耐寒者生存下来,不耐寒者被淘汰,于是行业多余的产能出清,又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这种周期性似乎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为至今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周期这东西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是能不能准确判断周期,并进而指导好自己的投资呢?

我认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是不可能的,因为万物皆有周期,但周期总是胜在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之所以不能识别周期,往往是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周期之中。其实,不要说我们普通人没有这种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就是巴菲特、芒格那样的投资大师,在我看来他们也不能依靠准确地判断周期赚钱,他们的智商、情商自然是超高的,但似乎他们也没有“上帝的视角”。既然如此,那我们普通人就好办了,那就干脆耐心地陪伴着周期,就像我们度过一年的春夏秋冬一样。

所以,当有人大谈而特谈白酒行业要进入下行周期之时,我就总是想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是的,我们投资不畏周期,只要找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极品”就可以了。

【获利的来源】大凡做投资的都喜欢自己坐在屋子里静静地思考,比如我本人就经常躲在自己的书房里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股市投资获利的来源究竟来自哪里呢?

其实这个问题相当简单,但我认为有时越是简单的问题很多人越不容易整明白。

请看下面的公式:

市值=PE(市盈率)*年度净利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我们投资获得的来源无非是两个:一是PE(市盈率)的扩大;二是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来源吗?回答是没有了。

茅台为例,2012年、2013年它“落难”之时,当时的市盈率跌至10倍左右,股价100-120元之间。显然,想当年敢于“英雄救美”的投资者勇敢地买入茅台,其获利是来源以下于两点:

一是PE的放大。如从10倍市盈率上涨至30倍,仅依靠市盈率放大便获得2倍;

二是净利润的增长。2012年茅台净利润133.1亿元,至2022年净利润627.2亿,上涨了4.71倍。2013年茅台净利润151.4亿元,毛估估2023年净利润750亿元以上,十年净利润增长5倍以上。

这里,我们用“后视镜”看一下,即在2021年茅台达到70倍市盈率的高点之时(股价2600元,股本12.56亿,市值为32656亿,对应2020年净利润467亿,市盈率70倍),你幸运地卖出了,那么祝贺你,你仅仅是依靠市盈率的扩大,也就是仅仅依靠市场先生的奖赏赚了6倍的钱!

这里,我们再利用“望远镜”看一下,假如我们就是如石佛般地呆呆持有,并没有进行所谓的高抛低吸,那么时间越长,我们会赚谁的钱呢?

回答显然是越来越赚企业成长的钱,而且时间越长,市盈率放大的作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将无限接近于赚企业增长的钱。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究竟是赚谁的钱呢?

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是赚取市场先生奖赏的钱,即PE扩大的钱;另一方面是赚取企业增长的钱,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赚取企业增长的钱。

话说到此,我想起一位名叫“tong”的投资者在我一篇札记中留有李录先生的一段论述,我认为很有价值,一并分享在此(同时也谢谢这位投资朋友的分享):

李录:

财富可以理解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价格回归价值,另一个是价值本身长期不断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价值本身不是固定的,比如很多国内职业投资人都比较喜欢、也比较理解茅台,茅台每年产生利润的能力都在增加,这为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提供了更大的增长动力,所以茅台的价值一直在增加。所以从短期看,财富来源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你的价格向价值的回归,因为支付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当价格特别低于价值时,回归本身确实可以给你创造一定的财富,短期看尤其如此。但长期看,实际上价值真正的来源还是公司本身价值的增长。

长期来讲,投资人投资公司得到的回报,会无限地接近于这个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也就是本身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公司会把自己的钱和挣到的钱不断地投入到新的项目里面去,盈利能力不断地增加。当初买的时候价格相对来说低于价值,如果低得很多,在开始几年的时候,你的回报率会大约超过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时间足够长,最后你的资本回报率就会与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无限地接近。

因此,短期来看,人性的东西是有用的。但长期来看,最重要的是对未来预测的本领。找到真正优秀的公司,能够长期有优异的、高于平均的资本回报率的公司。你投资这样的公司,且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投入,就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得到非常优秀的结果。

其实,李录先生的这段话,与芒格先生的思想是相同的。

芒格: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非常可观。

所以,窍门应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来源《穷查理宝典》p226,芒格1994年在南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著名演讲《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中信出版集团)

我经常想,大师就是大师,因为他们说过的话,自己开始读了未必就真懂,唯有经过自己的长期实践,突然有一天自己再细细领会,便突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大概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顿悟”吧。

理论总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我们唯有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才会真正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真认知。有了这种真认知,自然便会在茫茫股海之中不惧迷雾,不畏长熊(不仅不畏惧,反而利用优秀企业PE压缩之时收集股权),进而找到前进的方向。

