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深陷价格战!市值蒸发85%,mRNA、HPV疫苗全迟到,它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6喜欢:5

沃森,国内独家拥有两大全球最畅销疫苗品种的企业,到底“败”在何处?

撰文| 润屿

编辑| Kathy

据悉,继3月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价格跌破百元后(单支86元中标),沃森生物随即在海南省采购中报出了63元/支的更低单价。

不久前,沃森交出了2017年来最不理想的一份财报,2023年年报中三个核心数字皆为负,今年Q1净利润仅为1413万元,降幅超90%。作为曾经市值达1500亿元的大牛股,沃森生物现在仅剩230亿元市值。今年以来,沃森生物的股价跌幅近40%。

当下,新型疫苗在中国似乎“水土不服”,外资企业纷纷隐退,本土企业集体迎来超跌,业绩溃败,高层内斗,模式破裂,无序的恶性竞争隐存。集体郁闷下,沃森最是紧皱眉头。

这家国内独家拥有两大全球最畅销疫苗品种的企业,逐渐在急速变化的市场和行业生态中失速,其发展步调似乎也“迟了、慢了、乱了”。

在过去,沃森的故事极其复杂,争议之声也颇多:战略错误,被质疑“贱卖”资产,治理水平惹争议,“鬼故事”项目太多……但在疫苗板块,沃森的前瞻性眼光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然而近三年,专闯疫苗高端局的沃森,要么错失先机,要么在行业大变局中碰壁。节奏,似乎总由不得自己。

三个负数背后:失速的焦虑

不久前,沃森交出了2017年来最不理想的一份财报。2023年年报中三个核心数字皆为负:营收41.14亿元,同比-19.12%;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42.44%;扣非净利润5.74亿元,同比-33.24%。

两个重磅品种双双“卖不动”。13价肺炎结合疫苗虽仍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但受国内新生儿数量下降和市场竟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下降。另一方面,二价HPV疫苗放量未达预期,并对涉及二价HPV疫苗以及其他疫苗的存货、应收款项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51亿元,占公司年内利润总额超40%。

自沃森从传统疫苗转型做新型疫苗以来,两大重心一直在于13价肺炎结合疫苗产品和HPV疫苗上。好不容易等到上市,但没想到,这两款疫苗的“水逆”会来的这么快。

2020年4月,13价肺炎结合疫苗沃安欣上市,这也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研发成功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疫苗产品。随即,占据国产先发优势的沃安欣带动沃森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增。

不过,2023年,沃安欣的批签发量增长率由上年的55.96%骤变为-4.42%,这是2020年获批上市以来首度发生下滑。此外,市场需求端发生变化,竞争格局也愈发变得紧张,沃安欣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而剩余Hib 疫苗、AC多糖疫苗、百白破疫苗这些老品种批签发量增长率较高,但AC群多糖疫苗、百白破疫苗等产品销售单价较低,难带动业绩实现明显增长,利润贡献不甚明显。

而另一大重磅产品HPV疫苗的“花期”似乎已经望见了天花板。

比起万泰生物,沃森的国产二价HPV疫苗晚上市了2年多,未占到先发优势。原在最开始,沃森率先在价格上发起猛攻,上市当年凭中标价格拿下过大单,但不曾料到次年万泰的降价反击更猛。另自市面上唯一一款九价HPV疫苗宣布扩龄开始,国内HPV疫苗企业的连环“崩坏”已经开启。卖不动,大概率将继续延续。

今年一季度,沃森生物的颓势持续:营收约6亿元,同比下降28.02%;归母净利润为1413万,同比下滑九成,其市值,也在持续蒸发。

两次“赌局”失利后,信心从哪来?

10年前,原本能靠传统疫苗生存的沃森,决定抽身而出,提出围绕“疫苗、血液制品、单抗药物”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大生物”产业布局。面对外界质疑,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坚信,“当大家都懂你的战略,并异口同声称赞时,那你的战略一定是滞后的。”

从眼光上来看,这一战略性布局具有前瞻性。但这一轮“赌局”,从今天来看,沃森并没有尝到胜利的甜头。

早期为了落实“大生物”产业布局,沃森开启了大举的并购之旅。如收购河北大安股权进军血制品领域;收购上海泽润50.69%的股权,将触角伸至新型疫苗;拿下嘉和生物63.48%的股权,布局单抗领域。同时,沃森还收购了宁波普诺生物、山东实杰生物和圣泰(莆田)药业,以进入疫苗流通领域。

但如今,沃森超99%的营业收入,都来自其自主疫苗的生产和销售,10年前的血制品、单抗药物布局计划,已“胎死腹中”,疫苗流通系“山东疫苗事件”等因素影响,也最终“流产”。从收购入局到退出清零的过程中,沃森生物的业绩几次受到转让协议及收购标的经营状况的影响。

而在自研创新疫苗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沃森又经历了一个从信心满满,到信心不足,再到受挫的过程。从现在来看,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二价HPV疫苗的上市,都比市场预期时间更晚。

以HPV疫苗为例。2014年,沃森启动HPV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入组超万例,创下国内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的最大规模,市场预计其在2017年上市,但最终上市时间是在2022年——一个市场空间已经受限的年份。

