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8回复:14喜欢:2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惊天大错配 "
“我们利用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和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来构造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错配悬崖”的压力指数,指数越高则未来利差缩窄将越大。这项指数显示,浦发银行由于房贷多而活期存款少,其压力指数为49%最高。压力稍微大一些的还有中行、建行、光大和兴业。招行吸收活期存款有优势,尽管压力指数为34%,但问题不大。民生压力指数最低为14%,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仅占总贷款的5.16%,远远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但民生吸收活期存款的能力也不强,暗含其流动性压力犹存。”

  论资产负债的“错配悬崖”

  影子银行的“类资产”与银行间市场短期流动性负债过度错配而产生的资金面紧张问题,尽管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但错配造成的刺痛未消。因影子银行“类资产”的久期一般为6个月至1年,而“类负债”久期一般为1天至3个月,且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负债利率普遍上升100BP,估计由于上半年错配导致的利率倒挂还将持续3个月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惊天大错配”萦绕在商业银行身上,那就是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与负债的错配问题,这种错配使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大。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储蓄贷款协会危机。

  美国的储蓄贷款协会是主要进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银行机构,在80年代以前,由于美国实行“Q条例”(即对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储蓄贷款协会很容易吸收短期低成本的负债资金而进行长期限固定利率的住房贷款。当时银行流行“3-6-3”模式,即银行以3%利率借钱,以6%利率贷款,然后下午3点去打高尔夫。

  但是,进入8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快速上升,当时的里根政府实行高利率政策,致使资金成本快速上涨。而且,通货膨胀上扬使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大行其道,“金融脱媒”也快速提高资金成本。更为重要的是,198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决定自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取消对定期存款的最高限制,即取消“Q条例”。在短期滚动负债利率高歌猛进中,80年代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发生两次危机。

  这张画面似乎在中国金融市场若隐若现,引线不是流动性收紧政策,而是今年7月20日宣布的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的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含义是贷款利率可在名义基准利率的上下自由浮动,未来新发生贷款的定价权属于银行,而该政策的背后含义是老贷款利率将持续固定,尽管商业银行大多数长期限贷款实行以基准利率为标杆的浮动定价,但原先签定的合同中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在未来可能不变,中央银行着手让商业银行自己形成新的贷款基准利率(如传说中的最优贷款利率),不用再动过时的名义基准贷款利率,因此商业银行事实上持有的是固定利率的老贷款。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与负债的“错配悬崖”就藏在这里!

  根据我们的经验测算,商业银行3年期以上的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约为45%,其中5年期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约占总贷款比重为12%。这些老贷款在合同里面尽管大多以过去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方式定价,但在未来合同剩余期限里,都演变成了固定利率。

  再看负债的演变

  一是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从2010年的43%下降至2013年6月末的30%,活期存款下降部分几乎全部转化为高收益理财产品,2013年6月末理财产品与总存款的比重为9%,这相当于金融机构有9%的负债成本提高了约500BP,而且比重还在增加。这类似于80年代美国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

  二是3年期以上的存款占总存款比重由2010年的20%下降至2013年6月末的8%左右,其中还有一半是浮动利率的协议存款,随未来利率上升而上升。

  三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普遍上升50BP-100BP的水平,银行从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利率大幅上升。四是如果中央银行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或者首先让3年以上期限存款自由定价,或者推发CD,那么负债利率抬高是毋庸质疑的。

  我们利用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和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来构造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错配悬崖”的压力指数,指数越高则未来利差缩窄将越大。这项指数显示,浦发银行由于房贷多而活期存款少,其压力指数为49%最高。压力稍微大一些的还有中行、建行、光大和兴业。招行吸收活期存款有优势,尽管压力指数为34%,但问题不大。民生压力指数最低为14%,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仅占总贷款的5.16%,远远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但民生吸收活期存款的能力也不强,暗含其流动性压力犹存。我们估计,商业银行利差缩窄的压力在2014年将快速上升。

  要知道,美国就是在80年代的经济停滞、高通货膨胀环境中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和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我们不要低估当今中国央行的改革意志,惟有顺势而为,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笔者以为,应对“错配悬崖”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盘活存量资产。周小川行长在7月19-20日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明确表示,应采取措施通过发展债券市场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长期金融工具和合适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其承担长期投资的风险,从而化解资金期限错配问题。二是改善服务,大力吸收活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三是发行金融债,既可补充附属资本又可补充负债。四是积极营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剩余资金。五是吸收香港人民币存款。六是补充必要的协议存款,开创试验发行CD。七是积极矫正存量资产负债的错配。@处镜如初 @东博老股民

全部讨论

2013-08-12 00:32

mark先

2013-08-11 23:19

不错

2013-08-11 22:01

国际货币环境未来几年紧不起来。国内利率上行空间十分有限,借短贷长仍是好生意。

2013-08-11 21:33

写得好。

2013-08-11 20:36

2013-08-11 16:48

但在未来合同剩余期限里,都演变成了固定利率----这句话是错的,如果银行集体贷款利率上调,那么银行的贷款利率肯定上调,顶多是签订补充协议,而贷款利率下调则未必下调很快,招商银行对于房贷就干过这个事情,

2013-08-11 16:31

2013-08-11 16:22

我不确定我看懂了。

是不是在说,如果将来利率整体上行,则由于国家不再指定贷款利率,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能重新定价所以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

俺么如果反之,将来整体利率下行则这部分抵押贷款会给银行带来额外的收益?

将来利率市场如果变化我判断不出来,我只是觉得,从长期看,中国的利率总有一点会和美国、日本、香港、欧洲持平,否则的话借入外币贷款兑换成人民币存入中国的银行总归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套利生意。

2013-08-11 16:17

从经营方向上,从4年前开始,民生银行就不断降低表内中长期贷款久期,目前超长期的个贷己低至6%左右,上市银行只有华夏低于10%,其他银行都占15%以上的份额。同时,民生的存款端近2年也逐渐发力,平均余额存贷比和期未越来越接近,个人存款增幅居上市银行前列。此两端隐约可见民生提前3一4年为存款利率高涨做的准备。当然兴业也做了准备,但区别于民生的零售方向,兴业把重点放在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