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任俊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4
选对与拿住哪个更难,见仁见智。我还是觉得(好股票)拿不住更普遍一些,原因是它的干扰因素太多——包括心理因素,比如我多次讲过的夏皮诺实验。

热门回复

2019-06-24 17:18

(转) “夏皮诺实验”的启示

  夏皮诺是美国纽约的一位心理医生,他曾经主持过两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这两个实验有力地揭示了行为主体面临不同环境时明显的决策偏向性。每个实验都有两个选择,参加实验的人只可以从中选择一个答案。
  第一个实验是“得到”实验:
  选项A:有75%的机会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
  选项B:确定得到700美元。
  尽管一再向参加实验的人解释,从统计概率的角度上来说,选择A能得到750美元(1000×75%+0×25%=750美元),可还是有80%左右的人选择了B。大多数人宁肯少得到一些,也愿意要确定的“得到”。这个实验显示出,面对盈利状态时的选择,大多数人都选择确定的“得到”,而不愿意选择那些可能更多但有风险的“得到”。说明投资者在获利情况下风险规避意识明显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有更大的影响力。西方谚语“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中国的成语“落袋为安”,都体现了在获利状态下的保守思想。
  第二个实验是“失去”实验:
  选项C:有75%的机会失去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不会失去;
  选项D:确定失去700美元。
  结果是75%左右的参加者选择了C,他们为了搏25%的什么都不失去的机会。宁愿承受理论上可能更多的损失,说明对深处逆境面对亏损选择的投资者来说,承认错误平仓止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选择,只要投资者理论上仍有解套出局甚至获利的机会,一般投资者仍会选择去冒这个险。面对亏损选择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增大。
  “夏皮诺实验”告诉我们,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了质疑,大多会做出非理性选择。因为人在面临不同处境时常常会抛弃理性人假说中的最优选择,往往这种非理性选择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常态,而理性选择却成为非常态。由于这种奇特的现实与理论反差的存在,经济学家开始逐渐关注现实金融活动中人的行为特征,形成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为金融学。

2019-06-23 13:18

拿不住,没选好

2019-06-24 19:41

任老师:乐趣到哪去了?微博好久没有更新了。

知不易,行更难,真知最难。

每次将要拿不住平安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自己:到年底年初那笔利润就少折现一次,账面上又好看了,那就到年底看吧。于是到年底一看:这票真不错

如果我知道好股票,肯定会拿住,问题是我拿不住是因为我没有能力判断是不是好股票[吐血]

拿住难,守股比守寡还难

2019-06-23 21:50

选对和拿住应该是硬币的两面,对企业的价值有正确认识的时候,自然是拿的住的,如果没拿住,那多半不是选对,而是蒙对。。

2019-06-23 15:50

只要睡好觉。
就行了

2019-06-23 15:49

显然,这个不是问题。
能否拿住并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