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再谈投资的风险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8回复:7喜欢:232

(本文作于5月15日)

股市投资这东西确实是讲究“圈层”的,不然,如果你一出圈,别人便可能会用异样的眼神去看你。比如近几年,我身边的朋友知道我投资股市的渐渐多起来(我虽然已入市二十多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保持了二十年“低调的奢华”,从不与外人道也),然而每每谈及股市,在他们很多人眼里便是个风险极大的活计,甚至是个不干正经事儿的行当。这一点,从他们看我像外星人一样的眼神里就分明能够感觉出来。是的,他们的“眼神”还需要再次确认吗?是不需要的!

    何谓投资的风险呢?直白地说,就是在股市里赔钱,但是为什么会赔钱呢?我想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这里不妨先谈谈。

    首先说明,我们进入股市说到底是面临着三大风险,即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和非理性操作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风险吗?应该说是没有了。——当然,我知道还会有人说,还有另外一种风险,诸如战争之类,但果如是,我们的钱放在银行也没有意义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保家卫国去了。

    多项研究表明,系统风险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被慢慢淡化解掉的,特别是从未来10年-15年这样长的时间周期来衡量,所谓的系统风险对我们投资者的伤害大概率地会降为零。2015年历史上罕见的大股灾这样的系统风险够大了吧?然而几年过后看,当时恰恰是买入优秀企业的绝佳时期。事实证明这不仅不是风险,反而是机会。

    非系统风险,即选不对的风险,这一点确实是个客观的存在。因为投资者进入股市,面对着5000多家上市公司,究竟如何选择呢?这是一个有些困难的问题。然而,大凡在股市里待时间久一点的人,我感觉他们似乎又都知道究竟哪家上市公司好,因为好公司并不多,而且多是在那明摆着的,“看见”它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比如,说起茅台,会有人不认为它是酒中之王吗?当然,不会的,其实茅台的好地球人都知道,同样,股市中为数并不多的好公司,很多的投资者也是知晓的。所以,选不对的风险,我认为只要稍加努力,并不是一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仍然解决不了,那就按照彼得·林奇所说的,去从你的日常生活中去选股(选一组)。总之,选不对的风险,我认为对于很多的投资人来讲,实则是个伪命题。

    何谓非理性操作的风险呢?我认为,那些追涨杀跌的“炒股一族”绝对是算在里面的,而一些声称搞价值投资的人,进行的那种高抛低吸、波段操作、短视化操作、情绪化操作,特别是市场一波动就拿不住等问题,我认为也是属于非理性操作风险之列的。如果你因此而赔了钱,那我只能送给你两个字:活该!至少在你自己的心理应该是愿赌服输的,是完全怨不到别人,更是怨不到股市这个大的生态系统的!

    国内著名的价值投资人任俊杰先生多年前,曾将投资高度简化为四个字:选准、拿住,可谓精辟之至!确实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那股市的风险对于我们就荡然不存了。其实在我看来,不仅不存在,反而因为我们注意了买入之前的安全边际(风险在我们买入之前就化解掉了),从某程度讲,股市投资对于我们反而是一个无风险、高收益的行当了(虽然我们也会犯错,但通过优化的投资组合也会大概率地将犯错的风险过滤掉的)。所以,如果你因为惧怕所谓的股市风险而不拥有优质股权资产,永远地被排除在这个游戏之外,那实际上才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务风险。

    这里,且看两个因素:一是个购买力损伤,即我们说的通货膨胀。如最近在雪球上,我看到一位名叫“老吴酿股”的算了一笔账,过去十年10年国内的平均通胀率为6.3%左右(通胀率比较准确的算法是用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增速减去GDP增速),如果说未来10年的平均通胀率也保持这个水平不变的话,那么现在的1万元10年后只有10000*(1-6.3%)^10=5216元的价值,相当于贬值了近一半。是不是够吓人的呢?当然,未来十年通胀率是否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照历史经验,未来的通胀率仍然会保持在一定水平的,长期讲说通胀是个“老虎”并不为过,我们个人家庭并不多的资产如果不进行投资(保值增值),在未来是会被这个“老虎”吃掉不少的。

