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的思维没毛病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60喜欢:68

——————————

想到过隆基的年报和一季报会不好看,但是没想到会这么不好看。今年一季度巨亏23.5亿,在光伏龙头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在上市公司“一季报巨亏的18家企业”中排名正数第三。

更扭曲的是,老红一边看到隆基对产业、企业的认知说的比谁都好,一边却看到隆基先是把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输给晶科,后是把市值第一的位置输给阳光电源

隆基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扭曲?让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看你才好。就像有“雪球”球友说的:“隆基在21到22年的一个时期内,在与友商的竞争中明显落伍。但是远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落伍”。

这两年的光伏产业真难。难在因为产业未来太好,好到所有资本都来玩,结果把光伏产业玩坏了。

这两年的光伏企业也真难。难在都想和别人不一样却做不到不一样,只能在大家都一样的基础上,拼速度不一样和拼规模不一样,结果拼到大家都一样的不赚钱。

这两年的隆基尤其难。难在非要和别人选择Topcon不一样,而且是在产业最难的时候选择和别人不一样。但是要证明选择XBC正确,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不知道当前愈演愈烈的产业整合给不给隆基证明的机会。

隆基错了吗?

老红试着从公开的信息,复盘了一下隆基过去几年可能的思维过程。结果认为,在当前光伏的产业环境下,隆基的思维没毛病。

当前光伏的产业环境是什么?

需求快速增长,但供给增长更快,带来严重的供大于求;新旧资本快速增长,但技术进步更快,带来加工装备更替周期的非正常加速。结果是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来越好,但是企业的当前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坏。

前两天看到一个投资机构的分析说,他们计算传统加工业的折旧期是8-10年,可计算光伏加工的折旧期只能是4年。又看到一篇文章说,半导体产业可能4-5年就会更换一批设备,不同于朱格拉周期的一个投资周期为10年的规律。“球友”说的更明确:这两年光伏的每一个技术进步,对股民都是灾难。

老红一想也是,就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光伏企业先是为了争霸天下,后是为了争取生存,不管自身功力如何,十八般武艺全上,使得光伏技术超常规进步,从多晶到单晶, 从P型到N型,从BSF到PERC再到Topcon、HJT、XBC。对此,前两天钟宝申也总结到:“PERC替代铝背场电池用了4年的时间。PERC作为一个主流的技术又存在了3年。然后到今年呢,TOPCon会成为主流的技术”。当前愈演愈烈的产业整合更是把这一超常规进步推向畸形演化,“P型向N型技术升级迭代的速度令行业更为措手不及。2023年P型与N型的市占率分别为70%和27%,但2024年,N型技术市占率将达到79%,P型市占率将断崖下跌至20%”。一代技术进步需要一代装备更替,当前的光伏产业4年就是一轮装备更替。但是在光伏产业,设备成本占整个发电成本超过80%,它带来一个残酷的结果就是:不断积累的沉没成本在消耗企业体能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慢性自杀的产业生态。反映在企业财报,就是高额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2023年,通威计提了60.35亿元,隆基计提了67.57亿元。2024年一季度,隆基又计提了28.01亿元。

伴随对这一产业生态认识的逐渐清晰,隆基应当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认识到当前的产业生态不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一段时间来,光伏企业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光伏产业链的发展本质就是技术驱动的降本增效”,对此,老红前两年会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却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2022年底时,钟宝申认识到:“我相信今天靠增长带来的机遇,同样也会成为明天当增长速度下来之后的风险”。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你是跟风做投资,其实热点大家都关注到了,它的生命周期就会变得很短。而一项投资动辄几十亿,高则上百亿,如果这项技术、这个产线的生命周期这么短,其实是无法有效的收回投资的”。对此,隆基决意不随波逐流,“不做赔钱、失血业务”,“我们一定不要参与非理性的价格竞争。企业要保持好现金流,做好理性的企业经营,底线是不能亏现金的”。

认定造成当前不良产业生态的是大家都选择Topcon。2023年中时,钟宝申说:“TOPCon和PERC电池相比,提升幅度略小,行业技术方面高度同质化,容易不达预期或过剩,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大概有400-500GW的TOPCon产能投向市场,投资收益压力非常大”,“我们还是坚持Topcon是一个过渡性技术”。虽然“公司两三年前就对TOPCON技术储备的很完整了”,但“2019年觉得TOPCON技术鸡肋,研发已经关闭”,因为相信它只会带来更多的沉没成本,消耗企业的体能。

