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逃脱不掉的“周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54回复:75喜欢:102

闲来札记:逃脱不掉的“周期”

(2019年7月20日)

前一段时间,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一书着实火了一把,作为“书虫”的我自然也是先睹为快。作者在书中大致分析了三大类周期:第一类,基本面周期,包括经济周期、政府逆调节周期、企业盈利周期等;第二类,心理周期,包括心理钟摆和风险态度周期;第三类,市场周期,即所有周期(上述三大类周期下还细分为9种周期)集中到资本市场,最终的表现为市场周期。应该说,作者在书中阐述的关于周期的思想是深刻的,这也是作者积自己五十多年的投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但实事求是地讲,书中的行文一点也不简练,重复的地方太多,有些意思反复地讲,更让人感觉有些繁杂、拖沓。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阅读体验。

读罢此书,自己进一步思考,作者在书中描述的这些周期,作为普通的投资人究竟能不能逃脱呢?应该说,大部分人可能是无法逃脱的,因为周期总是胜在后,经济周期也好,行业周期也好,企业经营周期也好,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逃脱的,因为我们作为投资人,本身就是身处这种种周期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诚如作者所指出的:投资人应对周期有限,其原因有两个:人不是神,能力有局限;而且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投资人,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局限性

译者刘建位先生在译文序中指出,其实这本书只有一句话:周期永远在。我们投资失败,往往是因为觉得“这次不一样”,其实后来才发现,这次还一样,周期永远在。做投资,你可以什么都不相信,但你必须相信周期。只要有人在,就有周期。正如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对于刘建位先生指出的这一点,我倒感同身受,深为认同。这里不妨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略谈一谈。

市场周期我们能够逃脱掉吗?

再远的就不说了,当2007年10月我大A股涨至6124点之时,很多所谓的专家在畅想什么呢?中国股市万点不是梦!我想经历过的投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一点的,而且当时中国上市公司的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确实很快,似乎能够“支撑”这个“畅想”的,然而谁能够料想到2008年伴随着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大A股一年的时间一下子跌至1664点!

2015年中国股市终于迎来了一个牛市,然而随着对配资杠杆的强硬去除,更是导致了一场历史罕见的连续十几次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大股灾。并因此当载入世界股市发展史的史册。

要知道中国股市更有着政策市的一些特征,所以2018年随着年初的上涨,可能更多的人是没有料到,因为“毛衣战”的影响,叠加国家去杠杆的政策实施,结果我大A股又进入到了“至暗”时刻。这里说一下,回想去年,由于去杠杆政策开始的猛烈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业绩爆雷,这固然与这些公司畸形的高杠杆有关,但是也不能不说当时政策的猛烈程度超出了很多实体企业的预期,这也可能是一些公司爆雷的客观原因,甚至到最后个别公司突破道德与诚信的底线,通过做假等手段进行瞒和骗。

以上这些周期,作为普通的投资人能够逃脱掉吗?我想,除了在极端的泡沫期,少数的理性投资人能够做到以外,可能大部投资人均逃脱不掉的。

行业的周期我们能够逃脱掉吗?

2012年之前,很多人畅想白酒企业“黄金十年”,然而在此之前,当时很多市场人士是将中国白酒企业视为传统企业而不重视的。然而2012年塑化剂风波,加之强烈反腐,结果中国白酒企业一下子跌落神坛,进而被市场普遍抛弃。近几年,随着茅台五粮液股票的大涨,市场似乎更多的是给予了艳羡的眼光,然而要知道,当时就是连处于实业之中的人也不看好白酒行业的。2013-2014年时,五粮液搞定向增发,想捆绑经销商去买股票,但当时经销商几乎没有想参加的。想一想,当时连行业内的人士都不看好,更何况行业外人员呢?今天贵州茅台“飞天”1499元一瓶难求,然而当时渠道里800多元确实是卖不动的。

