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从不判断牛市与底部、人的六感带来的启示、芒格先生的思想不朽

发布于: 雪球转发:48回复:9喜欢:222

(本札记作于2023年11月29日)

【从不判断牛市与底部】我这些年如果说投资还有点经验的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不判断牛市与底部,更不会以此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依据。为什么自己不判断呢?因为自己认为,自己对市场的短期走势是判断不准的,如果自己认为是能够判断“准”的话,那实际上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对自己能力的这种高估,最终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最近在雪球上,一位名叫“离火之年买航空航天”的“投资者”发了一篇帖子(发布于2023-11-28 9:18),篇幅不长,复制如下:

“投降!极度失望!我完全绝望了,我举起白旗,坚决决定离开股市,关闭账户并远离投资。在2020年3月,我投入了100万元进入市场,当时上证指数在3500点左右波动,我误以为牛市即将到来。然而,三年多过去了,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如今只剩下3000点,本金也仅剩25万元左右,亏损75万元。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持续下滑,每天都忍受着资金缩水的痛苦,不仅是普通股民,各类基金、大机构也亏损百分之三、四十。看着投资在大幅缩水,投资者普遍感到非常痛苦,失眠成为家常便饭。今天,我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煎熬,只好毅然决然割肉出局。心灰意冷,含泪离开这个令人痛苦的地方,伤心难过,内心深处的痛······

三年时间75万付之东流!”

这篇帖子看起来似乎是真实的(因为常有一些小作文以假乱真),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热议。但在我看来,这位“投资者”的出发点就错了,因为他的投资出发点是建立在“牛市即将到来”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亏了这么多,也没有提高投资认知!

是的,我们的投资千万不要建立在牛市要来,千万不要建立在自己判断是大盘底部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这些东东我认为谁也判断不准,就是自己隐隐感觉是准确的话,也不要以此做投资决策的依据。至于一些所谓的投资大佬、投资大V关于“牛市要来了”、“现在就是底部”的言论、帖子,我认为也别信,甚至不看为好,至少我会将这些信息一直归结至“垃圾信息”之类,不让它过多的占用我的注意力资源。——作为投资者,我们一天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要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真正聚焦在有价值的阅读与分析之上。

那么,不判断牛市与底部,那我们怎么办呢?

这里,我还是再次重复我多少年以前自己“创作”的那段“名言”(这段名言,我说话作文快重复一万遍啦):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是的,我们投资的是具体的企业,而不是大盘;

在股市上,我们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其实有这一点就够了!

常有言论说,我大A股这么多年始终打“3000点保卫战”,进而怀疑价值投资在我大A股的可行性,说这些话的人,我认为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懂得价值投资的基本道道儿。不是吗?就是在这些年“3000点保卫战”中,真正优秀的企业给投资者带来了多少倍的回报,懂得人自然是懂的。如果你仍将自己的投资寄托在牛市大潮的全面上涨之上,那只能说还是没有真正进入投资的门槛儿,至少还是投资不成熟的表现!

投资最终比拚的还是“选准、拿住”两项能力,至于是不是牛市要来,现在是不是底部,我觉得并不重要!

【人的六感带来的启示】几年以前,在静逸投资分享会上,我的投资朋友“静逸投资”曾分享过一个观点,即通过人的“六感”去分析人的底层需求,进而去研究分析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视角,所以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人有哪“六感”呢?即“眼、耳、鼻、舌、身、意”,我们人类感知这个世界就是通过这“六感”来展开的。如果细细分析我们这“六感”,是很值得玩味的。

比如说“眼”,我们常说“眼观六路”,就是说我们的眼睛总是喜欢看新鲜事物的,而且似乎永不满足,比如我们外出旅游,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我们眼睛的这种需求。正是由于我们的眼睛喜欢变化,所以电视机的技术就不断迭代,而且我们的视觉系统非常灵敏,一些细微的变化也极容易察觉到,所以人对电视的显示技术需求就永无止境,这也倒逼着电视厂家不断地开发新技术,稍不努力,便容易被新技术淘汰。