决意选择一种能够带来更长时间正收益的产品。“评估一个电池技术的投资是否值得,需要看到它的盈利是否能支撑到生命周期的结束”。李振国说:“隆基需要打造的能力,是在惨烈的充分竞争环境下,如何保持住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是在没找到不再带来更多沉默成本的产品之前,宁肯错失市场,隆基也咬牙要“不领先不扩产”。对此,一位球友这样点评:“光伏有周期霸主必亡的魔咒,隆基从开始就想打破这个魔咒,拿出了不领先不扩产的保命技,如果隆基20~23大幅度扩产了,基本就继续验证霸主必亡的魔咒”。

最终选择了XBC。前几年,因为隆基迟迟没有对主打技术路线做出选择,曾让业内困惑,也曾让不少人指责丢失了市场份额,老红也先后写了《隆基“不推”什么是因为还没太想明白》、《猜隆基猜的头疼》等。2023年底,钟宝申确定地说:“隆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接下来的5-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今年5月13日又说:“我们的团队已经明确得出了结论,,就是太阳能电池各种技术最后发展的终极方向,都是BC电池”。因为XBC转换率高、加工成本也高,在追求短期性价比的当前市场中完全不具有竞争力,相信隆基为了兼顾生存与战略,一定在XBC路线上进行了大量比较,最终策略地选择了竞争力有限、成本也可控的HPBC来问道BC。

聊到这里,老红忍不住想插入一个小话题。今年初,一位光伏权威专家说:“没有一个行业像光伏行业这么笨!明明知道过剩的时候,还要拼命的释放产能”,老红觉得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法没有意义。过去几年的隆基,就是因为知道产能过剩,所以努力不释放低端产能,目的是为了“不笨”。因为“不笨”,隆基的一季报就变得如此难看,而那些“拼命释放产能”的企业,业绩却要好看的多。

隆基选择XBC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这是一个比上一次选择单晶替代多晶要惨痛的多的选择,上次是年亏损几千万,这次是一季度亏损23.5亿!即使如此,隆基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坚信能够坚持到证明自己是对的那一天。

总之,隆基选择XBC不是为了和别人不一样,只是为了跳出慢性自杀的产业生态,这种思维没毛病

这样的思维,别的光伏企业未必没想到,但除了同样选择XBC的爱旭,谁也不敢这么做。

隆基能不能坚持到底?

目前看隆基还好。毛利率还没落后,有文章总结2023年头部一体化企业的光伏组件毛利润率是:隆基绿能18.38%,晶澳科技18.28%,阿特斯16%,天合光能15.54%,晶科能源14.43%,东方日升13.63%;现金准备也还算充足,有球友用类现金(货币资金+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有息负债,得到龙头企业的“净留存现金”为:隆基是380亿,晶澳是58亿,天合是-50亿,晶科是40亿。李振国2023年初就说:“隆基也已经在为‘行业产能过剩’做准备。自去年开始就已经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理”;信心十足,4月3日和5月10日,隆基绿能先后签署了2024-2026年间42.5万吨颗粒硅+86.24万吨棒状硅的硅料购买合同,折合每年硅片产能约为190~260GW。这是要抢占最大市场份额的架势呀!

隆基的下一步结果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因为此轮光伏产业整合,是从未有的残酷、从未有的时间长,在XBC还没有形成绝对规模效应之前,隆基的业绩还会很不好看,那些关心隆基的人还将面对不少扭曲的事情。

隆基的思维没毛病并不代表做的也没毛病,但是无论做的结果如何,它只和隆基的企业命运有关,和隆基的没毛病思维无关。

参考资料:

《业绩普降!光伏行业遭遇“周期底”?》

《光伏老兵,如何过冬?》

《关于隆基当下经营及23年年报的一些分析与见解》

《中国新能源产业今日成就 最根本原因是规模经济》

《对话钟宝申:解密BC二代新品背后故事与战略思考》

隆基:三年签128.7万吨硅料,折合硅片超700GW》

《李俊峰:这一轮光伏价格战,实在有些不明不白》

《未来30年大变局,讲透国运与人运》

红炜

2024.5.6.

相关文章

隆基说得多是因为想的更多

隆基三季报的不意外和意外

当前 Topcon玩的是规模,BC玩的是独特

隆基需要慢慢地读

隆基像个中年人 通威像个小伙子

大家对隆基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隆基像“胖东来”好还是不好?

隆基选择Topcon 只说明“一种光伏板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隆基猜得头疼

隆基亏在看上去缺少“狼性”

隆基Hi-Mo6产品发布会最想发布的是什么?

同是隆基业绩 产业人看到90亿,股票投资人看到6%

隆基“不推”什么是因为还没太想明白

隆基“不赌”

2021年 隆基都在忙什么?

协鑫、隆基 “两只老虎”

隆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凭什么宁德时代的股价是隆基股份的6倍?