空调作为白电行业的一个重要品类,从过来的发展情况看,更是经历过一些周期的。2015年空调这个品类就进入了一个小周期。前几年的发展给渠道积压了一定的库存,特别是格力电器2014年似乎为了冲击“年度任务目标”不排除向渠道压库存,所以2015年的任务之一就是先去库存(当时全行业均是如此),并且格力电器还曾想发起少有的“价格战”,意图进行“清场行动”,结果遭受到众多同行的合力反击。所以,我们看到,2015年的格力电器收入是小幅负增长的,于是当时格力电器“天花板”论又甚嚣尘上,然而谁又能够料到,至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收入2000亿元,其股价也是在2015年腰斩的情况下,至今上涨了四、五倍呢?我想,这一定出乎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医药大健康行业因为作为人类永恒的需求,似乎周期性弱些,甚至好象没有周期。然而,万物均有周期,只是强弱不同。去年4+7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确实让一些药企承压,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心理层面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我们看到,除了恒瑞医药等极少数企业外,很多医药上市公司的股价又纷纷作“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行业均是由人来参与的,政策的变化、外部的扰动等等这些因素,包括投资人心理的波动等,均会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周期性波动。对于这些周期性波动,无论波动大小,大部分人也是无法提前预判,并有效规避掉的。

企业经营的周期我们能够逃脱掉吗?

企业的经营是有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经营也呈周期性波动,而且有时波动比整个行业波动更大。特别是企业均是处于行业周期的波动之中,企业作为周期的本身更是对行业周期的波动逃避不开的。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以理解。不要以为实业家们就比股市上的投资人聪明更多,因为我们观察一下,就像股市不断上涨会有众多的跟风者一样,大凡行业内出现赚钱现象之时,必然是各路实业资本纷纷想进入,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竞争激烈,很多实业资本当成了牺牲品、陪练者。

白酒行业这些年来,其竞争格局一直是基本稳定的,大家争来争去,也多是在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品牌之间来展开在,然而在2012年之前,即被称为“白酒黄金十年”的时代,我记忆中联想集团也是想进入白酒行业的,而且想进入白酒行业的并非仅仅是联想一家,结果自然是更多的是败下阵来。

想一想今天的东阿阿胶这个企业也是很有意思的。东阿阿胶上半年业绩预告利润业绩下滑75-79%,于是市场惊诧莫名,各种神仙更是对秦玉峰多年来一意孤行的提价模式大加鞕笞。就我个人来讲,我也感觉有些迷惑不解:秦玉峰作为一家公司的总裁,连我们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有违常识的东西,难道他就看不出来吗?!在这个方面,我们无法猜测,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公司经营的举措失当是确定无疑的了,因为利润大幅度下滑的事实摆在这里,数据是最好的证明。然而,东阿阿胶走到今天,原因仅仅是在于企业本身的这种提价模式吗?应该说,秦玉峰以及东阿阿胶这些年的提价模式,对于繁荣整个行业是有着贡献的,行业的增长数据就在那里摆着(未来是不是行业的“功臣”,自家企业的“罪臣”,还有待于未来验证),如:市场规模从2013年196亿元,增长至2017年395亿元,四年的时间规模实现了翻番。2018年的市场规模大致在400亿左右。然而,在给行业带来繁荣的同时,整个行业的乱象可能更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据报道,桃花姬是东阿阿胶首创的一款阿胶糕产品,采用阿胶、芝麻、核桃、黄酒等制作而成。桃花姬目前只在北京和山东地区试点推广,2018年销量约为6亿元。而同类产品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一大批在包装、名称都与桃花姬高度相似的产品通过线下、线上渠道推向市场。

7月15日,秦玉峰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上感慨,“阿胶糕推出后培养了市场,阿胶糕品类市场规模应该50亿元。”但是,顾客消费不了单价300元以上的桃花姬产品。仅阿里健康一个平台的数据,2018年阿胶糕的销售额就达到12.4亿元,但东阿阿胶桃花姬的占比仅为0.4%。更有评论说,“网上甚至有20元一斤的阿胶糕产品,别说里面有阿胶,这个价格连好的芝麻、核桃都买不到。”——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东阿阿胶桃花姬产品其差异性还是不强,因为它太容易让别人模仿、复制。

有关人士曾算了一笔记账:按照三斤至四斤驴皮出一斤阿胶的行业平均水平,驴皮在400元/公斤的高位时,一斤阿胶仅驴皮成本就在600元-800元,驴皮成本占阿胶生产成本的70%左右。据此推算,一斤阿胶仅成本就不会低于1000元,这还没有考虑企业的资金、营销等各项费用。即使现在驴皮价格回落到170元/公斤的水平,一斤阿胶的成本也接近400元。

