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2023年6月2日显示面板关键互动——点评&解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2

材料端,本土化供应比例与降本增效密切相关,单一厂商因市场地位不同推动能力不同,但整体发展趋势必然与国内显示面板出货面积成长趋势相同。

设备端,则是另外一回事。日本作为显示面板首发国家,其设备端、材料端是协同发展而成;现今面板虽已成昨日黄花,但关键设备,韩国也不能望其项背。目前,LCD、OLED全面产能过剩,产线建设高峰期均已过去,启望设备端在国内成长(模组除外),只能是缘木求鱼。

首先,终端客户基于供应制衡考量,单一供应商占比超30%,已意味着居于强势地位,后续再提升难度倍增。其次,对于华星而言,TCL电子竞争也是终端客户重要考量因素。

目前,华星TV及VA MNT面板发展已走过做大阶段,以需求为导向制定竞争策略已是必然。但,t9不仅是产能释放初期,而且是当下IT产能已然过剩的存量市场竞争,不可能按需制定竞争策略,且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产线折旧影响,以及台厂退无可退,激进价格策略难以成行/效,市场拓展关键在于提升技术竞争力,不在于标称的产品性能参数,而在于整体竞争力,详见专栏文章《讲武堂——BOE屏,将全面进入技术竞争力主导时代》。

目前,康宁、旭硝子及电气硝子,玻璃基板业务经营状况均不佳,康宁率先涨价具有联动效应。 

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虽占据全球玻璃基板近九成市场份额,但康宁于京东方,旭硝子于华星(熔炉段在惠州),从前段熔炉到后段切割加工基本实现本地化配套,并不存在所谓供应链安全问题,且虽是寡占,却是共存关系。

华星所谓行业整合机遇:

以VA MNT为主的苏州产线,虽承袭三星显示技术,加持华星成本优势,但在与友达,惠科市占之争下,引致的却是当下VA MNT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中低端产品线陷入亏损。 

目前,能重点把握的行业整合机遇,就是LGD广州IPS TV面板产线。但,入手并不能带来(相较于京东方ADS)竞争能力提升,且TCL电子、海信、LGE竞争态势已成白热化,整合之后,华星客户端拓展也不见得会好于LGD。

在当下液晶面板产能整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广州G8.5 LCD产线200K产能完全释放,更有可能带来是不得不再次与惠科死战,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再度逆转向下。

当下,液晶TV面板,京东方,华星、惠科三强鼎立之势已成。

惠科受制于自身技术竞争力不足,以激进的价格策略所能拓展的TV面板市场份额已达极致,IT面板更是如此。对其而言,做老大不是奢望、而是非分之想,做老二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健康发展契合其述求。

台厂低世代线IT面板竞争力日益消退已是不可逆,车载面板优势厂商天马G8.6产线明年将量产,IT面板被其视为核心增长业务,华星只有致力于提升自身技术竞争力,才能确保先发优势,健康发展契合其述求。

维信诺、天马、华星均已实现折叠、LTPO技术产品量产交付,天马市场份额陡增主因是获得小米刚性OLED智能手机转(柔性屏)单。

柔性OLED,第一集团是以苹果供应商三星显示、京东方为主的竞争(LGD地位特殊),第二集团则是维信诺、天马、华星之争,且华星并不占优。

柔性OLED高端产品线,不在于华星是否专注于折叠和LTPO等差异化技术,以及技术迭代和新产品开发是否顺利,而在于不能在竞争中市场份额被三星显示/京东方边缘化。

$京东方A(SZ000725)$ $TCL科技(SZ000100)$ 

全部讨论

2023-06-03 16:17

只要升得快,艰难不是问题!

2023-06-03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