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5

20221105飞利浦专家交流

如何看待飞利浦的召回

分家用和医用两块。家用呼吸机21年4月开始召回,是全球性的召回,几乎涉及家用呼吸机全线的产品,包括目前主流卖的,还有上一代的产品。国内的睡眠呼吸机,DS系列的新款产品基本已经更换完配件,肺病的机器大概完成了7,80%。家用呼吸机分为睡眠和肺病两种,肺病的机器卖的比较少,不到两年时间卖了1万多台。目前飞利浦只有新款呼吸机的配件,睡眠呼吸机去年9月底到了配件,到今年3月,已经能找到的大概5万多台都解决了。老款睡眠呼吸机配件还没拿到,估计要到明年1,2月才能拿到。

医用呼吸机今年1,2月的时候美国开始召回,国内4月底正式通知,6月初上海药监公布了这个事情(医保支付的)都进行了召回。医用呼吸机召回目前还没有说法,本来说10月底给一个解决方案,估计11月会有一个方案出来。目前医用呼吸机召回期间,也可以正常使用(国内V60有15000多台,只要能正常运行就可以)。

飞利浦医用呼吸机和家用呼吸机的召回原因不一样,医用是因为电源板上的按钮松动(导致出故障不报警),家用呼吸机是消音泡沫有质量问题,高温下变成粉末吸入后有毒。

飞利浦呼吸机的销售

飞利浦的家用呼吸机在18-19年有换代,现在只能召回新款呼吸机,老款机器也发起了召回但是没法更换配件,但是能提供一个加装过滤装置的解决方案。现在飞利浦的呼吸机都不能销售,但是可以以旧换新,新款产品已经解决了之前的风险。现在只有睡眠呼吸机可以这种方式换新,肺病呼吸机还不行。

召回的进度

呼吸机之前一年新款销量在1.5万台,但是去年4月召回的时候库存还有7-8000万,加上代理商手里的一共有1.4-1.5万台左右,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就没货了。因此以旧换新都是批量的,要经销商把老款收回来达到一定比例之后才会给经销商配额,申请新的呼吸机。

飞利浦的医用呼吸机

召回的机器主要是V60,用在危重症呼吸科,单价在23,24万左右,患者都是比较重症的在ICU的患者,和家用最本质的级别是医用的可以提供纯氧,操作灵敏度,报警装置等也是家用呼吸机没法比的。去年召回家用呼吸机的时候已经有涉及到医用产品了,这些在国外是家用系列,在国内是医用给普通的病房。今年4月召回的就是医用的主流产品,是市面上最高端的,卖了小10年的。(之前国产没有替代产品)

单水平和双水平的差异

家用呼吸机主要是睡眠呼吸机,有单水平和双水平的呼吸机,但是睡眠呼吸机的双水平只有高低压区分,没有模式参数设置,只是把气道撑开防止打呼噜等,没有治疗作用。

肺病呼吸机都是双水平的,飞利浦ST肺病呼吸机有参数,模式,后备频率,一旦窒息的时候能立马反应过来提供支持。慢阻肺等患者还是要用到肺病呼吸机,是刚性的需求。

呼吸机家用和医用的占比

飞利浦召回前的高峰期(19年)是60-70%是家用的产出(包含线上,小部分制氧机),剩下的30%多是医用。别家的呼吸机都是家用为主,医用肺病领域,飞利浦之前是绝对的第一。国内这两年防仿制的很多,但是之前基本没有。怡和嘉业去年刚刚开始仿制V60,现在体量还不大,怡和嘉业的面罩在医院还能销售。

20年的时候,外行人不知道,也不分医用和家用(家用呼吸机没法治疗肺病),但是医院也采购了,那个时候太乱了。

飞利浦召回的进度

飞利浦影响召回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要有配件。最开始是预计明年6月解除,现在看明年年底前能完成就不错了。现在老款机器还没动,但是体量很大,保守看有20万台。飞利浦新上的CEO说年底要完成90%比例。

理论上,要求所有召回、替换完成之后才能重新销售,刨除老款家用呼吸机,中端的医用呼吸机也没有任何解决方案。这些机器在国外卖个人,在国内卖医院,这些机器医院更换很麻烦,预计明年2,3月后才能来配件。

后续回归后怎么看待市场竞争

飞利浦之前还能给代理商信息拖一拖,但今年下半年医疗飞利浦的经销商已经可以接别的品牌(主要是接瑞思迈的产品),也有经销商所有产品都卖。一个是经销商没有产品卖,二是飞利浦也需要经销商做配合召回工作。乐观点看24年飞利浦回归后,经销商的关系回归也是个艰难的过程,一旦转过去后,除非对方有大错误,否则飞利浦再迅速回到以前的地位不太现实,每个3-5年的临床,经销商的培养不可能。如果这期间对手的产品没有飞利浦好,经销商可能等飞利浦回来,如果做到一致了,拿回金额就很难。现在飞利浦给经销商的空间也不大。