想一想看,市场上充斥的那些大量的低价阿胶,究竟是用什么做的,岂不是不说自明了吗?一位投资的朋友说:假设东阿阿胶也不要这个脸了,也做假阿胶,比其他品牌就贵一点点,用阿胶的牌子会是什么效果?可能一年赚50亿,也是很轻松的!当然,我们知道秉持地道、厚道文化的东阿阿胶是不会赚这个钱的。

所以,东阿阿胶的业绩爆雷,主要原因当归结于秦玉峰主导的提价模式(我也感觉其产品太不亲民了,多年提价模式甚至让一些消费者反感,进而远离),然而客观原因,一方面是渠道囤货使将东阿阿胶更具有了金融属性,即通过囤货利用差价而获利,另一方面又跟了“猪一样的队友”,跟在后面大赚特赚(这是人性,永不变的人性),结果也扰乱了市场终端的价格,因此东阿阿胶的“崩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里多说一句,在今天的中国,不能不说产品造假的成本太低了。这里,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跟在茅台后面的,也是一帮子“猪一样的队友”,比如生产和销售300元、400元的、500元“飞天茅台“,又会是什么情况呢?我想,纵使茅台有“三头六臂”,可能也不会混到今天这种“高大上”的局面的。当然,我们也知道,茅台品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就是你造假,也必须要以假乱真,卖出与真实的茅台一样的价格的,而阿胶则没有茅台这样的“贵命”的,因为可能很多消费者压根就不知道口里吃着的是什么皮子做的阿胶的。

豪无疑问,今天的东阿阿胶的经营已经出现了巨大波动,然而它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周期呢?是处于经营周期性波动的低点,或者是中间位置,还是由此一蹶不振了呢?

我想,尽管今天市场上的人们众说纷芸,可能只有周期走出来以后,才能够“盖棺定论”!这才是投资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周期总是胜在后。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各种周期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逃脱掉,我们的投资又当如何是好呢?

我自认为,除非在市场巨大泡沫时期进行理性撤出外,最妙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守拙。通过这种守拙,反而更能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周期,穿越各种周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守拙,从长期讲还可以规避“战术上的成功、战略上的失败”这种投资缺憾(有时从一个时间段来看,我们卖出可能是成功了,然而拉长时间看,反而可能是一种更大的失败)。当然,这种守拙最好的办法还是组合应对,如此“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从而不致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投资结局。

然而又如何守拙呢?

本人在自己纸书《慢慢变富》的封面上写有两句话,可以作为“守拙”的具体解释:

一、股市长赢之道,是要用完善的投资体系管住自己。是的,这个体系就包括选择、持有与卖出的体系,如此让体系“管住”自己,进而使自己的投资便由“人治”走向了“法治”。这似乎是“愚”了些,然而却可以有效地摆脱自己人性弱点的困挠。所以,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投资一向是系统制胜,而不是结果导向。

二、投资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与优秀企业风雨兼程。是的,一家企业再优秀,在它成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会遇到些风浪的,而且可能正是因为遇到过些风浪,反而其抗脆弱性更强,更容易成为未来的弄潮儿。一家企业什么叫优秀呢?我认为,就是其在行业低谷、经营低谷时期能够经受住考验,并且能够挺过来,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弱小的在行业低谷、经营低谷之时死掉了)。那么,作为投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精明地选择在企业处于低谷时期离开,而到高峰时期再回来呢?或许精明的投资者能够做到,然而对于愚笨如吾等投资人来讲,或许就难以做到。所以,选择与优秀企业“风雨兼程”,我自认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果说自己这些年投资还有些秘密的话,以上两条算是一点“秘密”吧。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再畅想一下,今天“万众景仰”的贵州茅台其未来股价走向会如何呢?虽然,我并不排除它未来的长期投资价值,但是它必然会有股价滞涨的那一天,甚至在未来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都可能会是发生的,因为万物均有周期,只是程度不同,高端白酒的周期可能只是时间更长,甚至长得让我们无法察觉。比如,据保芳书记说,现在茅台一年产量8000万瓶,未来的极限产量有望达到1亿瓶(他说,再多了,就不是茅台了),且不要说未来的产量达到1亿瓶,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年8000万瓶果真就会让消费者喝掉了吗?当然,我也知道,现在茅台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卖的,用保芳心书记话说,也就是够三分之一的国内市场需求的。理论上讲,想全部喝掉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些有钱人是主动囤几年再喝的,然而,酒再好,但终归是要大部分喝掉的,而不是囤的,更不是炒的,这或许也是常识。总之,我相信,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未来也一定会在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整个高端白酒行业“上演”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一天,或者哪一月发生,那么怎么办呢?依然是两个字:守拙。@今日话题