相比较之下,我们的“身”灵敏度就不太高,比如,空调你是开25度,还是26度,我们的身体往往感觉并不明显。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所以,生产电视的企业就不容易出长牛股,而空调企业则相对长久,甚至今天空调技术原理仍然是运用一百二十多年前发明空调时的基本原理(美国的威利斯·开利被称为“空调之父”,1902年世界上第一台现代化电力空调诞生,就是由威利斯·开利发明的)。所以,当有人将格力电器比作当年的四川长虹之时,我总是笑则不语。

当然,空调技术也是不断改良的,但是革命性的颠覆性技术似乎还未出现。所以,中外空调企业容易出长牛股,也就见怪不怪了。从这个角度讲,对消耗我们注意力资源的企业,我则一直充满警觉,生怕一不留心又会冒出个替代性、颠覆性的企业来。

“六感”之中,最不喜欢变化的是“舌”。据研究,人类的舌头有500种不同的味觉,舌头上的味蕾有1万个,每个味蕾带有50个味细胞。人在品尝食物时,会动用到舌头上的9000个味蕾。我们的舌头如此复杂,估计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力吧。但是我们的舌头虽然复杂,且拥有如此多的味蕾,但是我们的舌头似乎是有记忆的,就是我们一旦习惯了某种口味,就难以改变,甚至我们小时候养成的味觉习惯,终身都难以改变。

为什么舌头这么“顽固不化”呢?我想,这与我们人类在进化中保护自己有关,毕竟我们的舌头,不可能像我们的眼睛一样永不满足,总是喜欢尝鲜,如果那样的话,我估计早就被毒死了。所以,巴菲特、芒格说,高科技再发达,也改变不了我们嚼口香糖的味道,是十分有道理的。而在投资中,那些围绕着我们舌头转的公司,则容易成长牛股。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白酒消费,据说由浓香型等香型转酱香型容易,但若你习惯了酱香型,再转回浓香型就不容易了,喝酒味道上的这种“不可逆性”,也着实值得研究。所以,一些“双料”茅粉们(喝茅台酒、投茅台股票的人),死死地抱着茅台不放松,也就可以理解了,原来他们的舌头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呢!

人的“六感”之中,最复杂的莫过于“意”。所谓意,就是我们的心智、认知、意识等等,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最不好把握。最近我读了薛定谔写的一本科普性的小书《生命是什么》,恍然明白不仅我们“意”中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实的世界,就是我们“眼见为实”的自然世界,也未必就是自然世界本来的面目。

比如,你去问物理学家:什么是黄光?他会告诉你,黄光是波长在590纳米左右的横向电磁波。你要是继续追问:黄色在哪里?他会说,在我们物理学家的字典里,没有所谓的黄色,是这种类型的振动击中了人眼中功能正常的视网膜,从而给眼睛的主人带来黄色的感觉。你若再继续追问一下,他可能会接着说,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会带来不同的色彩感;但不是所有波长都会使人产生色觉,只是那些波长介于约80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的光才会。(以上,引自该书P180)

由此可见,我们眼中的大自然,原来也未必是这个自然世界本来的面目(还有,在狗狗的眼中,我们以为的五颜六色,就只有黑白两色)。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如此,我们对自己“意”中世界的认知就更复杂多元了。不过,我们毕竟是做投资的,做投资我们可以掌握物理学知识,可以学习哲学,但未必非要成为物理学家,或成为哲学家,在我们“意”的方面,我们可以掌握一个“简单粗暴”的尺子,即认知即是事实。比如,你请朋友喝茅台酒,就远比喝二锅头有面子,至少在我们的认知上是给朋友十足的面子,对这样已约定俗成的认知,我们即可以视为一种事实,也没有必要去刨根问底问究竟为什么;“阿胶,出东阿”,《本草纲目》已经给阿胶这样的“背书”,东阿阿胶就是阿胶这个品类的代表,这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已经牢牢占据了这个地位,所以,别的“胶”无论怎么闹怎么争,也已改变不了消费者认知上的这一事实。

是的,认知即是事实,有了这把钥匙,便可以鉴别我们消费者心智中的很多东西,这无疑也给我们增加对企业的认知,提供了一把利箭。

【芒格先生的思想不朽】今日早上,当自己得知芒格先生仙逝的消息之后,初闻惊愕,因为到2024年1月1日就是他100周岁生日了,据报道说,他还已经安排好了百岁生日派对,然而仅仅是差一个月的时间就仙逝了!然而细想,芒格先生的一生又可谓功德圆满,活得久、很有钱、有人爱、走得快,相比较之下,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大多是不可能如此功德圆满的!