经销商的利润,怡和嘉业二级经销商能给到50扣,飞利浦如何

飞利浦给不了50扣,给一级商正常就是68扣,以前拼的比较凶的时候,给经销商返点,比如销售100台返几台机器,最高做到60扣到55扣。现在正常依旧换新就是68扣而且没有任何折扣。国内的能做到抵扣率,他们出厂价很低,怡和嘉业出厂价很便宜,翻个2倍没问题,给一级和二级商的空间组。比如他们终端4500-4600的机器,就1700-1800的进货价。如果是睡眠呼吸机包销谈,价格还能再低一些。

经销商单台产出之前卖飞利浦的很高,但是这两年不行了。比如单水平睡眠呼吸机DS500,官网终端价12800,但是终端成交价在11000-12000,如果没有临床可能更低10000左右。但是临床费用有10-20%的空间,刨除之后还有人员开支,经销商毛利率不超过15%。飞利浦刚进中国时候,老经销商卖一台呼吸机能挣万八百,但现在有的卖一台1000都挣不了。

怡和嘉业飞利浦的渠道区别

最大的差别是飞利浦瑞思迈走传统临床渠道,瑞思迈放弃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回来了。国内现在做传统渠道的还没有,怡和嘉业主要是走流通+线上渠道,流通渠道好点的呼吸机就6-7000元,差点的4-5000,但是飞利浦的基本都在1万以上。

1万元以上的呼吸机需要医生引导+临床背书。公司现在就是两大块:传统渠道肯定要推广,线上电商标注很高的价格,但是私聊会便宜,后面会把老款的产品放在流通渠道推广(但是现在老款产品没有货,只有DS的新款)。

传统渠道肯定要做,怡和嘉业现在也在向这边靠,之前他们不做品牌,现在也在做体验中心(飞利浦引入的模式)。体验中心最开始是在商场里,现在都在医院旁边。

流通渠道的形式

包括街店、连锁品牌街店、药店、呼吸机联盟等。呼吸机联盟很多是之前厂家、经销商或者卖水货的出来的,卖各个品牌的呼吸机,这种模式也是个趋势,类似血糖仪的模式。

怡和嘉业迅速占领市场就是流通渠道做的好,在流通渠道做好就是看利润。飞利浦也尝试过这个渠道,但是公司产品价格还是偏贵不好走量。类似公司现在做的OTC的,都是老款为主,飞利浦肺病做的好,睡眠差一些。

怡和嘉业如果不做临床,单靠渠道能否做大

怡和嘉业站在风口,这两年睡眠呼吸机是高速发展期,即使不做市场,人数和需求也有;现在怡和嘉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做体验中心,打造瑞迈特品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在全国大会上宣传高端的医院呼吸机,现在也有睡眠监测产品。他们以前没太关注医院端,现在往这方面走。

这两年睡眠呼吸机发展快,除了临床推荐外,医院也都在配。前几年有睡眠呼吸产品的医院不多,现在有了单独的一级学科,也标配了睡眠科室。现在是王晨院士主导,医院要评呼吸危重症,必须要有相应产品。睡眠监测产品这几年卖的好,做睡眠监测筛出来OSAS患者,虽然之前患者人数多但是意识到有问题的人少,做检查的少。专家评估全国有1亿人潜在风险的人,但是检测出来不到1%,后面患者量会逐步上来。以前是患者从医院出来就去了体验中心,现在很多患者去体验中心转了一圈不一定买,可能又去网上买,传统渠道卖的就没那么多了。但是飞利浦的新品还是会放在传统渠道,怡和嘉业没有这个问题。

行业和飞利浦的增速

飞利浦内部的指标,SRC部门主要是家用和医用呼吸机两条线,每年增长的指标都在30-35%之间(6年以来),专家来之前已经连续5年完成了指标。整体30%多增长基本没问题,其中家用更多。家用里面,飞利浦的销售一般是2台睡眠,一台肺病。睡眠是因为有潜在患者没有诊断出来,所以3-40%的高增长没问题,肺病的患者群体和发病率固定,市场靠人口自然老化以及医院的ICU、科室建设,靠床位数的变化,估计增长在5-10%,好处是肺病的单台产出高。单水平的睡眠呼吸机一般1万左右,肺病呼吸机都在1万5以上,2万左右。还有高端的客户,可能买中端医用产品,全部配下来估计小10万元。

国内之前飞利浦的增速应该是比行业快的。全球来看,瑞思迈的睡眠呼吸机更强,但是召回之前飞利浦在国内也是压着瑞思迈打。东北地区,成熟的代理商基本都是飞利浦的,没有瑞思迈的代理商,召回之后才有代理商。另外这两年公司,飞利浦医用的增速也很快,医用因为基数小,增速最高的时候有80%的指标,一般就是40%多。