注:本人一向将雪球视为一个公开分享的平台,而不是推荐股票的平台,所以,文中提到的个股只是为观点服务的,绝不构成投资的建议,注意是“绝不”。

全部讨论

东阿阿胶不是周期问题,而是不断开启的民智,不再相信阿胶的功效了。

2019-07-20 19:38

东阿阿胶就像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很多产品一样,随着人类认知的进步而不断淘汰,这没有对错,只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罢了。而中国白酒作为a股唯一上市的无限制成瘾性产品,还会存在很久。

2019-07-20 16:48

正在看,看得很慢…确实写得很啰嗦

2019-07-20 18:20

认真拜读完闲大对《周期》一书的理解,确有感悟。大多数人逃不开周期,正如闲大所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大部分人随波而行,因跌看跌,因涨看涨,这让我想起老子道德经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如何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或许只有领悟其投资之道,并非着眼于术,才能成为“有余”者!

2019-07-28 08:35

中医兴,才有中药兴,次有阿胶兴。《中医药法》的实施,让西医打压了几十年的中医有了复兴的希望。中医的生存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具体到病人的场景:在西医检查出癌症后,在走手术、放疗化疗这速死三步曲前,先给中医(不是那些中医学校/院/大学毕业的不会诊脉、辩证的伪中医)一个月治疗机会!那么真中医的春天就来了!

2019-07-23 13:31

投资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与优秀企业风雨兼程

2019-07-21 10:10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一个周期,而不是局限于至暗时期或是辉煌时期。
无论是白酒,家电,4+7采购,行业的低迷对企业必定会有大的影响,然而这种低迷也是难得的机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用不同于常人的格局看到这点!至于看到这点并能以此寻找出优秀的公司者那更是少之又少!
感谢分享!

2019-07-20 22:41

投资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与优秀企业风雨兼程。

这句话值得时时品味。

2019-07-20 20:15

整篇我指看懂″守拙”两字!而和优绣企业风雨兼程要一定的眼光的穿透性!

2019-07-20 18:13

感谢闲大的积极分享,闲大的很多观点都是我学习的好资料,但就本篇文章提出点不同意见。
“另一方面又跟了“猪一样的队友”,跟在后面大赚特赚(这是人性,永不变的人性),结果也扰乱了市场终端的价格,因此东阿阿胶的“崩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里多说一句,在今天的中国,不能不说产品造假的成本太低了。这里,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跟在茅台后面的,也是一帮子“猪一样的队友”,比如生产和销售300元、400元的、500元“飞天茅台“,又会是什么情况呢?我想,纵使茅台有“三头六臂”,可能也不会混到今天这种“高大上”的局面的。”

1.相比于东阿阿胶,跟在阿胶后面的那些队友应该没有大赚特赚吧,杂牌阿胶的的利润再高,也很难明显超过东阿阿胶高达60几%的毛利率。
2.其实茅台背后也有很多酒瓶上出现“茅台”二字的便宜酒,甚至茅台公司也在卖挂着茅台名号的各种系列酒,但为何茅台不会被这些队友拖后腿呢?因为飞天茅台的可辨识度高啊,且不说能不能被人喝出酒的差别,至少在摆在酒桌上逼格就能高出许多,就算没有吃喝方面的物质满足,也有面子方面的精神满足啊。
3.为何东阿阿胶的市场被杂牌阿胶拖累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产品和其他品牌相比辨识度不高,在吃得效果上不能明显比别的品牌好,在面子等精神需求方面也不能获得太大满足感。说得简单点,就是消费者无法体验出你产品的明显优势,如果真好,就迟早能体现出优势,反正作为曾经的股东,我是不信“把驴当成药材养”这样的宣传语,每年上亿的原发费用我觉得就是大大的浪费。
4.老秦曾提出把阿胶市场做大到300亿,到时东阿阿胶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本身就是自己企业的战略,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赖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