其实在2020年时,沃森已经在二价HPV疫苗上信心不足。

当年,一个引发轩然大波的拟“贱卖”资产案例发生在沃森身上。当时,沃森拟向淄博韵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永修观由昭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转让所持有的子公司上海泽润32.6%的股权,并由后两者向上海泽润增资。彼时,上海泽润二价HPV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九价HPV疫苗临床已启动。一时间,投资者勃然大怒。

后来沃森高层的大致解释是,本次是上市公司主动出售上海泽润股份,考虑到上海泽润的二价HPV疫苗进度已落后,九价HPV疫苗进度也掉队,整体进度不及预期,且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希望给上海泽润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入与艾博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上去。

尽管这一交易很快被取消,但能侧面看到,沃森已意识到在HPV疫苗竞争上因迟到而失去了优势。此后的商业化表现也证明,残酷的HPV疫苗红海,已容不下第三名之后的跟随者。

接着,就不得不提沃森在第二大“赌局”——mRNA疫苗上的遗憾。

沃森曾与艾博、蓝鹊生物分别合作,促成了国产中一半走到临床III期的新冠mRNA疫苗,尤其与艾博合作的沃艾可欣进展最快。2020年,沃森与艾博生物就共同开发新冠mRNA疫苗达成合作协议,其中,沃森负责后端,包括QA、QC、IND、临床研究等工作。但自2022年开始,很难在两家企业公示信息中看到合作细节,且其合作产品步入III期临床后,数据迟迟未披露。

2022年,沃森又与蓝鹊宣布合作开发新冠变异株单价或多价mRNA疫苗,其合作开发的疫苗沃蓝安安倒是获批紧急使用了,然而时间已经是在2023年12月——一个市场最佳入口已彻底关上闸门的时间。2020年-2023年,沃森的研发投入合计超30亿元,近3年研投占营收比例均超20%。这其中,有多少是在mRNA疫苗上打了水漂?

不过,还是必须要说,看mRNA疫苗研发企业,必须具备长线眼光。沃森能将mRNA疫苗做出来,就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技术价值。

推荐阅读

* 认命还是认栽?mRNA疫苗从疯狂到冰点,集体失声的“艾博”们,再粉墨登场要待何时?

* 一哥应收“埋大雷”,二、三哥业绩“哑火”,HPV疫苗用故事开启事故

从“me-too”阶段走过来,新型疫苗的未来在哪?

做新型疫苗的企业,他们的未来,最好有可接续的疫苗重磅品种。

沃森表示,将开发更高价次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更高价次脑膜炎球菌疫苗、更高价次HPV疫苗;另一方面加快创新性疫苗的研发布局,重点聚焦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产品研发。未来的5-10 年,力争逐步实现4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九价HPV疫苗、更高价次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产品上市。其实可以看到,目前沃森的在研产品中能占据国产替代先发优势的品种,并不多。

当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不止有沃森,业内诸多企业都尚处于前路迷茫的状态之中。

当下,虽然中国疫苗行业已经在过去三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很多疫苗企业尚处于依赖单品发展的阶段,且从“me-too”阶段走过来的疫苗企业们,在自主研发新型创新疫苗、多联多价疫苗,以及新技术崛起对老疫苗的迭代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疫苗这一领域,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是全球唯一需要批签发的管理制度,并推出了全球唯一一部针对疫苗的立法的市场。加上疫苗业务的独特性,以及愈发严苛的竞争环境,让诸多做创新疫苗的企业仍在苦寻一条出路。与创新药相比,新型疫苗需要更多的长期投资,甚至是国家层面主导的投资,有些产品可能需要20、30年后才有新产品上市,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较煎熬的过程。

但行业的破晓时分,终究会在煎熬的探索中到来。

回复“V”,了解电子期刊详情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全部讨论

“疫苗、血液制品、单抗药物”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大生物”产业布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想到了未必做到了。现实是,沃森并未践行其“产业布局”,而是像个赌徒似的过分押注新冠Y喵,“三大核心板块”中的“血液制品”和“单抗药物”这两个板块,既看不到研发项目、更瞧不见研发投入。
疫苗一垮,整个企业就玩完。
客观而言,问题并不完全出在企业自身。
既涉内卷的商业文化、也涉并不透明的行业J管环境!
比较悲催的是,尽管几家Y喵大咖的股价已下跌80-90%不等,但转为红海的行业仅仅是开始泛红,远未到血流成河的境地……

05-20 09:09

在过去,沃森的故事极其复杂,争议之声也颇多:战略错误,被质疑“贱卖”资产,治理水平惹争议,“鬼故事”项目太多……但在疫苗板块,沃森的前瞻性眼光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然而近三年,专闯疫苗高端局的沃森,要么错失先机,要么在行业大变局中碰壁。节奏,似乎总由不得自己。

05-20 09:25

你客观吗?MRNA是企业能决定的?HPV2价万泰还好吗?谁之过?不觉得国内企业很可怜吗?全世界缺货,国内产能没人打,是产品问题啊?没人保护,只有看客,良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