我对芒格先生的崇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生俯首拜芒格!

所以,今天我大部分时间差不多全部用于浏览网上众多投资者对芒格先生的缅怀,以及有关他的思想言论,心中不由感慨,一个人被如此缅怀,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的思想可以穿越国籍,穿越时空,进而影响着很多人改变自己的财富命运,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普世智慧的话,芒格先生的思想就是!芒格先生的思想不朽!

我本人“初识”芒格,是在多少年前读《穷查理宝典》,我读的这个版本是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我读的具体年份忘记了,大概不会晚于2014年。当时,Louis Li(李录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话,曾经给我以相当大的震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航向。

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查理(即芒格)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养学习,这与我们在当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造假等毫无关系。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满怀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是否也可以通过学习与自身修养的锻炼同样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及帮助他人的理想呢?”

请细细体会其中的关键词:“完全靠自我修养学习”、“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最干净的方法”、“取得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

作为一个读书人,当你感觉到自身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然而又十分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直白地说,就是想获取自身的财务健康、财富自由之时,是不是读到这一段话,会产生深深的心灵振撼呢?!

如实说,当年我读到这段文字之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然后突然又得到了一种人生的释然,甚至因此而改变了自己人生事业的走向,那就是自己暗暗立志,要做一个这样的成功人士(而且如果自己成功了,也要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分享,去惠及能够惠及的人),而对世俗眼光里的一些东西自然也就淡然处之了!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很多遍的一本书,同时,今年3月,我还在网上购买了中信集团出版的《穷查理宝典》的全新增订本,今天我再次打开这两本书,看到均是密密麻麻地作了很多批注。当然,今年6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芒格之道》这本书同样是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收集了芒格1987-2022年在西科金融、每日斯刊股东大会上的讲话,这些讲话可谓原汁原味,更是闪烁着他一生的思想和智慧光芒,至今我已经通读过两遍了,同样我在书中作了大量批注。

2021年,雪球曾经举办读书节,我还曾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为题,介绍了《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并且以八个字概括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即:指引、进阶、修心、进化。芒格先生曾说,我们不局限于投资,而是谈整个人生。是的,芒格先生的思想对我本人可谓影响至深,但绝不仅仅局限于投资!

今日早上(8:31),我曾在自己的同名微博上,写下这段话:

“伟大的芒格先生仙逝,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传承他的智慧!芒格先生一路走好!”

几乎在同时(8:34),微博友“快乐的四川依然美丽”,发了如下一条微博:

芒格的三条锦囊:第一,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好企业。第二,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长性足够好,即便股价高一点,也是值得买入的。第三,投资股票,不仅是买的这家公司的行业机会、产品与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是一群有抱负、善管理的人,如果是的话,即使价格再高出2-3倍,也是便宜的价格。——传奇落幕,精神永在!

我在这篇微博上点评道: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他老人家的智慧!

是的,芒格先生曾经引用过一句话: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是的,我们就争取做一个能够挥舞起他的剑的人吧!

全部讨论

2023-12-01 12:49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浓缩经典!

2023-12-01 14:13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完全靠自我修养学习”、“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最干净的方法”、“取得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这些是我们从芒格身上最应该学习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2023-12-01 13:34

闲大所书所写,全是我心里的话。比我还我

2023-12-01 13:33

伟大的芒格先生仙逝,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传承他的智慧!芒格先生一路走好!”

2023-11-30 23:54

2023-12-07 13:22

“芒格的三条锦囊:第一,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好企业。第二,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长性足够好,即便股价高一点,也是值得买入的。第三,投资股票,不仅是买的这家公司的行业机会、产品与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是一群有抱负、善管理的人,如果是的话,即使价格再高出2-3倍,也是便宜的价格。——传奇落幕,精神永在!”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他老人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