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投资体系的中国化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假期中闲来无事,又重新把党史的很多资料看了看,比较大的感悟的一条,虽然伟人没有去法国或是苏联留过学,号称“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但当年伟人之能够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伟人能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如王明、博古之类的书生,以留学、饱读马克思主义教条自居,而失去了对中国运动实际的研究,最终给事业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投资人动辄以巴菲特、芒格、林奇自居,举手投足都是价值投资的典范,开口闭口“护城河”“能力圈”和“别人恐惧我贪婪”,很多人都只是鹦鹉学舌和新时代的教条的价值投资。

我在投资早期看过大量的关于投资的书籍,一开始喜欢看国外的知名作品,后来我却喜欢看国内人写的书。

国外的书提纲前领,有成熟和成功的案例和说明,甚至还有大量布道式的对“好公司”的条条框框,甚至可以拿着这个条条框框可以直接去找股票。

国内的书,看起来很“低级”,似乎没有充满了高大上的语录和案例分析,但是我却看到了这些书的作者很多人都是在研究实实在在的中国的投资问题。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林园在对外的讲话中,经常说大白话,

“投资要选投资垄断、独门产品;投资投垄断不会错”

“不管牛市还是熊市我都是满仓,只知道卖股票那你一定是穷人,你怎么不想想是不是该买股票了?只有满仓才能挣钱”

看起来林园的讲话没有很多投资经理所谓的,长期持有所谓的具有良好竞争优势的企业来的“好听”,但事实上,单纯比较长期业绩,林园还是排的上号的。

林园的理论水平可能远远不如一个读过金融学博士的博士生,但林园的投资水平却是比只知道理论的金融学博士要高出几个层次。

这背后就反映了本质上投资和创业都是一样的,都是实践学科,而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科。如果纸上谈兵可以成功,那么各大公司的CEO都应该是很多商学院中的MBA教授了。


投资体系怎么中国化,需要从研究中国市场的实际问题出发,摒弃国外的很多所谓先进的理念。

投资体系是包括公司研究、市场评估和心理建设很复杂的一套系统,而投资体系在国外的范式和国内的范式其实有很大差别,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整个市场的风格、偏好和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

拿股价表现与业绩关系来说,国外好公司可能只有在业绩出来阶段才会暴涨,而国内的公司往往在业绩具有预期的时候就会暴涨,这就给投资人带来了一个洞见,“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预期变化,并且要关注预期差”,这是国泰君安黄燕铭的观点,需要看“人心中的花”。

不要说这样的观点没有价值,确实是有很多大佬都是不看市场预期的,只研究公司和股票,我的模式也是如此。但是关注市场预期的机构,能够赚到预期改变的钱,不可否认这套打法在公募中都有一定的市场,否则也不会有策略分析师的市场需求。

再比如,国外对于好公司的容忍程度可能会比国内低很多,当年的乐视、暴风科技,今年的好赛道的公司,比如芯片、消费、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能给到短期内的几百倍PE,这背后代表了市场整体的乐观偏好以及对泡沫的容忍程度是不同的。

甚至很多不错的公司,爱尔眼科恒瑞医药都可以长期保持一个高位的PE,当然前提是业绩的稳定增长。


列几个看起来简单,但是却应该关注的中国投资实际问题

1、如何看待公募举着价值投资为大旗,实际却在不断抱团核心资产的举动,导致很多优秀标的公司估值偏贵?

2、如何看待大量优秀的银行、地产企业,经营状况不错,但是却非常低估,这背后反映了中国市场的什么特征?

3、如何看待A股特有的板块轮动和风格偏好的变化,这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4、如何处理好手中已经有的好公司慢慢呈现泡沫化的特征,但是市场上高性价比公司已经很少?


 $爱尔眼科(SZ300015)$   $贵州茅台(SH600519)$   $圣农发展(SZ002299)$  

全部讨论

2021-01-04 16:08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外国的投资书籍确实是要结合国情来检验的。