    另一个因素,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比如,我们今天拿出一万元去投资,未来按照沪深基准指数9%的复利增长,则十年后便会是23673元;二十年后便会是56044元;三十年后便会是132676元。退一步讲,就是按照无风险利率来比较,也说明货币是自己的时间价值的。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如果在1965年,我们投资于1万美元给他的伯克希尔,则到2022年底会达到令人目瞪口呆的3.79亿美元,58年复合收益率为19.8%。虽然,我们普通投资人难以达到巴菲特如此高的复利水平,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时间更是具有伟大价值的。

    如果我们考虑到以上两点因素(一个负复利、一个正复利),而永远地被排除在股市这个游戏之外,受到的实际损失更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受到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一点,在“圈”外的人眼里是“透视”不到的,所以,大家根本没有生活在一个频道,彼此没有“共同语言”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么,身处“投资圈”内的人是不是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就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了呢?

    据我多年的观察,应该说很多投资人心里始终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即将波动视为风险,甚至将自己的股票账户当成储蓄账户,进而让自己陷入长期的痛苦折磨中不能自拔。价值投资的祖师爷们早已经告诉我们,波动并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一是本金的永久损失;二是回报不足。本金的永久损失,这一点好理解,就是将钱赔光光了;回报不足,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没有跑赢沪深300基准指数(也可以与无风险利率去比较),因为若如此,还不如直接去投资基准指数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风险吗?应该说已经没有了。

    然而道理归道理,但一到具体的投资案例中很多人的投资心理就变得扭曲了,比如对损失厌恶心理难以摆脱,对芒格所说的被剥夺超级反应综合征难以克服等(芒格家的狗你要将给它的食物拿走,它会咬人的,它忍不住),直白地说,股价跌了他们心理受不了,股价涨了心理也承受不了,如果说在投资的早期有此“心理活动”还是可以理解的话,但若长期仍然如此,那就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在股市里面投资了。投资终究是一件快乐的,甚至是令人着迷的事情,一边是认知的复利增长,一边是金钱的复利增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可谓收获金钱,收获思想,何乐而不为呢?但若达不到这种心态和境界,那就及早让自己斩断股缘,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才是上策。

    行文至此,我想到近来又有朋友私信于我,其大意是说,当下市场行情低迷,是不是写点什么给朋友们心灵“按摩按摩”,呵呵,有啥需要“按摩”的呢?大凡需要“按摩”的,我估计仍然是摆脱不了“波动关”的投资阶段的。其实说当下市场行情低迷,只是我们所持的标的行情低迷罢了,因为在我大A股一向不缺乏概念板块炒作的,甚至这种投机炒作之风是愈演愈烈的,比如今年以来一些所谓的主流资金不就是热衷于炒作AI、“中特估”之类吗?但这与我们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又有什么关系吗?应该说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所以,如果非让我说句话的话,我认为我们就是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办”,一方面坚守着自己应该坚守的好生意(用生意的视角去投资,方为智慧的投资),一方面若条件允许,那就去进行“攒股”,多多积攒优质股权,多积攒一手是一手,进而让优质股权资产占个人及个人家庭的较大比例,如此才会在未来听到财富的声音。

全部讨论

2023-05-20 18:19

我现在觉得第一大风险是“错误认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投资本身的认知,对投资体系的认知,对标的的认知。
第二大风险是国运,这个要不被动接受,要不做一些平衡。

2023-05-21 17:24

赞同“如果你惧怕所谓的股市风险而不拥有优质股权资产,永远的被排除在这个游戏之外,实际上这才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务风险”的观点。闲大每次发表的文章都香甜可口,有嚼头有后味。本人总是看了这一篇期待下一篇。谢谢闲大的知识分享!

2023-05-20 18:39

好文转发。

2023-05-20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