怡和嘉业的增长

怡和嘉业有5个大的流通经销商,都是2-3000万左右的体量,进货价平均下来就是2-3000元。这5个经销商,一年的销量估计在5万台,而飞利浦的家用睡眠呼吸机在召回前也就是3万台。所以之前没有想到流通渠道有这么大的市场。家用呼吸机怡和嘉业比飞利浦销量更高。飞利浦之前没太在意流通渠道,比如河南一个省的一个经销商销售额就能有500万,就卖老款ST机器和呼吸机,公司直接卖新款的机器都卖不到这么多。怡和嘉业覆盖了很多飞利浦没有看到的渠道。

怎么看怡和嘉业的产品力

家用睡眠呼吸机算法有差别,各家的功能比如压力释放什么的也差不多,只不过灵敏度等方面可能有差别,另外就是客户的感受度。因为睡眠呼吸机不涉及致死致病的问题,就看舒不舒服。家用呼吸机的部件基本也是外采,核心就是涡轮和电板。瑞思迈的睡眠呼吸机,湿化做的好,另外给气的压力比价合适,不冲,它们算法上精密些,还有针对女性、老年人、易感人群的专用机器。

怡和嘉业的面罩做的不错,设备性能可能比进口还有差距。肺病的机器要求高一些,怡和嘉业主要还是性价比高。飞利浦或者瑞思迈1万以下的肺病呼吸机基本没有,但是偏远地区有刚需,怡和嘉业可能卖7000-8000元,机器也能用,而且它们的售后也没问题,可以解决问题。

打分:如果飞利浦是100分,怡和嘉业睡眠呼吸机能做到7-80分,家用的肺病呼吸机也就做6-70分,医用的呼吸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北地区也没有看到有怡和嘉业装机的。怡和嘉业家用已经做得是国产最好的了,但是医用方面,凯利泰(和瑞思迈合作)、迈瑞、斯柏瑞的无创呼吸机做得都比较好,它们的技术都传承了飞利浦,高端的对标的都是飞利浦的V60。

鱼跃的对比

鱼跃的重心在线上,不做渠道,睡眠的呼吸机比较多。鱼跃的产品没有怡和嘉业的好,他们的医用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治疗仪也没做成。它们渠道试过卖呼吸机,但是推的不理想。

怎么看医用呼吸机的进入

医用呼吸机,迈瑞的出现对飞利浦的压力很大,但是目前看,迈瑞现在没有想法向家用做;凯利泰和瑞思迈是一家,相当于补充了瑞思迈的医用线;斯柏瑞一直都有家用呼吸机,但是也没做出来,没赶上市场。

家用呼吸机的国内市场,飞利浦、瑞思迈、怡和嘉业是几个大的,还有些是小的没有知名度,比如斯柏瑞主要做高流量的,是高流量第一品牌,侧重点不一样,它们望家用呼吸机切也挺难的。小众品牌销量不大,可能卖个高毛利,但是走量的话对瑞迈特(怡和嘉业)冲击不太可能。

家用呼吸机壁垒更低,为啥不进入

从代理商的角度看不一样,模式和打法不一样。医用代理商是医院招标,代理商要找关系;家用的代理商非常繁琐,是服务行业,当然现金流会更好,资金周转快。比如迈瑞,都是在医用端,在家用要涉及到售后、代理商培训等,飞利浦培养一个代理商需要6-9个月时间,需要门店,体验中心的医学人员,还要做系统和服务等。因为医用的经销商一般都做不过家用的,后者的客户更复杂。所以医用和家用分的比较清,做医用的很少来做家用。

综合评价怡和嘉业

专家固有印象中,觉得怡和嘉业不值得一提,当时没有注意到下面渠道这边的生意(县级门店等)。飞利浦19年销售额5个亿(医用+家用),现在看国内纯家用估计也有这个数字了,才发现这个市场体量也很大。

新冠对呼吸机市场的影响

新冠对呼吸机有正向的刺激没问题,但是可能不会很大。现在医院的采购已经没有高速增长了,20年和21年透支了很多。当年医院都采购了呼吸机,尽管没买到好的,现在想买好的,但是设备报废期也有5年左右,没法再卖新机器。2021年的时候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医院渠道的呼吸机。县级医院或者卫生机构可能会储备,但是大的医院后面还是正常采购,新冠不会再有额外的刺激。

至于家用方面。担心新冠不如采购制氧机,做家庭氧疗。家里如果有老年人可以备呼吸机,新冠可能把基础疾病带起来,就需要呼吸机了。瑞思迈这两年卖的很好,也没有竞争,还向上调了两次价(之前都是降价)。瑞思迈今年的指标已经达成了,已经开始控货了。

$怡和嘉业(SZ301367)$ $鱼跃医疗(SZ002223)$ $美好医疗(SZ301363)$ 

全部讨论

2022-11-25 21:59

老师你是真牛,反向指标了都

2022-11-14 17:25

请问怡和家业的呼吸机和止鼾器是都是自己生产的吗?品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