隆基通威两个人的舞台

精彩讨论

落袋为安稳健前行05-18 09:45

我也思考了一下,隆基过去从经刚线切割、单晶对多晶替代等方面确实选择对了,奠定了隆基在行业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隆基在战术上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1.认为166尺寸的硅片是主流,182尺寸是方向;2.死守182比210尺寸硅片优秀,是最佳尺寸;3.认为porc比topcom性价比高;4.在中小企业抢硅料、石英材料、玻璃等材料时故作清高;5.2021、2022为了保组件第一拼命接单,后为了“守信”咬牙亏损交货,2023年搞怕了,又不敢接单;6.董事长、总经理及主要高管拿着千万年薪,在光伏企业里超出太多;7.扩张太快,内部管理跟不上,回应股民关切不够,不重视市值管理,抖音、微信文宣倒是大把(我就是上了这个当);8.美国业务亏损太大,心理准备不足,信誓旦旦合作方会出滞留费,组件回国后又过于惜售;9.减值计提防不胜防,不计股价后果;10.愿景很美、落地艰难。

慈俭和静05-18 09:21

隆基对大局每一步判断都对,这两年落伍最根本主要还是低估了HPBC量产的难度,开始的时候自信能很快量产HPBC,从而放弃topcon,后来HPBC一时又上不来,又调头上topcon,这期间反复折腾两年,导致先进产能青黄不接,只能以PERC续命,加上美国滞港,任由其他家超越,而今,资金充足,新技术和新产能都上来了,应该慢慢走出来了。

拉黑大v才能挣钱05-18 11:05

也不算太失误。其实2023年上半年只有晶科有少量topcon出货,晶澳,天合,隆基都没有,而且上半年盈利topcon可能也就那样。topcon真正显示出盈利来可能也就去年三季度,原因就是晶科在二季度低价抢单,吃到了甜头,到这种策略最终把自己也玩死了。大家都低价抢结果11月份以后组件跌破了1元,集体不行了。所以topcon其实真正盈利了就是去年三季度有一些优势。隆基的判断还是大差不差的。真正耽误隆基的确实就是hpbc量产进度有些慢

隆基伟业05-19 21:58

逻辑错误。bc➕泰瑞已经成了,topcon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定力,更别提tbc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隆基走捷径?这可算是指鹿为马了,不研发直接上产能卷的,才是走捷径的鼠目寸光之辈

狼爪冰冰凉05-27 10:48

不能这么笼统地讲,因为BC也分很多种。大庆基地的BC是黄河水电自家的PERC+BC。可以理解为提升的只是表面光学,电学上钝化技术不够先进,开压必然比TOPCon更低,导致弱光响应等必然相对落后。大庆基地的数据只能讲黄河水电的IBC落后于TOPCon。
它的IBC进化方向也是升级TOPCon,HJT这类钝化接触技术。没错,就是$隆基绿能(SH601012)$ 走通平价量产了的HPBC这个思路。

全部讨论

前辈老师好,请教老师一个问题目前Hpbc二代和最新的Topcon之间转换效率分别是多少?Hpbc光伏电站的投资效益最终是否比Topcon高!技术的进步最终要体现在转化率成本和最终收益上!谢谢指教,回复!

隆基的算法可能没毛病,但得看他怎么熬过这几年,如果钙钛矿和HJT最终难量产成功,topcon或者TBC能占据主流市场10年,那隆基还真可能没机会了……
走捷径避风险有时候也是一种赌!$隆基绿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晶科能源(SH688223)$

隆基对大局每一步判断都对,这两年落伍最根本主要还是低估了HPBC量产的难度,开始的时候自信能很快量产HPBC,从而放弃topcon,后来HPBC一时又上不来,又调头上topcon,这期间反复折腾两年,导致先进产能青黄不接,只能以PERC续命,加上美国滞港,任由其他家超越,而今,资金充足,新技术和新产能都上来了,应该慢慢走出来了。

老红,请教美国产线如果被电池片制裁,这个局怎么破啊?难道这个产线投资又会失算吗?隆基太难了

我也思考了一下,隆基过去从经刚线切割、单晶对多晶替代等方面确实选择对了,奠定了隆基在行业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隆基在战术上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1.认为166尺寸的硅片是主流,182尺寸是方向;2.死守182比210尺寸硅片优秀,是最佳尺寸;3.认为porc比topcom性价比高;4.在中小企业抢硅料、石英材料、玻璃等材料时故作清高;5.2021、2022为了保组件第一拼命接单,后为了“守信”咬牙亏损交货,2023年搞怕了,又不敢接单;6.董事长、总经理及主要高管拿着千万年薪,在光伏企业里超出太多;7.扩张太快,内部管理跟不上,回应股民关切不够,不重视市值管理,抖音、微信文宣倒是大把(我就是上了这个当);8.美国业务亏损太大,心理准备不足,信誓旦旦合作方会出滞留费,组件回国后又过于惜售;9.减值计提防不胜防,不计股价后果;10.愿景很美、落地艰难。

$隆基绿能(SH601012)$ 说到底,万物皆周期,在周期高点的时候,大家为何不卖呢,错把周期当成长,隆基这次真没穿越周期,从股价下跌的空间和时间上来看,还超出了传统能源化工的周期,比如三友化工、齐翔腾达!股价下跌了75%,跌了足足2年半的时间,再对比一下化工板块龙头万华化学,是比不过!