【长期主义】大凡价值投资者,都是长期主义者,之所以加上“主义”两字无非是说明坚持长期的重要性。这个话题其实没有什么好谈的,但为什么今天自己还要谈谈呢?一方面是想接着上面“获得的来源”这个话题来展开,另一方面,据我多年的观察,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以股价涨跌论英雄的,这些多数人具有难以摆脱的股价思维(而不是股权思维),自然多数人也就做不了长期主义者。

本人愚钝,自从2008年完完全全地接受价投理念之后,便坚定地秉持长期主义,回想起来真正给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也多是坚持这种长期主义的结果。比如,云南白药曾持有10年,天士力曾持有9年,格力电器曾持有14年(主账户去年换股茅台),茅台自12年买入之后至今只有买入没有卖出,并且当下是作为非卖品、收藏品来对待的。现在持有的其它几个品种,也多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持有的,如通策2017年买入,爱尔眼科2018年买入,片仔癀2019年买入,恒瑞医药2021年买入,均持有至今,以上买入时间均为首次买入时间,持有期间有加减仓。

至于我女儿账户持有的几个品种,如茅台通策、阿胶、格力恒瑞,因为每笔交易一直是公开分享的,大家看到的,最新进的品种是2021年4月26日开始战略性买入恒瑞医药,没有一只不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持有的。

此外,我在雪球上还搞了一个“超级明星组合”,建立日期为2015年8月9日,当时组合茅台格力各50%,并一直不操作,至今天(2023年12月18日)上涨464.234%,净值5.6423,折合年化收益率为26.61%,跑赢雪球99.86%的组合。

检讨自己,我这个人从小家长和老师就说我性格上有点“拧”,呵呵,现在表现在投资上就是笃信巴菲特所说的:“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也是我们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上能够长期生存,并且实现慢慢变富的不二法门。同时,我的经历也告诉我,如果你没有持一只股票十年以上的经历,你就很难体会到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妙处所在(上面“获得的来源”这一段话的内容你也未必真能理解)。

我们知道成长股投资大师费雪有个“三年守则”,即一旦买入某个投资标的,便坚持三年以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定夺。鉴于我大A股“市场弱有效”的实际,如果效仿费雪的做法,我觉得给自己定个“五年守则”可能更合适些,实际上这些年,我的投资就一直是这么坚持下来的,如果持有五年之后,哪怕是它的股价未如期上涨,但只要基本面没有变坏,则仍坚定持有下去,这也是让投资系统“管住”自己的内容之一。当然,如果你的投资已经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了,也没有必要给自己添加这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当然,有人会说,价值投资并不等于长期持有,的确如此,但是任何优秀或伟大企业的价值实现都是通过伟大的时间来展开的,如果你没有这种长期持有的耐心,我敢肯定你大概率地也做不好价值投资,甚至你不过是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在那里做高抛低吸的投机买卖而已。——当然做投机也不丢人,也不违道德,只要你实事求是,别给自己拉这个大旗就可以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不要说持有十年,持有五年对于很多人都太煎熬了。是的,不要说五年,就是持有二三年,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做价值投资的本来就是少数人,正像不可能人人皆尧舜一样,市场上大多数人也不可能会做价值投资的。这一点,也是一个逼真的现实。

所以,你想做价值投资吗?那就你坚持长期主义,正所谓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全部讨论

2023-12-21 14:32

闲来是我的榜样。

2023-12-21 17:54

李录与芒格:
李录:
“财富可以理解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价格回归价值,另一个是价值本身长期不断增长所创造的价值。
价值本身不是固定的,比如很多国内职业投资人都比较喜欢、也比较理解茅台,茅台每年产生利润的能力都在增加,这为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提供了更大的增长动力,所以茅台的价值一直在增加。所以从短期看,财富来源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你的价格向价值的回归,因为支付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当价格特别低于价值时,回归本身确实可以给你创造一定的财富,短期看尤其如此。但长期看,实际上价值真正的来源还是公司本身价值的增长。
长期来讲,投资人投资公司得到的回报,会无限地接近于这个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也就是本身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公司会把自己的钱和挣到的钱不断地投入到新的项目里面去,盈利能力不断地增加。当初买的时候价格相对来说低于价值,如果低得很多,在开始几年的时候,你的回报率会大约超过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时间足够长,最后你的资本回报率就会与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无限地接近。
因此,短期来看,人性的东西是有用的。但长期来看,最重要的是对未来预测的本领。找到真正优秀的公司,能够长期有优异的、高于平均的资本回报率的公司。你投资这样的公司,且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投入,就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得到非常优秀的结果。”
其实,李录先生的这段话,与芒格先生的思想是相同的。
芒格: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非常可观。
所以,窍门应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05-17 00:12

转发,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