这宣传的如此清新脱俗,分析问题不看约束条件的吗?隆基到底是落后产能包袱大呢?还是因为就为了选择不一样?隆基等着死吧,计提减值仅仅是存货,资产减值还没开始呢,看能拖到啥时候,一体化的祸根就是隆基种的。

05-18 10:48

金融资本相比产业资本更注重短期边际变化,一两个季度不赚钱或者亏损就开始哭爹喊娘。如果把光伏行业看作一个整体,全产业链成本假设为1元/W,那么在过去几年组件价格2元/W的时代,每G瓦的行业利润是10亿,每年几百G瓦的出货为行业积累了多少利润?现在才亏几个季度就开始受不了?更不用说现在会计上的亏损更多的是存货跌价减值损失,本质上是产业链价格下行期间上游赚的钱(相比现货价格,之前高价买原材料的损失)。
24年组件价格接近现金成本,整个行业开始亏运营成本,这才开始供给侧出清。这时候最容易被挤出去的是刚进入行业就面临亏损的新企业,大部分已上市的老公司都吃到了前几年价格高位时期的利润,积累了家底。至于这些家底是转化为了技术储备,还是先进产能,抑或是降低负债率增厚了流动资产,那就看各家企业管理层应对产业周期谋求自身发展的智慧和抉择。
从更高的国家意志角度出发,能源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成本之一,清洁能源行业愿意自我内卷快速迭代降本增效,国家肯定乐见其成。你也不用担心整个行业把自己玩死,从历史上多次光伏行业危机时政府的引导和救助,说明政府在密切关注这个行业,现在的情况显然还不需要出手。
低成本的光伏组件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未来一带一路输出先进制造业和能源新基建打下基础。这个宏大叙事国家和地府政府看到了,很多产业资本也意识到了,所以大家勒紧裤腰带逆周期扩产先进产能,搞技术迭代,都是想搭上这轮能源转型浪潮。只剩下金融资本在大撤退,这就是金融资本的内在属性:厌恶风险;即便上市的这批企业已经是在这轮出清中具有相对优势的。

05-26 16:25

$隆基绿能(SH601012)$
现在讨论隆基对还是错,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还没有到终局100%可以下结论的时候。如果这轮行业出清的最终结果是隆基熬死了对手,同时取得更强大的行业地位那就是没毛病,如果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它的龙头地位最终丢失了,同时技术路线也落后了对手,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从现状来看,你可以说隆基没毛病,毕竟技术迭代的初衷是产品升级迭代后盈利更好,没想到目前看到的结果却是产业链疯狂内卷,大家都不赚钱;但是从唯结果论的角度来看,隆基也确实是错了,一方面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超越,另一方面,bc至少目前来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对于隆基有没有毛病的问题,我只能说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这个时间投资隆基依然面临不小的风险,如果隆基的bc始终不达预期,那么其目前的市值相比竞争对手依然是显著高估的,同时我个人也不建议对bc抱太高期望,bc这种路线从工艺路线就能看出来,过于复杂,成本端很难卷得过其他竞争技术路线,另外隆基整天吹bc更适合分布式c端,主要是外观好看有溢价,这点我持保留态度,因为它说的这条理由不符合光伏行业发展规律,光伏行业的客户永远是在计算经济性的,不然为什么整天盯着irr,外观再好看,如果经济性相对较差,那就都是白扯。
总结起来,就是隆基这个位置投资风险还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光伏行业也给市场好好上了一课,凡是国人彻底突破全产业链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起来真的要小心,除了卷还是卷,直到把一个成长行业彻底卷成强周期行业为止,投资这类行业还是要慎重

05-26 12:02

赞同。
1.隆基不押注topcon是理智分析思考的结果。这种理智是必须的。哪怕结果可能不好,就是说判断错了,也一样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人能100%的判断准确。但不判断,则100%的死的很惨。不是今天,就是明天。隆基是优秀的企业,但不是神。
2.另外,隆基的现金“储备”,或者说攒下来的现金能力。应该是现金,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一起来评估,甚至包括年度资本开支和潜在的设备更替。单看一个是不全面的。比如,通威晶科的现金也不少。但通威今年资本开支有300亿,晶科的资产负债率是最高的。$隆基绿能(SH6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